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观察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姜丹

广元市中心医院628000

摘要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耳穴压豆护理方法对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妇科接收的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术后护理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和耳穴压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耳穴压豆的方式对选取的患者护理后,乙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同时乙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实施耳穴压豆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耳穴压豆;妇科;腹腔镜手术;胃肠功能;护理效果

正文


引言:

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其在妇产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引起的消化道反应也越来越多,如恶心呕吐、腹胀、排便困难等。相关报告显示,在妇科手术中,腹胀的发病率为81%-92%;若未应用预防性止吐剂,则约30%-80%的妇女在24小时之内出现恶心和呕吐。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组织胺类、抗胆碱能类、苯甲酰胺类等抗呕吐药,均可导致口干舌燥、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耳穴贴压法是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而且,耳朵与身体的各个脏器之间,都是以神经系统为基础的,所以,如果对耳朵上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就可以使其产生神经的传递,从而对身体产生直接的影响[1]。美国国家健康协会(National Health Institute of Medicine)于1997年举行的针灸听诊会对穴位疗法治疗恶心呕吐等各种痛症已被公认为是一项行之有效且安全的经穴疗法,且临床应用中发现耳穴贴压的方式能降低宫颈手术病人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还能使患者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和蠕动的时间提前,但目前仍然有部分研究质疑耳穴贴压的临床效果。为此,本研究将采用无创性“耳穴按豆”的方式对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患者进行胃肠道的治疗,观察其对病人胃肠道的作用,以证实其在提高病人胃肠道功能改善方面的作用,并为以后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详细内容如下所示。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妇科接收的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80例,采用双盲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该组患者人数例为40例,患者年龄在22-53(45.08±2.32)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大专及以下的人数分别为10例、30例;乙组患者采用耳穴压豆的方式进行护理,该组患者人数例为40例,患者年龄在23-58(43.09±3.51)岁,患者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大专及以下的人数分别为11例、29例;所选患者基本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符合腹腔镜手术的要求。

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耳穴贴压的方式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以王不留行耳穴位贴敷。胃穴、三焦、大肠、胃穴等消化道的穴位主要是由于肠胃蠕动减缓引起的。根据病人的具体位置,可以找到胃、大肠、小肠三个穴位。找准患者穴位,胃穴在耳轮脚消失处,大肠穴在耳轮脚上方内三分之一的位置,小肠穴在耳轮脚上方中三分之一的位置,三焦在外耳道孔后下方对耳屏内侧下二分之一连线的中点位置。之后用棉签挤压定位点,在患者有感觉后,确认其位置的精度,用酒精消毒耳廓,再用镊子撕下贴在穴位上,用拇指和食指指腹按压,以有痛感、麻木感或胀痛感,而且耳廓出现潮红色为度,每个穴位按压30~40s,之后,教导患者家属按压的方法。此后,两只耳朵轮流挤压,间隔4小时挤压一次,直至肛门放气。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选取患者护理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在这一次的观察和研究中,笔者使用了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以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耳穴压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耳穴压豆方式护理的乙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甲组患者,且P<0.05,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x±s)

组别

例数

肠鸣音恢复时间(小时)

肛门排气时间(小时)

排便时间(小时)

甲组

40

18.59±3.50

20.69±1.25

35.94±4.58

乙组

40

13.12±3.11

15.42±1.18

25.48±4.06

T

-

5.006

2.063

8.978

P

-

0.003

0.015

0.006

2.2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显示,采用不同方式对选取的患者护理后,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且P<0.05,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呕吐恶心

食欲不振

便秘

尿潴留

总发生率

甲组

40

3(7.50)

2(5.00)

2(5.00)

2(5.00)

9(22.50)

乙组

40

1(2.50)

1(2.50)

0(0.00)

0(0.00)

2(5.00)

T

-

6.008

9.441

7.558

4.687

1.235

P

-

0.004

0.019

0.065

0.033

0.018

三、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在为患者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所受到的护理质量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护理不当,会造成患者术后恢复缓慢,并且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形成感染重症,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护理质量对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应予以重视。

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于“胃痞、胃脘痛”,其发病机制为气滞血瘀,胃失和降。脾胃位于人的中焦,二者的升降互为因果,是身体的中枢神经,手术后二氧化碳残留会引起中焦的浊气和脾胃的紊乱;另外,由于受到了手术的影响,会造成人体的脉络损伤,脾气受损,脾失了健运,进而造成了胃的受纳与和降的紊乱,最后就会出现肠胃功能异常[2]

