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巩膜缘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水平及角膜散光度的影响
摘要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角膜切口;角巩膜缘;视力水平;角膜散光度
正文
白内障作为一种由晶状体浑浊所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患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也是影响老年群体视力水平、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如果患者未及时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干预,可能提高不可逆性失眠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3]。临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此疾病,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成熟度较高,操作技术难度较低、创伤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视力恢复速度较快[4-5]。角膜切口、角巩膜缘均是超声乳化术比较常见的切口类型,但不同手术切口在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度等方面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鉴于此,本文研究分析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角巩膜缘、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对视力水平与角膜散光度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借鉴,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治疗的9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为主要观察对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纳入标准:①60岁≤年龄≤80岁;②满足临床对白内障的诊断要求;③均拟实施超声乳化术治疗,无手术禁忌症;④无其他眼部疾病,如青光眼等;⑤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4,且裂隙灯检查结果显示晶状体浑浊;⑥无恶性肿瘤;⑦非特殊时期女性,如妊娠期。排除标准:①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②高度近视、感染严重、核性白内障或晶状体严重脱位;③精神、认知、语言、凝血等功能异常;④临床诊疗资料缺失,或依从性不佳;⑤眼部外伤或眼部手术既往史;⑥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⑦中途申请退出研究或失联。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n,(%)]
组别  | 例数  | 性别  | 年龄(岁)  | 病程时间(月)  | 患眼  | ||
男性  | 女性  | 左眼  | 右眼  | ||||
对照组  | 45  | 25(55.56)  | 20(44.44)  | 70.15±2.47  | 4.27±1.42  | 23(51.11)  | 22(48.89)  | 
观察组  | 45  | 24(53.33)  | 21(46.67)  | 70.09±2.56  | 4.31±1.43  | 26(57.78)  | 19(42.22)  | 
t/χ2  | -  | 0.045  | 0.113  | 0.133  | 0.403  | ||
P  | -  | 0.832  | 0.910  | 0.894  | 0.525  | ||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需开展眼部检查,反复寻求其有无手术禁忌症,且手术医护人员一致。(1)对照组采取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具体如下:手术器械:超声乳化刀,在患眼角膜板层建立手术切口(长度:3mm),置入超声乳化刀,将刀尖转至晶状体表面,置入前房,开展持续环形撕囊。眼水分离,吸除晶状体核、皮质,将透明质酸钠输注于前房、晶状体囊中,留置豪雅三片式人工晶体,吸除透明质酸钠,缝合切口。(2)观察组实施角巩膜缘超声乳化术治疗,具体如下:手术器械:超声乳化刀。在患眼角膜板层建立手术切口(长度:4mm),基于超声乳化刀帮助下顺利进入板层巩膜,将乳化刀下潜到透明角膜层中,刀尖转至晶状体表面并潜至前房部位,开持续环形撕囊。眼水分离,吸除晶状体核、皮质,将透明质酸钠输注于前房、晶状体囊中,留置豪雅三片式人工晶体,吸除残余物质、透明质酸钠,切口缝合。两组手术后均应用双氯芬酸钠或者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用药时间均为30d。
1.3观察指标
(1)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水平与BCVA水平比较:检测两组手术前1d、手术后14d、手术后30d裸眼视力水平与BCVA水平的变化。检测工具:国际标准视力表。
(2)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较:比较两组手术前1d、手术后14d、手术后30d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散光度检查仪器:master/验光仪器的/pantcom。
(3)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比较:手术后记录两组上皮、角膜切口恢复时间。检查方式:染色或OCT。
(4)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手术后记录两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类型、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其中主要包括前房积血、结膜水肿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5.0来分析数据,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水平、BCVA水平、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散光度、上皮恢复时间、角膜切口恢复时间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表示,t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计算。P<0.05,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水平与BCVA水平比较
观察组术后14d、术后28d裸眼视力、BCV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水平与BCVA水平比较(
)
组别  | 例数  | 裸眼视力(logMAR)  | BCVA(logMAR)  | ||||
手术前  | 术后14d  | 术后28d  | 手术前  | 术后14d  | 术后28d  | ||
对照组  | 45  | 0.22±0.05  | 0.69±0.29*  | 1.26±0.24*  | 0.36±0.07  | 0.92±0.28*  | 1.42±0.23*  | 
观察组  | 45  | 0.24±0.07  | 0.94±0.32*  | 1.54±0.21*  | 0.37±0.09  | 1.55±0.19*  | 1.63±0.16*  | 
t  | -  | 1.560  | 3.883  | 5.890  | 0.588  | 12.490  | 5.028  | 
