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情况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护理质量管理;医院感染;控制率;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
正文
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是医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病人康复速度,还会增加医疗成本和资源消耗[1]。一方面,院感可能由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良、设备消毒不全等多种因素引起。另一方面,院感控制也受到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的影响。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预防措施或独立护理行为上,缺乏全面和系统性的分析。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院感控制策略,可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以及降低院感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患者,以期深入探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在院感控制方面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选取其中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另外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35-65 岁,平均年龄(50.13±2.25)岁,体重50-80 kg,平均体重(65.40±7.10)kg,基础疾病:高血压8例,糖尿病4例;实验组: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36-64 岁,平均年龄(49.88±2.50)岁,体重52-78 kg,平均体重(66.22±6.89)kg,基础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5例。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身体状况符合本研究目的;2)愿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2)存在严重感染或者炎症性疾病;3)有精神疾病或者不能配合研究;4)已参与其他类似研究。
1.2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医疗和护理措施:(1)常规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监测;(2)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3)按需进行床位调整和营养支持。
1.2.2 实验组 实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选用高精度多参数监护仪,该仪器不仅能监测体温、血压、和心率,还能实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每个病床侧均装备一台多参数监护仪,并与中央监控室相连。体温、血压、心率每2小时监测一次,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进行持续实时监测。所有体征数据会自动保存在电子病历系统内,并实时传输至中央监控室。专人负责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一旦发现任何异常体征(例如血氧饱和度低于92%,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等),立即通知责任医生和护士,并根据医嘱执行相应的紧急处理。所有参与体征监测的医护人员都需经过专业培训,并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审核。
(2)个性化药物管理
在治疗开始前,收集每位患者基线数据,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病史、药物过敏史、肾肝功能等。根据患者基线数据和病情,使用药物剂量计算器或专业指南来决定最佳药物方案。设计详细用药计划,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时间。使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用药跟踪,确保每次用药都按照预定方案执行。患者或家属均接受用药教育,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和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相互作用。每天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任何潜在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立即调整用药方案。设置定期(例如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医师和药师联合会诊,根据患者反应和最新医学研究,对用药方案进行细致调整。
(3)心理支持
专业心理医生和认证心理护士团队负责实施全面的心理支持计划。所有参与的专业人员均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并经过严格的心理健康培训,以确保提供最高水平的心理医疗服务。在患者入院后的第一天,执行初步心理健康评估。该评估不仅包括标准化心理测试,还包括与患者和家属的深入面谈。根据初步评估结果,专业团队会制定个性化心理支持计划,并在需要时进行后续的周评或月评。除个体化心理咨询,如认知行为疗法和解决问题的咨询外,还提供心理药物治疗选项。针对不同症状和需求,医护人员将定期(每周或每月)更新心理支持计划,并对治疗反应进行细致的跟踪与分析。此外,亦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和工作坊,以及向其全面介绍应对日常生活中压力和心理困扰的方法。以上多元化措施的实施,旨在全面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优化整体治疗效果。
(4)多学科团队协作
除医生和护士,团队还包括营养师、康复医师、心理医生、社会工作者等。设定定期多学科团队会议,至少每两周一次。使用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团队内的实时信息共享。医生负责总体治疗方案和医学决策,护士负责日常护理和体征监测,营养师负责患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计划,康复医师负责康复计划和执行,心理医生或心理护士负责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负责社会和心理评估,以及出院后的社会支持计划。针对每位患者具体情况,在多学科团队会议上进行个案讨论,并共同制定或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通过定期病例审查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效果。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团队协作流程和责任分配。
(5)远程监控与随访
采用FDA或其他权威机构认证的远程监控设备,如智能血压计、心电图仪、血氧计等。使用安全、稳定的在线健康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在患者出院前,对使用远程监控设备进行详细的操作培训,并确保患者和家属都能熟练使用。设定自动或手动上传生命体征数据至云端,所有数据加密存储。初次出院后一周内进行第一次随访,后续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月随访或季随访。随访方式主要为电话、视频会议或在线问卷。询问患者健康状况、药物副作用、生活质量等,并根据远程监控数据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如远程监控数据显示异常情况,有专人负责24小时内与患者或家属联系,并在必要时引导其到医院就诊。
1.3观察指标