中医理论中认为,耳与五脏六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对应的耳穴进行刺激,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耳穴压豆”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耳穴的刺激,使其产生神经脉冲,并将其传递到对应器官的神经纤维,进而达到调节内脏神经反应的目的。耳部附近的几个穴道,如大肠、小肠、三焦、胃穴等,都是与消化相关的,对这几个穴道进行刺激,可以达到温通气血,健脾健胃的效果[3]

妇科腹腔镜手术属于一种比较经典的微创手术,尽管病人在术后恢复的时间相对于传统的手术要快一些,但在术后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这会造成病人的肠胃功能恢复较慢,从而对病人的健康恢复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耳部是人体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给病人进行耳穴压豆护理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各种病症,提高病人的肠胃功能恢复的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病人的血液循环,加速病人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恢复[4]。在将常规护理和耳穴压豆护理进行比较之后,可以看出,采用耳穴压豆护理的病人,其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都有所减少,因此,采用耳穴压豆护理的病人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应该被广泛采用。

由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但术后容易引起消化道的异常,如恶心、呕吐、腹胀等[5]。腹部手术后胃肠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失调,会使患者体内促胃动素明显增高,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有资料表明,在妇产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大约有80%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而这个24小时的高比例,很可能是由于术中CO2的中枢作用,腹膜和横膈肌肉的伸展,腹膜的压力增加,会导致血液流动降低,并产生5-羟色胺等致呕物质,从而导致恶心、呕吐[6]。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术中应用了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在人工气腹中残余的CO2气体。中医学理论,五脏六腑与耳有对应之处,若有疾病,常会在耳侧相关穴区产生反应,通过对其进行刺激,可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而这种反应就是“耳穴”。如:耳根交感穴位可以调整植物的植物神经,从而缓解胃肠疾病的症状;耳神门、耳交感两个穴位可以减轻胃肠肌肉的抽搐,达到镇痛、止呕吐的作用;“耳胃”是一种健胃安眠的穴位;耳皮层下穴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一直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有资料表明,在实施耳穴压豆的情况下,可以明显改善良性的卵巢良性肿瘤手术病人的胃肠道机能,降低手术后腹胀的发病率[7]。在中医的临床上,经常会使用到一些重要封包,其中一部分药物包扎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通过药物包扎来达到通畅的效果,从而减轻肌肉的紧张,还可以起到散寒镇痛的作用[8]。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对经脉进行一定的刺激,可以让药物更容易的进入到经脉之中,起到一定的效果。有实验结果表明,在手术后用“王不留行种子”按大肠、胃、三焦、脾脏等穴位,可以减轻手术后的腹胀症状;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在手术前后对耳穴位进行“神门”、“胃”、“交感穴”按摩,能明显减少宫腔镜手术中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还具有明显的腹内止痛效果;张阳德等人的前期工作表明,在手术前24小时,对耳穴进行“交感”、“神门”、“肝”、“胆”等穴位的按摩,可以降低手术中的胃肠病发生率,使肠鸣音的回复及肛门的第一次放气时间缩短[9]。其机理是:通过对迷走神经的调控,对植物神经的调控,在某种意义上,通过这种双向的良性调控效应,降低了血清中促胃动素的过量释放,进而达到了加速消化道功能的目的[10]

本文的不足之处:(1)所收资料不够丰富,且所获数据的强度有限。(2)所入选的试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因所采用的试验方法的强度、位置和时间均有差异,因此试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有一些不同。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应该更多地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 RCT,可以选择不同的按压穴位、不同的按压时间来判定对患者的胃肠功能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应该将临床操作人员的按压手法和按压力度进行标准化,并将其作为临床工作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采用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病人的胃肠功能,减少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现象,大大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运权,周世勇,罗弘欣,etal.通肠汤联合体穴,耳穴压豆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5.009.

[2]邓芸,赵静.耳穴压豆联合热敏灸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激素水平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23,32(4):308-311.

[3]古冬英,毛雪妹,沈春妹,等.吴茱萸热熨治疗联合耳穴压豆对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12):2.

[4]罗艳红,杨冬梅,杨兰燕.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耳穴埋豆及艾灸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9):2.

[5]商文娟,曹勤洪,还向坤,等.腕踝针联合耳穴压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疼痛介质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12):4.

[6]曹明思,杨红琴,陈典生,等.耳穴压豆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2,28(8):4.

[7]任军华,李艳华,李群芝,等.中医三联疗法结合ERAS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01):86-89.

[8]于欢欢,雷路阳,魏巍.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在改善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腹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5):3.

[9]左平,石琳,马秋玲,等.耳穴压豆疗法联合丁香粉贴敷神阙穴预防白血病化疗所致胃肠道不适的疗效[J].中医研究,2022,35(10):35-39.

[10]刘静,刘红阁,李淑红.快速康复理念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疼痛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002):02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