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效率的价值分析与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率 ;急诊患者 ;护理质量 ;并发症;生活质量
正文
急诊患者具有复杂多变、病情危急等临床特征,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需频繁进行护理操作,还承担很大的工作量[1]。急诊科护理质量是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标准,急诊科的护理抢救成功率直接影响急诊患者整体的护理质量,也是当前急诊科主要面临问题[2]。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主要是通过加强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隐患、薄弱等各项环节,以确保为急诊患者提供满意、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升急诊患者就医体验,有利于患者预后[3~4]。故此,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急诊患者作为参考样本,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抢救效率的作用,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2~76岁,平均(47.37±4.04)岁;观察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23~75岁,平均(47.43±4.1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如将患者保持卧位及吸氧,做好检查心率、血压、心电图、各种生命迹象情况及建立血液通道等工作,随后辅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工作。观察组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应激护理人员培训。加强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急诊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熟悉掌握急诊科救治管理流程,能够对急诊情况进行快速识别,并快速进行分级管理,有效减少分诊次数。2)加强急救仪器与药物管理。做好急救仪器与药品管理工作,定期消毒、检查维修,以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加强护理人员对急救仪器、药物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并能够处理简单的仪器故障。3)优化接诊时间。院前急救人员随时做好准备接诊患者,接到120求救电话后,3min内立即出诊。护理人员通过电话与现场急救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实际情况。抵达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开放性伤口包扎、止血、输液、吸氧、心肺复苏等干预措施,抢救完成后,应迅速、平稳对患者进行转运。救护车内为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同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电话告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工作。4)建立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管理,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听到救护车鸣笛后,护理人员应推平车道急诊门口等候患者,并迅速将患者送至抢救室。并对患者实行优先检查、用药、住院及手术等。5)优化抢救过程。急诊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级处理。1~2min内对患者给予吸氧,3min内检查患者血氧、血压,5min内为患者完成静脉通路,10min内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同时,护理期间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急诊护士负责抢救工作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诊断结果,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严格遵遗嘱用药及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同时血样及时送入检验室,并30min内取回结果。6)优化护理文书。护理人员应简洁、实时记录护理文书或制成表格,详细记录患者各项指标、交接报告,并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具体病情,以诚信为本,互相尊重。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抢救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估表[5](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处理,定量资料与定性资料进行t、χ2检验,分别使用%、(`x±s)表示,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效率
观察组患者抢救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情况对比[(`x±s),min]
组别 | 例数 | 分诊评估时间 | 接收时间 | 静脉采血时间 | 心电监护时间 | 治疗时间 | 静脉用药时间 |
观察组 | 45 | 0.71±0.28 | 16.51±5.63 | 3.75±1.93 | 4.31±1.23 | 64.26±10.21 | 4.42±1.64 |
对照组 | 45 | 2.42±1.23 | 25.36±3.25 | 5.74±1.92 | 5.65±2.36 | 73.21±15.62 | 7.18±2.77 |
t | 8.657 | 8.634 | 4.641 | 3.185 | 3.063 | 5.484 |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2 | 0.002 | 0.000 |
2.2护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较高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病情了解 | 服务态度 | 业务水平 | 急诊室环境 | 卫生消毒 |
观察组 | 45 | 87.32±7.37 | 89.36±10.19 | 91.23±5.37 | 88.46±8.21 | 86.94±8.13 |
对照组 | 45 | 71.33±6.39 | 78.06±8.31 | 82.34±6.14 | 71.54±7.53 | 78.54±6.74 |
t | 4.721 | 3.527 | 4.582 | 3.952 | 3.824 | |
P | 0.013 | 0.016 | 0.032 | 0.001 | 0.003 |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急性肺水肿 | 心脏停搏 | 感染 | 血肿 | 休克 | 并发症发生率 |
