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材开发研究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梁鸽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 101400

摘要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为使实训操作内容和步骤更详细、方便学习、理解和记忆;为使操作评分标准更细化,能够科学有效的评估学习情况及体现人文素质;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目的,添加相应的学习反馈图和习题练习。最终与课题组成员共同编写了《基础护理学》教材,以期能为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提供专业的教材。


关键词

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材

正文


护理是对技术操作有很高要求的专业。临床上应用的护理操作项目多达百余种,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类科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讲,校内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全部掌握所有操作技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需要以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对各门课程的实训项目进行筛选并应用于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就是实训教材。我院护理教研室教师在多年的护理教学实践和参加国内高职组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大赛经验下,以人卫版的《基础护理技术》和《护理综合实训》为指导教材,以临床真实工作情景引出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护士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编写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

一、常用护理技术实训教材的现状及问题

(一)院校自主编写护理实训教材很普遍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很多护理专业院校都自主开发研制适合本地区本校使用的实训教材,而且在实践教学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如广东省珠海市卫生学校的杨芙蓉等[1],组织专业教师编写《护理学基础技能实训》校本教材,包含 26 个护理技能实训项目,操作流程设计遵循护理程序。 江西理工大学的徐萍课题组[2]精心组织编写了《基础护理学实训指导》一书,并用于护理实践教学中,对学生护理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秦皇岛卫校李秀玲[3]在文章中总结办学特色化、个性化、多元化是当年教育发展的趋势,开发校本《基护》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教师潜在的教学经验通过课程这一正式途径提炼出来,对教学改革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缺乏人文关怀,护患沟通存在问题

在医疗改革不断推进、医学模式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当下的医护人员除了必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能[4]然而目前所使用的教材里操作技能训练在课程中所占比例最大,没有把护患沟通的锻炼和提升特别提出来作为教学或课堂互动内容。缺乏学习和训练的护生,沟通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较差,步入实习岗位或进入工作岗位对存在各种健康问题的患者时,往往大脑空白,言不及义,或言语生硬,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或对立感,进而影响到实习或工作岗位中的护患关系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护患纠纷[5]相反如果医护人员能够善用沟通技能和人文关怀,不仅能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进一步拉近和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三)实训操作流程步骤不够详细,操作用物与临床常用物品存在差距

目前,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实训操作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操作流程比较权威。然而有些操作中的部分细节展示的不够清晰明了,只阐述了操作的原则规范,缺少详细的操作方式方法。因此,实训教师需要具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给予教学补充。

随着护理学发展与新技术、新器材的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学基础》中所讲授的一些操作基本不做,或操作用物及操作标准与临床常用物品存在差距,这就导致了实训教学与临床应用不衔接[6] 我院实训室购入的实训器材都是最贴近临床的,而目前的教材不能完全体现,这导致学生课后练习发现课上所讲操作和书本上存在一下差异,不利于学生复习和练习。

(四)评分标准不够细化,不能对学生操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护理实教学是培养护生实际护理技术操作的关键环节,学习效果如何需通过考核的结果了解。考核结果提供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和学生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学习调整[7]基础护理技能考核一般通过技能操作评分表来进行评价。详细的基础护理技术教学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对统一教师的操作标准,规范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避免临床护理差错和事故,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提高护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8]而目前常用实训用书的各项操作评价标准不够细化,扣分要点不够细致,这就导致实训教师在评价各自班级学生操作时扣分情况存在差异;且上述提到的操作流程步骤方法描述不够细致,因此评分表中很难体现出教师补充的操作细节,这就导致细节出现错误却没有扣分依据。

二、院合作开发护理学基础常用护理技术实训教材的思路

(一)确立临床实用型的编写原则和依据

教材编写须符合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从专业教材体系结构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体现必需、够用原则,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相结合[9]本院护理团队此次实训教材编写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方法,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周春美和陈焕芬主编的《基础护理技术》为指导教材,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张美琴和邢爱红主编的《护理综合实训》为参考,以课程标准为要求,以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并结合临床护理的实际案例进行编写。

(二)组建编写团队并确定编写设计 

在确定编写《基护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前,基护实训团队诚邀北京宣武医院护理专家共同探讨,并组建成了编写团队,并成功申请了院级课题,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学院内的编写成员均为“双师”型教师,来自北京各区各大医院且多数具有护士长和带教的工作经验,并在我院任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除此之外,基护实训组的教师们每年都会带学生参加全国高职组护理技能大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在此过程中,我院不断向国内高标准护理院校学习,不断优化完善我院基护实训操作的流程步骤,并将所学带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以期通过参赛来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目的。编写团队临床一线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对实训项目及其所含任务进行取舍,讨论确定每项任务包含的内容:临床实际案例引入详述操作流程内容和步骤,加入相应沟通及人文关怀的内容细化操作考核表评分要点和标准加入基护实训相关习题及绘制操作练习情况反馈图等作业,最终形成了符合临床符合本院校教学的实训教材。

三、护理学基础常用护理技术实训教材编写特色与创新

(一)详述实训操作的内容和步骤

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学习,编写组总结了临床工作、教学实践经验及大赛经验进行编写。以案例导入给学生创设学习场景,分析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此时可结合临床常见护理差错或纠纷对学生进行思政,以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认识操作的重要性。随后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操作的“四项准备”,详述不同项目准备的用物、环境和患者的评估,编写中标出重点准备和评估的内容。

