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正文
引言:内科因所收治的患者有着病种、病情繁杂多变的特殊性,对护理人员工作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护理知识与方法,还应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可有效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将对患者的影响降至最低,切实保证整体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全面落实责任制度,使得护理在保质保量前提下有序开展,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106例对象均为院内内科2022年6月~2023年5月收治的患者,均为随机抽取,其中2022年6月~11月为对照组,2022年12月~2023年5月为观察组,两组人数均等,各53例,将其各项资料收集整合后可见,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人数、中位年龄分别为29、24例(45.83±3.77)岁与27、26例(46.14±4.25)岁。列入实验的21名内科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次,无人事变动,男性5名、女性16名,年龄最小23岁、最大41岁,平均年龄(34.26±3.75),工作年限在1~9年之间,平均为(5.82±2.01)年,学历分布情况为本科及以上13名、大专及以下8名。两组各项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以院内各项规定以及科室实际需求为基础做好相关工作分配,并进行合理排班,护士长负责监督管理,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包括遵医嘱给药、饮食指导等方面,以此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护理的全面性与针对性,确保可满足患者身心发展需求,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①分级管理,因每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均有着较大差异性,为保证护理工作可有序展开,首先应进行等级划分,其中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长主要负责规划护理计划,协调监管所有内科护理工作,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责任组长主要是对病房工作进行评估,并做好下级护理人员的考核工作,纠正不足之处,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从根本上保证其相符性与可行性,其次还需着重强调需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计划展开各项工作,加强日常巡视;责任护士的工作范围为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及指标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工作,在符合标准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各项需求,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强化心理干预,监督用药及日常护理[1]。②加强护理培训,护士长需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总结讨论会议,对该阶段所出现的护理人员展开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策,以此来起到有效预防及规避作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此问题的再发生。同时每周或每月为期两次的培训,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等方面,在培训结束后还需进行考核,针对不足之处加强教育,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知识认知水平。其次还应当培养其整体意识,为其详细讲解优质护理的必要性及目的,使其对此有正确的认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从根本上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需注意的是,为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可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2]。③优质护理内容,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应整理患者各项资料,包括病情、治疗方案、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等方面,并视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热情接待每位患者,为其介绍医院及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并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详细讲解遵医嘱的必要性以及技术水平、设备的先进性,以此来提高其整体认知,消除其顾虑。同时还需重视患者情绪,做好情绪疏导工作,可通过分享成功案例的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认真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增强其治疗信心,建立良好护患关系[3]。其次注重病房环境管理,定期对病房进行全面消毒清洁,保持洁净性,及时开窗通风换气,使得病房空气处于流通状态,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的发生,调整病房温湿度时需询问患者主观感受,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诊环境。最后进行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并在用药后询问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异常需及时反馈给医生展开处理,最大程度的降低对患者的影响。在饮食及运动方面应结合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调整,保证营养充足性,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促进患者身体素质的改善,这对患者康复效率的提升也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4]。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可从环境、态度、行为、知识等多个方面展开,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其认知水平越高,反之为差。②利用科室自制量表对两组护理质量展开评价,涵盖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服务态度、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等维度,均为满分制,得分高低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性。③以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满意度,包含护理全过程的各项操作表现,不同分值区间分别表示的满意度也有一定差异,在患者评分后需做好整合工作,计算总满意率时用以下公式(≥80分人数之和)÷小组总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期间的统计学处理均使用SPSS21.0进行,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可通过“%”表示,由“X2”进行检验,对于符合正态性分析,且数据间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通过评估所得,相比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护理人员各方面认知水平评分均较高,将其对比后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格1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对比比较(n/%),(`x±s)
组别 | n | 环境管理 | 态度管理 | 行为管理 | 知识 |
对照组 | 21 | 84.92±3.77 | 86.19±3.01 | 88.41±3.96 | 85.71±3.52 |
观察组 | 21 | 93.61±4.28 | 95.78±3.52 | 97.16±4.23 | 94.68±4.31 |
t | 10.972 | 8.665 | 7.318 | 5.267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将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整合后可见,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有一定差异表现(P<0.05)。具体数值见表2。
表格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n/%),(`x±s)
组别 | n | 基础护理 | 病房管理 | 危重患者护理 | 护理文书书写 |
对照组 | 53 | 91.34±2.88 | 89.75±4.62 | 94.87±4.21 | 92.72±3.05 |
观察组 | 53 | 95.59±3.53 | 94.27±3.36 | 97.14±4.25 | 96.73±4.38 |
t | 7.631 | 9.557 | 5.289 | 4.793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3整体来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不满意例数为0远少于对照组的4例,总满意率分别为94.34%、81.13%,组间经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格3所示。
表格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x±s)
组别 | n | 90~100 | 80~89 | 60~79 | ≤59 | 总满意率(%) |
对照组 | 53 | 25 | 18 | 6 | 4 | 43(81.13) |
观察组 | 53 | 39 | 11 | 3 | 0 | 50(94.34) |
X2 | 10.283 | 7.556 | 4.117 | 8.947 | 11.762 |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所收治的患者病情种类有着多元化、复杂性特点,并且病情发展及变化速度较快,稍有不慎即可能会引发不良事件发生,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此不仅需及时对其展开系统性治疗,还应配合相应的护理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在以往护理中多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而该护理管理模式多集中在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所以应不断进行优化完善。现阶段,优质护理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因其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更加人性化,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护理服务更加的全面且具有针对性,而且在护理职责明晰的情况下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行为,降低因违规操作所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为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并且在加强培训教育下,护理人员的整体认知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护理质量也得到提升[5]。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来看,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手段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认知水平以及整体护理质量相对较优,而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手段不仅能够使得护理人员认知水平得到改善,整体护理质量也明显提升,从根本上促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林. 护理安全量化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对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 [J]. 黑龙江医学, 2023, 47 (18): 2293-2295.
[2]周伟.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采取人本管理思想对于提升护理水平的效果分析 [J]. 婚育与健康, 2023, 29 (15): 193-195.
[3]郭菲. 基于主题式安全隐患排查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 30 (03): 159-162.
[4]张艳华. 精细化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提升护理质量分析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 13 (07): 179-182.
[5]芦婷婷.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 (06): 197-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