个性化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影响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周春华 陈金巧

1.新疆第七师胡杨河市人民医院 科室 7连卫生室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护理干预,予以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及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实验时间:2022年1月—2023年5月,样本:68例,分组处理用数字奇偶法完成,对照组(34例)施以常规护理,基于此,实验组(34例)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观察和比对组间疾病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疾病掌握度(91.18%)相比对照组(70.59%)要高(P<0.05)。实验组的科学饮食(89.91±3.21)分、按时服药(90.32±3.47)分、足部护理(89.97±4.65)分、血糖监测(88.74±4.23)分、适量运动评分(85.15±3.34)分均比对照组要高(P<0.05)。护理前组间血糖水平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FBG(6.32±0.58)mmol/L、HbA1c(8.05±0.93)%、2hPG(10.05±1.06)mmol/L水平均比对照组要低(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7.06%)相比对照组(79.41%)要低(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中联合运用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可提升其遵医行为、满意度。


关键词

糖尿病;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满意度

正文


在慢性疾病中糖尿病较为常见,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可控制病情,但无法治愈,病程较长,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1]。若血糖水平控制效果长期欠佳,会累及多个器官,引发严重并发症。但多数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缺乏全面性,易出现错误认知,再加上病程长、并发症风险、经济压力等均会导致患者产生负性心理,降低治疗配合度,出现随意增减药物等不良行为,对血糖控制水平构成影响,增加并发症风险[2-3]。因此,选择相应干预措施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十分重要。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针对不同患者所具有的行为特征行健康教育,个性化特点鲜明,可帮助不同患者更全面认知疾病相关知识[4-5]。有研究显示,将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可使其行为依从性提升[6]。对此,本次研究观察并分析了,将护理干预与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其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实验时间:20221—20235样本:68例,分组处理用数字奇偶法完成,对照组(3418例,16例,年龄区间经统计45-80岁,均值62.34±2.15)岁,病程1-6年均值3.36±1.25。实验组3419例,15例,年龄区间经统计46-80岁,均值63.14±3.26)岁,病程1-7年均值3.85±1.05组间自然信息对比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综合体征表现分析,确诊为糖尿病者对完整性查阅,确认临床资料方面无异常者③了解实验内容,同意参与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②患有精神异常类疾病者;因个人因素于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①健康教育:予以健康手册,采取口头讲解方式完成健康教育。②药物护理:指导相关药物服用正确方法、剂量、时间等。在其用药时、用药后持续观察患者面色、体征、病情变化等,预防不良反应。③病情监测:定时检测患者血糖水平,监测体征波动,若有异常立即告知临床医师,并采取辅助措施。④饮食护理:告知饮食禁忌事项,叮嘱减少糖分、盐分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戒烟、戒酒等。

基于此,实验组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①行为特征分析: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其文化程度、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姓名等。对患者病情,结合上述信息分析,明确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度、行为特征,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计划。②个性化健康教育:采取集中讲解方式,如开展健康讲座,对疾病基础知识讲解,包括病发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并发症等。讲解时选择PPT、手册、视频等工具辅助,提升信息展现直观性。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采取一对一方式,结合其病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药物正确服用、良好饮食结构对血糖水平控制的积极影响,以及各方面注意事项等。讲解时选择通俗语言表达,反复耐心讲解,并及时解答其存在的疑问。③心理护理:在实施护理、健康教育时对患者情绪波动观察,对存在明显负面情绪、心理的患者,应增加沟通,了解形成原因,并采取引导、正向观念传输等措施,讲解负性心理及情绪对病情及机体健康的影响。④并发症预防护理:基于患者个体,对其潜在并发症风险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如叮嘱足部护理方法,观察其足部情况,预防糖尿病。定期监测其血压、血脂水平,指导合理运动方法,避免引发心血管疾病。观察尿量、皮肤是否水肿,预防肾病综合征。

1.3观察指标

疾病知识掌握度:评测用本院自拟量表,总掌握率=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完全掌握:值≥90分设置。基本掌握:60-89分设置,未掌握:值<60分设置。

遵医行为:评测用本院自拟量表,纳入科学饮食评测值、按时服药评测值、足部护理评测值、血糖监测评测值、适量运动评测值,100分为每项总分,分值越高提示依从性越高。

血糖水平:纳入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测定值、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测定值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测定值,检测时间:护理前后。