现代临床的护理操作标准及用物不断更新,我院护理专业是近些年申办成功的。因此,我院实训室购入的实训器材都是比较先进和非常贴近临床的。在实训操作准备方面,编写组成员将新设备和新用物的准备过程编入实训教材内,并加入自制的图片演示,能够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知道用物是如何准备的。比如“口护”和“鼻饲法”无菌盘的准备相对比较复杂和琐碎,而书上的用物和实际所用物品差距较大。以往都是教师来准备并且示教演示,过后学生容易遗忘,影响学生练习效率,新编实训教材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操作实施的过程中编写组成员对实训操作的内容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并添加了操作方法演示的图片。图片请本校操作出色的学生或者教师为模特,编写组成员进行拍摄,并且对图片进行剪辑和修饰。编写中特别注重操作要点的说明,让学生在操作中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增强操作记忆,重视正确操作手法。编写团队教师们在临床和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很多小“口诀”,也收录在新编实训指导教材内,以便学生能够记住重点流程,避免出现流程错误。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生动的图片演示,郎朗上口的小“口诀”,有利于学生课下练习,记忆操作流程和要点,有助于护理技能的练习和提高。

(二)细化操作评分标准,绘制操作练习情况反馈图及习题练习,综合评价学生

 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评,编写组按照以人为本护理要求,注重人文关怀,从仪表态度、操作技能、应变能力、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方面设计修订[10] 编写的重点是随着操作流程细节的细化,评分表加入了缺少的考核点并细化了原有的考核点,扣分更加细,评价更加准确,标准更加统一。

教师教学是一方面,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也很重要。为了督促学生课后理解记忆操作流程,本次编写加入了学习反馈图,以便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包括习题练习和书写操作流程。习题练习以填空题为主,让学生亲手写下练习的关键点,以便加深记忆。以期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重点,回忆并记录、记忆操作流程。

在基础护理技能实践教学与考核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 况及其综合素质我院对护理学专科生技能考核进行过程性考核。操作考核是每项操作讲完都进行考核,而不是几项操作抽考。重要的和临床常用的项目如无菌操作、注射法、静脉输液等进行个人必考,临床较常用的项目如口护、鼻饲法、导尿术等由于课时原因进行小组抽考(2-3人/组),目的是期望每项操作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课上学习、练习和考核很重要,课下的练习也非常必要,我院实训室对学生开放,学生练习需穿全套护士服,在实训室进行登记。最终的实训成绩包括操作考核、平时表现及上述的作业。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考勤、课上及课下的服装仪表、课堂表现和课上课下练习情况。总之,基护实训的成绩是综合来评价的,不仅重视技能操作,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符合现代临床对护士的要求。

(三)加入相应沟通及人文关怀的内容

 护理工作服务的主体是患者,护患沟通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最基本的内容,人文关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与患者的沟通。因此,我们在实训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共同研讨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沟通和人文关怀,且方便在实训课程中应用。查阅文献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培养沟通和人文关怀的有效方法[11-12] 因此,教材的编写以案例导入给学生创设学习场景,教师在操作前给学生分析患者目前所感受的痛苦,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操作演示过程中,就要本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注意关爱患者的感受,如在评估患者并解释操作目的和方法时、给患者实施操作询问感受时及操作后给患者宣教嘱咐时。教材编写将这些操作过程中的沟通和人文关怀融入操作中,便于实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便于学生课上课下有意识的去关注和练习,最终实现人文与技能的有效融合[12-13] 最后,教材编写将沟通和人文关怀的考核元素加入到操作评分表中激励并提醒学生增强沟通和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总之,校院合作开发护理技术实训教材是护理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护士适应新时代临床的需要,同时也是是符合我院护理专业特色及展现我院办学水平、是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芙蓉,孙必华.校本电视教材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使用及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 2016,(34):91.

[2] 徐萍.《基础护理学实训指导》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3,27(6):1779.

[3]李秀玲.从临床护理需求的变化看编制校本教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00.

[4]吴惠玲.人文沟通技能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作用分析[J].健康必读, 2022,(17):236.

[5]任艳萍,霍清华.任务引领型教材《基础护理技术实训》编写中有关护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1,(14):137.

[6]刘岚.整合教材在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J]. 蛇志,2018,30(4):753-754.

[7]张晓雨,石红梅,张爱萍,等. 基础护理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效果[J]. 科技视界,2013(22):81-82.

[8]欧阳庆丽. 标准化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编制及教学应用[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0):200-201.

[9]梁党. 基于工作过程的护理学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5(11):125-126.

[10]雷金美,单玉香,龚宗跃. "考核评分标准"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61-162.

[11]曾媛,郭靖,黄玉芳. 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提高护生护患沟通能力教学方法[J]. 健康管理,2021(21):155-156.

[12]张韵,吴清爱. 浅谈在护理学基础实训中加强中、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 养生保健指南,2019(14):129.

[13]陶凤燕,龚丽俐,季诚. 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中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路径探索[J]. 健康必读,2020(33):125.

 

 作者简介: 梁鸽,1985124日,女,汉,北京,硕士,101400,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与健康系,讲师,基护护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