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与丙泊酚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韩春英

聊城市茌平区三院 麻醉科,山东茌平 252100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七氟醚与丙泊酚在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500例老年鼻息肉与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的视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用于耳鼻喉科手术中麻醉效果较佳,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七氟醚;丙泊酚;鼻窦炎;鼻息肉;麻醉效果

正文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我区老年人罹患鼻息肉,鼻窦炎发病率逐年增高。长期的鼻塞、张口呼吸、导致慢性咽干、咽痒、更甚者导致慢性缺氧从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障碍。而老年人大部分合并有基础性疾病对麻醉药物敏感,再加上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老年鼻子全身麻醉手术后易出现苏醒延迟、鼻腔填塞预防出血更增加了患者术后躁动、甚至谵妄(言语表达紊乱,定向力丧失以及意识模糊等)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麻醉质量及要求越来越高[1]。根据鼻子手术时间短刺激小的特点我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致力寻找一种更科学更完善的麻醉方法,同时降低手术室环境污染,减少对医护人员身体损害,还能加快患者平静的苏醒为安返病房做准备。丙泊酚作为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的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药剂,其疗效显著,还能起到ICU病人镇静的作用,作为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其麻醉速度较快,且人体苏醒与功能恢复的速度也快,但在使用后,人体会出现临界意识状态,该状态表现为药物麻醉后,在转变为清醒过程中的状态[2]七氟醚具有血气分配系数较低,无刺激性气味,诱导及苏醒迅速,对心血管及呼吸功能影响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而瑞芬太尼在静脉麻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故选取我院收治的500例老年鼻息肉与鼻窦炎患者分别给予七氟醚与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方法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7—20217年龄在60岁至78岁的鼻息肉与鼻窦炎患者,麻醉ASA分级为级,且手术都在上午8点准时开始10前准时结束也就是说手术在两小时内完成的老年鼻子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250人。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其中对照组250人男137人、女113人,平均年龄(63.54±3.14)岁;观察组250人男129人女121人,平均年(63.45±3.25)岁。两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如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病等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后对于术中知晓、苏醒延迟、术后谵妄(P0.05)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术前准备

术前一天均访视患者瞩其当晚零点后禁饮食,耐心与患者沟通讲解麻醉方式、麻醉步骤、手术采用鼻窦内窥镜并、告诉患者醒来时口中有一根气管导管,说不出话,不用紧张,配合大夫抬头,用自己最大力量与大夫握手,大夫会根据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符合拔管指征决定摆出气管导管,拔管后双鼻腔填塞者用嘴呼吸。所有患者不用任何术前针。

1.3麻醉诱导

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开放静脉,接心电监护,脑电双谱指数BIS,面罩吸氧;诱导麻醉均静脉推注2毫克咪唑安定、0.2毫克芬太尼、丙泊酚2毫克/公斤体重、顺本阿曲库铵0.12毫克/公斤体重、气管导管均涂抹罗哌卡因凝胶、蓄氧去氮3分钟性气管插管。

1.4麻醉维持

对照组吸入七氟醚浓度1.5%加持续泵注瑞芬太尼1毫克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毫升,泵注速度10毫升/小时;观察组持续泵注丙泊酚3—4毫克/公斤/小时加持续泵注瑞芬太尼10—20毫升/小时。术中脑电双谱指数BIS维持在40—60之间,且根据患者术中血压脉搏波动BIS等生命体征具体调节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手术医生术中应用的脑棉片用2%利多卡因,2‰的肾上腺素浸润。手术结束均用壳聚糖止血材料及医用止血海绵填塞鼻腔后停用七氟醚、丙泊酚、瑞芬太尼。连接舒芬太尼自控泵(0.8微克/毫升)预注射1毫升,持续2毫升/小时。静等患者自然苏醒。见患者有吞咽反射,呼之能睁眼,自主呼吸>12/分,潮气量6.5毫升/公斤体重脱机氧饱和度>95%,患者能抬头,握手有力,吸痰拔出气管插管;观察10分钟扶患者回病房(指患者在护士搀扶下能自己走回病房)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效果麻醉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组别

