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韦浪

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

目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实行介入护理,探究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7月-2024年1月为时间段,总共筛选出72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将其纳入实验研究范围,所有患者对半划分,其中36例归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归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介入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理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配合介入护理可降低其并发症,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评价,值得临床借鉴,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

脑血管病;介入护理;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

正文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近些年其随着生活水平、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明显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死亡的几率。临床患者会出现多种症状,如肢体麻木、眩晕、头痛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目前介入治疗已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其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还能有效改善预后效果,但是患者介入治疗后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针对这一情况应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其治疗的有效性[1]介入护理所发挥的效果较好,现将其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报道为以下内容。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217-20241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72例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将其对半划分为两组,其中3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36例作为B组(对照组)。A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2:15,患者年龄处于43-73岁之间,年龄中位值为(65.5±3.15)岁;B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1:16,患者年龄处于44-73岁之间,年龄中位值为(64.9±3.25)岁。将AB两组患者的基本病例信息经由专业的软件分析后可知两者间无显著差距,基本相仿,可进行对比研究(P>0.05)。所有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 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病;对介入治疗依从性良 好;年龄≥18岁患者。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或者无法配合完成临床护理工作者;妊娠或者哺乳期者;合并免疫系统障碍等疾病者;不符合介入治疗指征者;年龄不足18岁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术前加强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并告知介入治疗应注意的事项,指导患者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术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结合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其治疗的有效性。

1.2.2观察组

了解患者病程:在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前,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掌握患者的病情程度,并监测各项生化指标,查看患者是否有病史或者过敏史,并准确记录到护理日志,报告给主治医师[2]

①心理护理。脑血管疾病不仅会使患者遭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预后效果不太理想,故而大部分患者在进行治疗之前极易产生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为了保障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避免因心理因素而导致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对患者的情绪变化格外予以重视,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等进行关注,可采用交谈的方式来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及时予以患者心理抚慰[3]。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将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流程等统统告知给患者,将以往治疗效果显著的案例讲解给患者,让患者自身意识到治疗的必要性,有利于后续取得患者的高度配合[4]

②术中护理。手术期间护理人员应随时陪伴在患者的左右,根据手术的需要以及患者的舒适情况为患者调整适合的体位姿势[5]。可通过语言交流或是肢体接触等方法将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全面观察患者的情况,对其体征进行严格监测,尤其注意患者的血压及心跳情况,避免发生意外事故[6]

③术后护理。指导患者呈正确体位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在拔除鞘管时要压迫其穿刺点防止静脉回流,另外若其穿刺点有渗血的情况要立即加压包扎,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合理安排饮食,因体内存在造影剂患者会有腹胀的症状,,患者的饮食需以易消化为主,医护人员可指导其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白菜、稀饭等,进食后适当给予苹果及香蕉促进消化,忌牛奶、大豆等[7]叮嘱患者要多喝水每天约1L,有利于增加排尿从而使残留在体内的造影剂排出[8]。同时为了防止部分造影剂残留在患者体内导致患者出现痉挛症状,需在手术期间对患者的瞳孔及患者的意识等进行仔细观察,及时予以解决措施。对于患者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加大监测患者的力度,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及时进行治疗[9]

1.3评价指标

1)采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其主要包括11项内容,评分0-42分,分数越高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2)采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包括8项内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有伤口出血、脑血管痉挛、下肢静脉血栓。4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情况采取本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将非常满意、满意综合作为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对比

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1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SF-36评分对比( x ±s ,分)

组别

例数

NIHSS

SF-36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6

28.6±2.3

16.5±1.4

56.8±4.2

88.6±3.5

对照组

36

28.2±2.5

20.4±1.7

55.9±4.5

81.2±3.2

t

/

0.707

10.625

0.877

9.362

P

/

0.482

0.000

0.383

0.000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伤口出血

脑血管痉挛

下肢静脉血栓

发生率

观察组

36

12.77

00.00

25.56

38.33

对照组

36

513.89

25.56

38.33

1027.78

x2

/

/

/

/

4.600

P

/

/

/

/

0.032

2.3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3.55%(29/31);对照组总体满意度为83.87%(26/31)。两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体满意度

观察组

36

19

10

7

29(80.55

对照组

36

17

9

10

26(72.22

χ2

-

-

-

-

4.678

P

-

-

-

-

<0.05

 

3、讨论

临床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脑出血、脑梗塞、脑卒中等,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退化,发病率会明显上升,其主要是由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成分及血管壁病变所致,会对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甚至是危及生命[10]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但在实际操作用其需要较高的技术,也存在有一定的风险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为避免其手术效果受到影响给予其护理措施是必要的,临床应用的常规护理有效果但一般,所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很关键[11-12]

介入护理是配合介入治疗的一种护理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加强患者的配合度,进而有效保证治疗效果。手术前医护人员会向患者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耐心解答问题以消除其不良情绪,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手术期间医护人员会全程陪伴,监测各项指标并给予按摩以缓解情绪,多加注意患者的意识及瞳孔,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术后指导患者呈正确的体位并记录其各项指标,对于穿刺点要多加注意,若有渗血立即加压包扎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叮嘱其要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及蔬菜促进消化,多喝水促使造影剂能快速从患者体内排出[13]。龙媛等[14]研究结果提示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介入治疗了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87%)低于对照组(6.19%),与此研究结果一致。侯丽等[15]研究结果提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实验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此项研究一致。

介入护理作为一门新兴的护理学科,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程、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设计护理方案,并在护理全过程都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体征、情绪、心理活动等方面的变化,这就给患者带来较强的欣慰感和舒适度,有效改善患者内心焦急、担忧的情绪,并通过传授正确的健康知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帮助患者树立疾病康复信心,这对脑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通过本次研究可得出结论,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过程中能起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综上所述,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介入护理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碧霞,林素华,许丽.综合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4):216-217.

[2]朱新兰.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介入护理的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7,16(11):185.

[3]刘丽娟,赵英格.心理护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技杂志,2019,26(11):1492-1494.

[4]肖瑶.优质护理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人人健康,2019(16):243-244.

[5]王艳芹,张晶晶,陆静.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研究, 2016, 24(3):2.

[6]唐雪.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3.29(2015):2.

[7]马娜, and 刘伟.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医药指南 15.20(2017):2.

[8]丘月湾.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发生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11):4.

[9]叶孟文.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2020年30卷34期, 213页, 2020.

[10]李春娣邓文佩.探究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0, 8(4):678.

[11]郑碧仙.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7.

[12]黄照杰.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饮食保健 4.026(2017):325.

[13]龙媛, and 叶芳余.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 A01(2019):3.

[14]龙媛,叶芳余.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1):193-195.

[15]侯丽.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健康之家 10(2023):171-1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