1.3.1 院感发生率:采用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标准定义识别和分类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s,简称HAI)。评估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院感发生率=院感发生数/总患者日数×100%。
1.3.2 护患纠纷发生率:采用医院内部护患纠纷登记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医疗错误、沟通问题、护理不当。护患纠纷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数/总患者数100%。
1.3.3 患者满意度:采用Press Ganey患者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估[2]。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医生和护士专业性、医院环境、等候时间、治疗效果。评分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s)为计量资料,t检验,(n,%)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院感发生率
实验组院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院感发生率对比表(n,%)
组别 | 呼吸道感染(例) | 血液感染(例) | 尿路感染(例) | 院感发生率(%) |
实验组(n=32) | 2(6.25%) | 0 | 1(3.13%) | 3(9.38%) |
对照组(n=32) | 5(15.62%) | 1(3.13%) | 2(6.25%) | 8(25.00%) |
X2 | - | - | - | 8.473 |
p | - | - | - | <0.05 |
2.2 护患纠纷发生率
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表(n,%)
组别 | 医疗错误(例) | 沟通问题(例) | 护理不当(例) | 护患纠纷发生率(%) |
实验组(n=32) | 0 | 1(3.13%) | 1(3.13%) | 2(6.25%) |
对照组(n=32) | 2(6.25%) | 4(12.50%) | 3(9.38%) | 9(28.13%) |
X2 | - | - | - | 7.536 |
p | - | - | - | <0.05 |
2.3 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表[n,(±s),分]
组别 | 医生和护士专业性 | 医院环境 | 等候时间 | 治疗效果 |
实验组(n=32) | 88.43±3.12 | 92.25±2.40 | 89.52±4.23 | 90.12±2.85 |
对照组(n=32) | 65.25±4.75 | 74.67±6.12 | 68.40±7.10 | 73.53±4.20 |
t | 6.014 | 8.591 | 8.362 | 7.729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疗系统中的一项核心职责,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性的质量改进活动提升患者护理效果和安全性[3]。在这方面,院内感染(简称“院感”)问题一直是全球医疗系统所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院感不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加重医疗成本和资源压力。在医疗实践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直接接触时间通常比医生要长得多。这也意味着护理质量在感染控制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合规的手卫生、无菌技术、病房环境清洁和床边护理等都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措施能够减少微生物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院感风险。近年来,多种护理质量管理模型和工具被开发和应用,以改善院感控制[4]。例如,Plan-Do-Check-Act(PDCA)质量循环和Six Sigma等方法被用于识别和解决影响院感的关键因素。通过这些模型,医疗机构能够对护理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改进,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院感。数据在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关于院感发生率、类型和相关因素的数据,医疗机构不仅能够了解当前的院感控制状况,还能预测未来的风险。这些数据还能用于培训和教育护理人员,使他们能更准确地识别风险和采取预防措施[5]。实践证明,护理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单一措施或程序的优化,而应是一套综合性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策略。这包括政策制定、标准建立、教育培训、流程优化、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等。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地提升护理质量,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院感控制。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院感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院感发生率方面,实验组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而言,实验组院感发生率为9.38%,而对照组为25.00%。在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和尿路感染方面,实验组也表现得更好。这一结果明确地证实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院感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6.25%,而对照组为28.13%。这意味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能提高医疗质量,还能减少医患矛盾,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论是医生和护士专业性、医院环境、等候时间,还是治疗效果,实验组均表现得更优。这进一步证明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医疗体验。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在院感控制、减少护患纠纷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院感控制方面,护理质量管理的加强明显减少了院感发生率,这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结果和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包婷婷.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率与护患纠纷率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06):151-153.
[2]李峥,刘泽琴,李燕,等.护理质量管理对耳鼻咽喉科内镜室医院感染控制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1,29(01):73-76.
[3]欧永祯,梁杏玲,叶建辉.护理质量管理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院感控制率、护患纠纷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3):186-188.
[4]葛凤霞,巩菲菲,辛宏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对降低院感率与护患纠纷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61.
[5]陈芝香.护理质量管理对院感控制与护患纠纷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7):165+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