护理满意度:完全满意:值≥90分提示。满意:60-89分提示,不满意:值<60分提示。依据本院自拟调查量表,总满意率=完全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25.0处理计数资料:n(%)表示,x²检验,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于统计学维度描述有差异:P<0.05。

2结果

2.1疾病知识掌握度

实验组的值更高,P<0.05,见表1。

1 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比n(%)

组别

n

完全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总掌握率

实验组

34

23(67.65%)

8(23.53%)

3(8.82%)

31)91.18%

对照组

34

17(50.00%)

7(20.59%)

10(29.41%)

24)70.59%

--

--

--

--

4.660

P

--

--

--

--

0.031

2.2遵医行为

实验组的值均较高,P<0.05,见表2。

2 遵医行为对比(,分)

组别

n

科学饮食

按时服药

足部护理

血糖监测

适量运动

实验组

34

89.91±3.21

90.32±3.47

89.97±4.65

88.74±4.23

85.15±3.34

对照组

34

80.06±3.54

85.56±3.58

75.63±4.19

78.25±4.47

77.36±3.58

t

--

12.019

5.567

13.359

9.939

9.27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3血糖水平

护理前组间数值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各检测值均较低,P<0.05,见表3。

3 血糖水平对比(

组别

n

FBG(mmol/L)

HbA1c(%)

2hPGmmol/L)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实验组

34

8.06±0.85

6.32±0.58

11.69±1.05

8.05±0.93

15.12±1.69

10.05±1.06

对照组

34

8.12±0.89

7.41±0.61

11.71±1.09

9.98±0.95

15.32±1.58

12.88±1.16

t

--

0.284

7.551

0.077

8.465

0.504

10.501

P

--

0.777

0.000

0.939

0.000

0.616

0.000

2.4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的值更低,P<0.05,见表4。

4 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完全满意

满意

满意

满意

实验组

34

24(70.59%)

9(26.47%)

1(2.94%)

33)97.06%

对照组

34

19(55.88%)

8(23.53%)

7(20.59%)

27)79.41%

--

--

--

--

5.100

P

--

--

--

--

0.024

3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病因目前并不明确,不同类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存在差异,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总比较高,肥胖、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糖耐量异常等与该类型糖尿病的发生有较高相关性[7]。该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重减轻、吃饭多、喝水多等,伴随易疲劳、视力模糊等症状。但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不明显,一般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异常[8]。药物治疗可使患者血糖水平持续保持在理想区间内,能够保证患者生活质量。但多数患者因认知缺乏、症状造成的不适感、治疗周期较长等情况,容易出现用药不规范行为,使得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受到影响。常规护理中采取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了解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但实施时间较短、缺乏个性化,而不同患者的理解能力、记忆力等存在差异,使得其疾病知识掌握度也存在差异[9-10]。并且患者存在的固有生活习惯大多难以改变,使得护理效果欠佳。因此,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实施健康教育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度比对,实验组的值更高(P<0.05)。与对照组遵医行为比对,实验组的评测值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血糖水平比对,实验组的值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的值更高(P<0.05),由此说明,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干预可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提升其遵医行为、血糖水平控制有效性均有积极作用。原因分析为: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核心为患者个体,基于其病情、认知水平等采取针对性模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个性化特点突出,能够更好满足患者需求,使其充分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如采取个人指导、集体讲解等多种模式,集体讲解的公信力较高,能够使患者对疾病基础知识有充分了解。根据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病情、理解能力实施个性化个人指导,能够纠正其存在的错误认知,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系统的了解,从而可提升其疾病知识掌握度、自护意识及遵医行为,当患者持续正确用药后,可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升其满意度。护理干预除基础护理措施外,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心态,减轻其对治疗与护理的抗拒心理,进一步提升依从性。针对并发症风险,在饮食、足部护理、血糖监测等方面实施预见性措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

综上,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提升其遵医行为有显著效果,可提升满意度,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吉宏,王珍,李慧玲.早期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3):97-100.

[2]徐霞,张艳艳,孔秋菊.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02):98-101.

[3]童慧慧,白建美.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0):190-192.

[4]张娜,姜媛媛.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162-164.

[5]李秋红.健康教育联合早期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2,36(02):152-153+160.

[6]于晨,都继微,张文.基于授权理论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02):1-4.

[7]姚晨晨.个性化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专学报,2021,20(05):69-70.

[8]任延磊.个性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行为及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1,34(11):184-186.

[9]李玉萍,董瑞鸿,桑艳红,等.个性化心理指导联合微信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11):1646-1650.

[10]崔振军.个性化护理措施与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2):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