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急诊意外伤害患者心理危机的干预作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急诊意外伤害;心理危机;干预作用
正文
意外伤害在急诊科是常见的临床问题,除了对身体造成直接损伤外,还常伴随着心理危机,如恐慌、抑郁和焦虑等。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身体恢复,也可能导致长期心理健康问题[1]。因此,急诊意外伤害患者的综合治疗应不仅包括身体层面的治疗,更应注重心理干预。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心理干预往往被忽视。优质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生理需求,还致力于满足患者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通过系统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可提供一个全面的护理方案,以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以期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模型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1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0.23±2.92)岁;创伤类型:骨折15例,烧伤9例,软组织损伤5例;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0.75±2.34)岁;创伤类型:骨折14例,烧伤9例,软组织损伤6例。
两组基线数据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确诊为急诊意外伤害患者;2)无明显心理疾病或认知障碍;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脏、肾、肝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2)未能完成整个研究周期。
1.2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一般急诊护理:按照院方标准的急诊护理程序进行。(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水平,给予相应的药物。(3)生理参数监测:定期检测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4)心理支持:提供基础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1.2.2 实验组 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优质护理模型的应用
①全面评估。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背景评估,以便更准确地确定治疗方案。生理评估: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液检测、心电图、X光等,以确定身体状况。心理评估:通过专业心理量表(如SAS、SDS等)和一对一咨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慢性疾病史与家庭背景:患者及其家庭成员需填写一份详细的问卷,以收集慢性疾病和家庭背景信息。频率:初始评估在患者入组后立即进行,之后每周更新一次。②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疼痛评估:使用疼痛量表(如VAS量表)进行定量评估。药物管理: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定期调整剂量。非药物疼痛缓解:如物理疗法、音乐疗法等。频率:疼痛管理方案将在初始评估后立即开始,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③多学科团队合作。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实现患者身体与心理方面的最佳状态。心理医生:负责心理评估和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社工:提供家庭背景调查,以及生活、经济方面的支持和建议。营养师: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饮食计划和建议。频率:多学科团队每周会进行一次患者状况的全面评估和讨论,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高级心理干预
①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特别是针对焦虑、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初步评估:在开始疗程之前,进行详细的心理评估,包括使用标准化心理量表。个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CBT计划。治疗过程:通过面对面或在线会话进行CBT,涵盖认知重塑、行为实验等。频率与持续时间:通常情况下,患者每周需要参加一到两次CBT会话,每次会话持续约50分钟。②压力缓解技巧。教授患者应对压力和紧张的有效方法,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1]。培训课程:为患者提供压力管理的培训课程。实践与反馈:在培训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并收集患者的反馈以调整方法。频率与持续时间:患者参与至少4个压力管理培训课程,每个课程持续约30分钟。③ 情绪管理。帮助患者更有效地认识和处理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或焦虑。情绪识别:教授患者如何识别和标签自身情绪。情绪调整:通过各种技巧(如正念、自我激励)教授患者如何调整自身情绪。跟踪与调整:使用情绪日记或相似的工具来跟踪患者进度,并据此调整干预策略。频率与持续时间:通常建议患者每两周参与一次情绪管理培训,每次培训持续约1小时。
(3)家庭参与计划
①家庭教育。旨在提升家庭成员在患者护理中的角色,特别是在患者返回家中后的日常护理。需求评估:通过问卷和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成员对患者护理的具体需求。定制教育内容:根据需求评估,定制针对性强的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可能包括药物管理、营养摄入、活动安排等。培训与演示:通过专业护士或医师进行现场教学和操作演示。频率与持续时间:至少两次培训会,每次约1-2小时,根据需要可进行后续跟进。②心理支持。提供针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减轻其精神负担。初步筛查:在患者入院或治疗初期,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状态的初步筛查。个性化方案:根据筛查结果,为家庭成员设计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方案。心理咨询:通过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提供面对面或远程咨询服务。小组支持:根据需要,组织家庭成员参与支持小组活动,以分享经验和情感支持。频率与持续时间:每月至少一次心理咨询,每次约45-60分钟。支持小组活动可按月或季度安排。
1.3观察指标
1.3.1心理状况 采用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ory, MHI)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情感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社会适应性(Social Adaptability)、焦虑程度(Anxiety Level)三个方面[2]。情感稳定性评分范围0-25分,分值越高,情感越稳定;社会适应性:评分范围0-30分,分值越高,适应性越好;焦虑程度评分范围0-15分,分值越高,焦虑越严重。