观察组 | 45 | 1(2.22) | 1(2.22) | 1(2.22) | 0(0.00) | 0(0.00) | 3(6.67) |
对照组 | 45 | 2(4.44) | 1(2.22) | 3(6.67) | 2(4.44) | 2(4.44) | 10(22.22) |
X2 | 3.851 | ||||||
P | 0.001 |
2.4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生理功能 | 生理职能 | 躯体疼痛 | 社会功能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45 | 67.28± 14.78 | 94.62± 18.45 | 66.13± 14.55 | 93.49± 18.22 | 66.09± 14.53 | 93.51± 18.23 | 64.24± 14.15 | 96.63± 18.87 |
对照组 | 45 | 65.16± 14.77 | 84.74± 17.98 | 66.28± 15.78 | 85.38± 18.13 | 67.12± 15.97 | 85.34± 18.12 | 66.16± 15.76 | 87.79± 18.67 |
t | 0.406 | 2.672 | 0.056 | 2.194 | 0.376 | 2.216 | 0.723 | 2.323 | |
P | 0.685 | 0.006 | 0.957 | 0.032 | 0.707 | 0.027 | 0.473 | 0.023 |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收治危急、重症患者最多、病种最多、抢救和护理任务最重的科室[6~7]。同时,也是出现医患纠纷情况最多的科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医疗工作中的护理服务要求也显著提高,致使医患间的关系出现问题[8]。优化护理流程主要是加强、改善急诊相关护理措施,实行具有科学性、规范化、全面化系统管理,能够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抢救率以及减少并发症事件,且降低患者死亡率[9~10]。急诊抢救工作与落实相关急诊护理措施的前提是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将急诊科各项抢救工作与相关护理次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对急诊抢救及护理工作进行优化、完善,并以急诊患者实际病情、需求为中心,依据当前环境、背景,促进急诊护理流程更加专业、规范,并依据急诊护理次序特点为急诊患者提供优质的急诊护理服务,促进急诊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依据急诊患者实际病情而采取相关有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急诊患者分层管理,以确保急诊抢救工作各个环节有层有序的进行落实、展开[11]。进而有效缩短急诊患者抢救时间,也能够显著提升抢救率[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接受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治疗时间及静脉给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心脏停搏、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及患者安全性,更进一步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是通过科学制定急诊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目的,进而保证急诊护理各个环节工作质量与效率[13]。并定期对急诊医护人员急救护理程序培训,加强其专业能力、知识及急救技能等。并通过建立急诊护理小组,能够促进护理人员增强责任心,有效改善常规被动式护理措施,能够增强护理人员自主护理服务意识,能够对患者主诉、各项生命体征及病情进行及时了解,有利于对患者抢救率提升。并且,通过对接诊时间、抢救过程、护理文书等护理流程进行完善及绿色通道的开放,有效减少急诊患者滞留时间及治疗疗程,提高治疗效率,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对家属诚信为本,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并得到家属、医护人员一致认可。
综上所述,对急诊抢救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有效减少并发症事件,促进护理质量及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晓谱.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8):860-861.
[2] 冯爱连,黄灿明,朱秋燕,等. 以MEWS为指导联合流程优化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急诊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2):103-106,123.
[3] 王欣.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0):1681-1683.
[4] 金学敏. 采用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1-72.
[5] 张方.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57-58.
[6] 楚春蕾,王博闻,刘玉红.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34):220.
[7] 杨秀萍.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及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20,10(35):210-212.
[8] 温丽玲,苏琳琳,柯诗苑,等. 优化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在高血压并脑卒中的作用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抢救效率的影响[J]. 保健文汇,2021,22(6):117-118.
[9] 申露.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效率的价值分析[J]. 母婴世界,2021(5):217.
[10] 王秀锦,于京华.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效率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177-178.
[11] 吴杨玲,游成.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12):1875-1876.
[12] 余汇,何维娜,王筑匀,等.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 饮食保健,2019,6(30):115-116.
[13] 路立. 急诊护理小组优化流程式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3,47(6):727-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