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小组考核制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小组考核制;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职教学
正文
课题:院校合作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提高的中职护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GLZZJG2022B02
The observation group examination system is appli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nursing"
Xi Yunyun
Guilin Health School, Guangxi Guilin 5410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group assessment system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Nursing Found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Methods: A total of 110 secondary nursing students in 2021 were divided by random envelope method. 55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assessment results were calculated by individuals. The research group was 55 students, and the group assessment system was implemented. One group member was randomly selected each time to represent the group results by individual results, and the nursing operation skil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est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2.24 ± 2.1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5.254, P <0.001). Conclusion: The group assessment system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Foundation of Nurs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hich can realiz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group assessment system; nursing found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ing
增强实操技能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与综合能力是护理学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护理教学改革中的重点目标之一。基础护理学兼具较强的实践性与基础性,其在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有一定代表性[1]。基础护理学教学主要采用的常规教学方式是较为传统的授课方法,有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并示范,而后学生自行联系,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其参与积极性不高,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状态中,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下降、综合素质不高[2]。基础护理学是中职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临床专业能力影响较大。本文选取2020级中职护理学生中以区组随机化法抽取110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组考核制在中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级中职护理学生中以区组随机化法抽取110人,并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人。
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年龄为16-18岁,平均年龄为(16.12±0.88)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知识基础等均有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能够进行比较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应用常规考核方式,每学期期中、期末实施考核,包括笔试与操作两部分,单项考核分值均为100分。
研究组则进行小组考核,主要内容如下。
① 将全体学生以抽签方式划分为学习小组并由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小组负责人,在练习期间,小组负责人需辅导组内成员的各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并帮助成员合格完成小组考核内容中的各操作项目。小组负责人应该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比较高,与此同时,他还应该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自己的组员进行辅导,并且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感。
② 在实验课开始前,应该将需要用到的物品发放到各个小组,然后由老师对其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并对其进行操作步骤的实际示范。在老师讲解完之后,小组成员就可以自行展开合作练习,可以进行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角色轮换,这样可以真实地模拟、体会不同视角下的感受,从而持续地进行自我反思与提升。
③ 在下课前30分钟,由老师从各组中随机挑选出1位同学,做现场示范,并向“患者”讲解有关病案的节操操作要点。作业作业以100分为最高分值,并给予适当的扣分理由。被抽选的同学的考试分数就是整个组的作业分数。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学生实验课总成绩,包含期末抽签考核成绩与操作技能平时隋唐小组考核成绩,占比为40%与60%。
1.4数据处理
在SPSS22.0统计学软件的计算之下,对本研究55例2020级中职护理学生进行分析研究,
计量资料(学生成绩)以t检验,表达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对比数据见表1。
两组学生护理学实验考试成绩对比(±s,分)
组别 | 例数 | 平均分±标准差 |
研究组 | 55 | 92.24±2.13 |
对照组 | 55 | 88.91±4.19 |
t | 5.254 | |
P | P<0.001 |
3讨论
在中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如护理知识更新不及时、实验条件落后、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目前,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实习中,护士专业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伴随着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现有的医疗设备、医疗体系和医疗技术也得到了更新、完善和优化,当代护理技术也必须跟随时代发展的趋势进行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例如,目前的静脉留置针和输液泵等有关设备在护理技术临床阶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操作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而且一些护理技术和操作方法在目前的临床上也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但这些技术并没有被及时地融入到目前的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中,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仅仅是参考课本知识和实验教学大纲来进行相关的教学工作,因为课本教学大纲更新的比较缓慢,而现有的护理技术却在迅速发展,这就导致了教学知识和实验大纲渐渐脱离了时代的发展,导致了学生在完成学习后,无法在临床阶段进行更为有效的护理服务。(2)试验环境的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护理学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中职护理学专业的学员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缓解了国家初期的护理学人才不足的问题。然而,继续扩大的教学规模,也给中职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任务,随着学员的增多,目前的实验室和相关的教学资源都变得紧张起来,没有办法购买足够的护理学实验器材。另外,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对护理实验器材的购置与管理也有一定的滞后,不管是护理器材的先进程度,还是学生的实习作业的质量,都不能很好地提高,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3)提高护士队伍的整体水平。与国外的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方面,我们缺少高素质的护理师资,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也缺少一名双师型的师资,来实施对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护理教学。尽管中职院校在基础护理教学指导工作中引入了大量的年轻指导教师,但这些教师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在学校内部也缺乏对护理教师体系化、专业化的实践教学指导,导致护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导致目前实践教学仍有不足之处。(4)过分重视护士操作的标准化,而使其教学方法僵化。在护理实验的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按照老师所提示的步骤,还有老师的口令,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不间断的练习。在实际操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渐渐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一些学生只对某一类护理知识、护理操作有了一定的兴趣。简单地说,在目前的护理实验教学中,老师们不重视对学生们的情感因素的渗透,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仅仅是按照操作步骤、操作指示来进行学习,但是却忽略了在临床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患者反应和个别的突发情况。如果在临床中,学生们遇到紧急问题,就会手足无措,没有足够的反应能力。
《护理学基础》的主要课程内容是基本技能操作,其以实际操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由于学生数量多、辅导任务重,教师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训练进行指导纠正。小组考核制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其将操作成绩与每位成员挂钩,这也是对关乎学生利益、最受学生关心的,所以这种随机性会给学生带来一定压力,每个学生都会感到身上有责任,从而提升学生课堂练习的专注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实操成绩[3]。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学生个人的成绩为单位,虽然同样是分小组进行实操训练,但在考核时,每个学生都是个体,仅代表其自身利益,学生之间仅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并不关心其他人情况,缺乏团队协作。而小组考核制,以被抽取考核的学生成绩为代表,其关乎全体小组成员的成绩,使学生们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个人的的目标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他成员目标互相依赖的,只有所有成员都成功,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荣辱与共”的集体责任感,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4]。
受到学生心理素质、实操能力、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虽然所有学生均为同一教师指导,其教学效果仍不仙童,而小组成员的互相指导则有利于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互相切磋、指导、监督的效果,甚至优于教师的监督,其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5]。
综上所述,小组考核制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其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有巨大优势,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蒋高霞,王琳,周丽荣. 护理学基础考核评价方式问题分析及改革[J]. 教育观察,2021,10(34):84-86+96.
[2]李小芒,高燕,郑鹤鹏,赵嘉. 《护理学基础》实验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考核实践[J]. 护理学报,2021,28(17):23-27.
[3]刘蓉,龙成连.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运用CDIO教学模式的研究[J]. 教育观察,2021,10(17):78-80.
[4]韩丽丽. 基于护理技能竞赛的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9):152-153.
[5]王维卡.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2019,(11):11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