P  | -  | 0.122  | 0.000  | 0.000  | 0.558  | 0.000  | 0.000  | 
(注:*P<0.05,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VA,最佳矫正视力)
2.2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14d、术后28d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比较(
)
组别  | 例数  | 角膜散光度(D)  |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D)  | ||||
手术前  | 术后14d  | 术后28d  | 手术前  | 术后14d  | 术后28d  | ||
对照组  | 45  | 0.99±0.11  | 0.77±0.25*  | 0.53±0.17*  | 0.92±0.21  | 0.73±0.24*  | 0.64±0.21*  | 
观察组  | 45  | 0.94±0.14  | 0.64±0.24*  | 0.45±0.14*  | 0.89±0.19  | 0.56±0.18*  | 0.25±0.09*  | 
t  | -  | 1.884  | 2.516  | 2.437  | 0.711  | 3.801  | 11.451  | 
P  | -  | 0.063  | 0.014  | 0.017  | 0.479  | 0.000  | 0.000  | 
(注:*P<0.05,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上皮、角膜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比较(
)
组别  | 例数  | 上皮恢复时间(d)  | 角膜切口恢复时间(d)  | 
对照组  | 45  | 13.61±3.84  | 11.09±3.69  | 
观察组  | 45  | 10.24±2.75  | 8.18±2.72  | 
t  | -  | 4.786  | 4.258  | 
P  | -  | 0.000  | 0.000  | 
2.4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组别  | 例数  | 前房积血  | 结膜水肿  | 发生率  | 
对照组  | 45  | 3(6.67)  | 3(6.67)  | 6(13.33)  | 
观察组  | 45  | 1(2.22)  | 2(4.44)  | 3(6.67)  | 
χ2  | -  | -  | -  | 1.111  | 
P  | -  | -  | -  | 0.292  | 
3、讨论
白内障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和年龄大小、高血压、糖尿病等诸多影响因素存在密切联系,且此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6-7]。药物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效果不佳,对此手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此疾病的首选方式。超声乳化术主要是通过将切口建立在角膜板层处并进入前房,也是操作者顺利完成手术的重要前提[8]。现阶段角膜切口、角虹膜缘切口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者应用时间较久、成熟度较高,但是对角膜会带来较为严重的机械性损伤,可能会提高眼干燥症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进而延缓术后视力水平恢复时间[9-10]。但是角虹膜缘能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切口、上皮等组织修复时间,最大限度减轻切口对眼部组织、结构的消极影响,加速切口愈合。
本研究:观察组术后裸眼视力水平、BCV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角虹膜缘超声乳化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水平。分析其原因,角虹膜缘手术切口建立位置比较特殊,能为术者灵活分离结膜提供便捷条件,最大化减轻球结膜的不良影响,同时还能减少子午线、角膜等部位的屈光度,促使各个屈光介质界面能处于理想屈光状态中,降低术后眼压水平波动,加快术后视力的恢复。本研究:观察组术后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角虹膜缘超声乳化术能有效降低患者角膜散光度、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分析其原因:角虹膜缘切口处于子午线(最大屈光力),能持续降低角膜屈光度;反观角膜切口通常是穿透角膜全层,切口愈合可能会产生瘢痕,进而使得角膜散光更加严重。本研究:观察组上皮、角膜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角虹膜缘超声乳化术能加快患者术后上皮组织、角膜切口的恢复速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角虹膜缘切口能最大化减轻对眼部组织结构平稳性的损伤,进而加快切口的修复。本研究: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角虹膜缘超声乳化术不会加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相比,角虹膜缘超声乳化术能加快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速度,减轻角膜散光度,缩短切口修复时间。
参考文献
[1]宋国奇.角巩膜缘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疗效对比[J].山西医药杂志,2024,53(8):586-589.
[2]姬传亮.角巩膜缘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药研究,2025,4(5):48-50.
[3]张晓楠,程伟,黄雷龙.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3,32(2):305-308.
[4]林福雨,林琳,吴颖凌.角巩膜缘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视力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3):89-91.
[5]徐玉莲,浦利军,牟朝霞,等.不同手术位置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3):600-603.
[6]盛瑶,徐林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选择角巩膜缘上切口与颞上方巩膜切口的临床疗效对比[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25):142-144.
[7]刘培茹,李建平.不同位置切口手术在白内障摘除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研究,2023,31(1):81-84.
[8]钟祥兰.不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3,36(12):97-99.
[9]李贵明,毛祖红,苏杭,等.两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9):88-90.
[10]郭艳波.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3,27(8):999-1000.
[11]沈晨凯,阮建锋,何志刚.角巩膜缘切口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J].浙江创伤外科,2023,26(1):146-147.
[12]孙娟,许辉.角巩膜缘切口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22,19(8):1301-1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