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陆雨婷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214000

摘要

目的:分析PICC在肿瘤护理中所发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3月诊治的肿瘤患者90例进行护理分析,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PICC综合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28.89%;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89%,组间数据对比均有意义。结论:在肿瘤疾病治疗中应用PICC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

PICC;肿瘤护理;应用分析

正文


临床治疗调查发现,肿瘤疾病的发病率逐渐提升,已经成为危及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减轻治疗中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药物外渗给患者造成的损伤。相比常规静脉穿刺治疗,PICC的操作简单,可将刺激性药物和高渗性药物输送至需要的病症。但PICC治疗易出现感染,因此需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疗效。本文分析了PICC综合护理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3月诊治的90例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分析,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确诊为肿瘤疾病,其中胃癌39例,食道癌23例,乳腺癌18例,肠癌10例。患者意识清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患者患有其他与本次研究无关的疾病。按照双色球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的男女比例为24:21,年龄为(43.8±0.4)岁;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23:22,年龄为(42.9±0.2)岁,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相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遵照常规医嘱进行常规穿刺、置管和护理等。

观察组采用PICC综合护理,实施方法如下:①沟通交流。护士在置管前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沟通,普及PICC置换的优势、必要性和流程,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和重视程度。患者在置管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紧张情绪,护士要耐心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放松心情,使患者以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2]②置管前护理。穿刺静脉要优先选择粗、直的贵要静脉,使患者手臂与身体垂直。从上腔静脉进行穿刺,提升穿刺成功率。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护理,彻底进行消毒,避免导管内残留细菌引发感染。预留适当长度的导管长度,确保置入顺利。确定穿刺点后大范围消毒,穿刺后插入导管,缓慢从导管鞘中进入,置管完毕后将导管鞘抽出,再次消毒。③置管后护理。置换后24h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状态反应,是否出现气促、胸痛和胸闷等[3]。关注穿刺点皮肤状态,是否出现渗液、肿胀和渗血等,定时更换敷料,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输液之前要进行冲管,保证导管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降低感染风险。PICC导管不可进行高压快速静脉推注,长时间输液患者需间隔8h进行一次脉冲式冲管。输液完毕后需再次冲管,避免残余药液腐蚀导管,用肝素封管。每日测量患者上臂的维度,并注意观察穿刺点和周围皮肤状态,若有硬结、红肿、发痒等症状需立即处理。

1.3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置管后感染的发生率[4];制定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让患者真实填写,反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量表评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之间为一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护理分析选择SPSS17.0来分析与检验,并对组间数据资料进行差异对比,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差异,只有当P<0.05时可认定数据对比有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经过护理后,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2.22%;对照组患者出现13例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8.89%,观察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意义,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数据统计(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5

28

14

3

93.33*

对照组

45

14

17

14

68.89

注:与对照组相比*X2=28.91,P<0.05

3 讨论

    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时间的输液,常规反复穿刺不仅增加患者的治疗同居,同时也损伤血管,降低血管弹性,增加静脉炎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PICC置管可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穿刺,减少化学损伤。PICC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相容性好、防脱落等优势,对于化疗或持续静脉输液治疗的肿瘤患者应用价值非常高。

    为了延长PICC的置管时间,减少感染等不良反应,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应用PICC综合护理可减少感染风险,患者更加配合,提升临床疗效[5]。从本次研究数据对比上可见,研究组应用PICC综合护理后,患者感染例数少,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表示PICC综合护理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积极的护理价值。护士要耐心与患者沟通,讲解PICC置管的优势和必要性,提升患者的重视程度,主动参与护理。耐心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和,积极、乐观面对治疗。严格落实无菌护理原则,遵照操作规范,确保置管的顺利和导管通畅。加强对穿刺点和周围皮肤的保护,避免出现渗血、渗血等不良症状,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综上,应用PICC综合护理对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可降低感染风险,改善预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推广可行。

【参考文献】

[1]郭志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01-202.

[2]秦芳.对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9):98-99.

[3]陈君燕,史萌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02):245-246.

[4]张秀霞,朱玉欣,张欣,尹欣欣,张聪聪,杨培.链条式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8,40(23):3678-3680.

[5]王朋朋,应燕萍,黄惠桥,凌瑛,赵慧函,朱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59-32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