1.3.2 心理恢复速度 采用心理恢复速度量表(Psychological Recovery Speed Scale, PRSS)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恢复期间所需时间(Time Required for Recovery)、情绪回复(Emotional Bounce-back)、社交活动回复(Social Activity Bounce-back)三个方面[3]。恢复期间所需时间:用天数来量化;情绪回复:评分范围0-20分,分值越高,回复速度越快;社交活动回复:评分范围0-20分,回复速度越快。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使用x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计数资料(n,%)。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评分对比[n,(±s),分]
组别 | 情感稳定性 | 社会适应性 | 焦虑程度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实验组(n=29) | 14.50±4.22 | 21.33±2.78 | 15.75±4.62 | 24.49±3.12 | 8.23±2.12 | 3.45±1.56 |
对照组(n=29) | 14.75±4.37 | 16.41±3.82 | 16.03±4.79 | 18.68±4.24 | 8.08±2.34 | 6.77±1.90 |
t | 0.755 | 11.803 | 0.826 | 9.757 | 0.573 | 5.651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2 恢复速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恢复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速度对比[n,(±s)]
组别 | 恢复期间所需时间(天) | 情绪回复(分) | 社交活动回复(分) |
实验组(n=29) | 9.41±2.13 | 16.83±2.32 | 17.45±2.01 |
对照组(n=29) | 14.65±2.56 | 12.97±2.41 | 12.28±2.39 |
t | 9.970 | 8.513 | 13.314 |
p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意外伤害患者除了面临身体伤害和可能的手术治疗外,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单一的医学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取得全面和持久的效果[4]。因此,采取多维度、多学科的优质护理模式对于促进患者心理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优质护理模型通常包括全面评估、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多学科团队合作等要素。全面评估不仅包括身体状况的检查,还涵盖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背景,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护理计划。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则能准确地缓解患者的身体不适,并可能减少患者因持续不适而引发的心理问题。此外,多学科团队合作确保了患者能够得到全面而高效的治疗,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社工和营养师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将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除常规医疗护理外,高级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压力缓解技巧和情绪管理也被证实是非常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5]。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更有效地应对其所经历的心理压力,从而促进其整体恢复。特别是在急诊情况下,患者往往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因此,这些高级心理干预措施尤为重要。家庭成员参与也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心理支持能够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恢复质量。通过家庭教育,家属能更有效地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在家庭环境下的康复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心理状况和恢复速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理状况方面,实验组患者情感稳定性由平均评分14.50提升至21.33,而对照组仅由14.75提升至16.41(P<0.05)。在社会适应性上,实验组从平均评分15.75提升至24.49,对照组从16.03提升至18.68(P<0.05)。在焦虑程度上,实验组从平均评分8.23降低至3.45,而对照组则从8.08降至6.77(P<0.05)。这一数据说明,优质护理显著提高了患者情感稳定性和社会适应性,同时显著降低了焦虑水平。这可能是由于优质护理提供了更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有效的应激管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急性创伤事件。在恢复速度方面,实验组患者平均恢复所需时间为9.41天,比对照组的14.65天显著缩短(P<0.05)。情绪回复评分实验组平均16.83分,而对照组仅为12.97(P<0.05)。社交活动回复评分实验组为17.45,而对照组仅为12.28(P<0.05)。这些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优质护理在加速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优质护理不仅关注患者身体状况,也积极地提供心理干预和社交支持,从而促进了更快的恢复。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急诊意外伤害患者心理状况,提升其恢复速度,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利,贺美玲,张松,李金红.情绪调节护理对急诊意外伤害患者心理危机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刊,2022,57(09):991-994.
[2]张鲁平,王慧,谷丰.60例急诊清创患者心理护理体会认识实践[J].心理月刊,2021,16(14):203-204.
[3]钟美琴,钟学武.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手术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06):693-695.
[4]陈楚芬,谢肖霞,李娟,等.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用于特重度烧伤患者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7):180.
[5]李晶.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