例数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

麻醉前

麻醉后

对照组

250

102.4±11.2

100.3±10.1

70.7±6.8

66.3±7.7

103.3±11.7

97.8±10.2

观察组

250

101.3±12.4

107.8±7.5

70.5±7.5

74.4±8.4

102.5±11.6

111.7±10.3

t

-

0.294

2.666

0.088

3.178

0.217

4.288

P

-

0.770

0.011

0.930

0.002

0.829

0.000

2.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的视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麻醉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的视野评分

对照组

250

46.1±2.5

3.8±1.5

68.4±10.3

62.8±10.3

观察组

250

44.6±2.2

3.6±1.3

46.1±10.7

83.6±10.8

t

-

2.014

0.450

6.714

6.232

P

-

0.051

0.654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呼吸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

拔管时间

定向力恢复时间

躁动发生率

对照组

250

11.0±2.3

15.3±2.7

18.5±2.2

22.1±2.1

7128.4

观察组

250

3.5±0.8

6.0±1.2

10.1±1.4

11.4±1.5

228.8

t

-

13.773

14.076

14.405

18.542

31.716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躁动

恶心

呕吐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50

25

22

19

6626.4

观察组

250

10

7

7

249.6

X²

-

-

-

-

23.902

P

-

-

-

-

0.000

3 讨论

由于耳鼻咽喉外科的手术部位大多位于腔隙深部,因此,大部分的手术都是比较复杂的,全身麻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患者害怕,不愿意与医生合作,所以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麻醉剂,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瑞芬太尼、丙泊酚七氟醚是目前最常用的三种麻醉剂。瑞芬太尼是一种新的镇痛药物,它的特点是起效迅速,在临床手术中被大量使用。丙泊酚是一种快速的、有效的、安全的、可用于临床麻醉的药物。然而,丙泊酚需要通过输液导致心率、血压的波动,虽然丙泊酚在人体内并没有积聚,但也有很多关于丙泊酚的副作用,会造成患者醒来的延迟,患者还会有各种症状,比如:哮喘,腹泻等[3]。七氟醚是一种具有较高血气量和较高血液/气体分配率,且能在肺泡壁上均匀分布并被吸收的新型吸入性麻醉剂。七氟醚麻醉具有麻醉诱导速度快,麻醉深度易调节,血液循环平稳,麻醉恢复快,麻醉效果好,并发症较轻等特点。另外,七氟醚的香味很好闻,对患者的呼吸系统没有任何的影响,通过七氟醚可以避免患者因为注射了一针而承受不住痛苦[4]

在此基础上,采用瑞芬太尼分别与丙泊酚七氟醚联合,结果得出:术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显著增高,说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使用,其对血液循环的影响较轻。结果表明,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率,使其能更快地回到原来的水平。两组患者均在术后停用七氟醚,并关闭瑞芬太尼,术后患者的烦躁情绪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丙泊酚与七氟醚都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机理却不尽相同,这是造成手术过程中失血数量差异的重要因素。微循环由小动脉、小动脉、前部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及小静脉等构成,在血管变细外周阻力作用下,血管壁的压强向主动脉壁方向递减,而在主动脉壁上,血管壁的压强只有20 mmHg[5]。在鼻内窥镜下,术后的失血是根据鼻内的微循环来决定的。丙泊酚对微循环血管的舒张作用比对小血管更强,使微循环中层的出血量比底层的出血量更少,从而使微循环供血能力更差。以七氟醚为代表的吸入性麻醉剂,其降压机制是血管舒张,而血管舒张则可使血管微循环流量增大,从而导致手术出血增多。我们在前期工作中,以血管内的血管压力为靶点,采用七氟醚丙泊酚联合应用的方法,提高了丙泊酚七氟醚的剂量,并证实了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患者的控制降压。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常见手术中,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麻醉恢复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孙洋,宫兵. 七氟醚高浓度吸入诱导在小儿耳鼻喉科手术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2015(14):170-171.

[2] 刘冬冬.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耳鼻喉科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8,10(2):140-142.

[3] 顾政. 七氟醚对耳鼻喉科全麻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2,18(3):324-327.

[4] 涂远光,李平,林跃华.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耳鼻喉科手术的临床研究[J].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1,25(3):215-217.

[5] 胡潇,闻大翔,杭燕南. 七氟醚对老年患者应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3):331-334,33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