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词“细锁”“细嗦”的语言分析
摘要
关键词
谐音词;“细嗦”“细锁”;语言分析
正文
谐音是指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代替本字而产生辞趣的修辞格,通过谐音产生的词叫做谐音词。网络谐音词主要分为汉语谐音词、数字谐音词和英文谐音词三类。据知网数据统计,1981年以来以“谐音”为主题的研究文献共3293篇,2001年开始呈上升趋势,从主题分布文献数据来看,网络语言研究有210篇,不和谐音研究有86篇,双关语研究有57篇,汉语谐音研究有52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谐音词分类与特点研究。如陈世华(2013)、周轩冰(2020)、孙翠翠(2011)等;二,谐音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主要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广告学等。如张梅花(2021)、庄园(2019)、朱翔,曹波(2013)等;三,谐音词个案分析。从不同角度对流行词进行了语言分析,如武业沛、李光杰(2023),李雅言(2022),周雷(2019)等;四,网络谐音流行词的对比分析。如逸美(2018)、黄丽红(2019)。
相关研究大多从语用和语义方面对谐音词进行了分析,本文以“细说”的谐音词“细锁”“细嗦”为研究对象,将从文字形义、文化心理和语言俗化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探究谐音字与本字之间的形音义关系,以及谐音词产生的语言与社会原因。
一、谐音词“细锁”的产生与词义解析
《汉语大词典》对“细说”的解释有:小人之言,谗言;详说;谦词,表渺小的说法。 《辞海》解释为“详细解说,详细说明”,现代汉语语料中多表示“详说”义。因人们交际和心理的需求,网络语言中逐渐产生了谐音词“细锁”。
(一)“细锁”举例
《汉语大词典》中收有“锁细”和“细琐”两词,“锁细,琐碎细小。锁,通琐。”“细琐,琐碎细微的事物。”“锁”与“琐”二字可通用,网络谐音词“细锁”尽管在语义发展过程中与之没有必然联系,但也有“琐碎”“细小”的意义,网络语境中或用表情符号来代替“锁”这个字,“细”即“细锁”,通过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轻松幽默地传达出作者的意图。
(1)希望有个怀抱躲躲,有个肩膀靠靠那种,你愿意倾听我的细锁逼逼吗?(豆瓣发帖,2020年11月14日)
(2)【DOTA2】奇迹再现,细锁那些年遇到的神(脚)仙(本)操作!(哔哩哔哩视频,2022年3月23日)
(3)日常气人,快来细锁。(小红书发帖,2022年5月22日)
(4)快来细锁#(泪)#(泪)#(泪)#(泪)(小红书发帖,2022年5月31日)
(5)图片比较乱,哎。还是不会玩,才玩了半小时就给人家破防了,网友细锁,注意这个百晓是pz。(知乎发帖,2022年10月3日)
(6)细锁啥意思?-就是 细锁=细嗦=细说 的意思,就是细说。(知乎问答,2022年10月31日)
(7)楼上发生了啥,插眼,有无懂哥细锁。(贴吧评论,2022年11月21日)
(8)听说选手合约到期要退赛了?真的假的啊,来个懂得的姐妹来细锁一下(微博发帖,2022年12月30日)
(9)【戎震】我不想卷我该做什么?别泄气,从穷到富,只需一步!进来听我细琐。(哔哩哔哩视频,2023年1月14日)
(10)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瓜,细锁。(微博评论,2023年2月15日)
(11)博主衣服店铺,有无课代表细锁一下。(小红书评论,2023年2月6日)
(12)柚子们,你们在遇到对自己打击很大的事情后是怎么走出来的。能不能细锁下啊,我感觉我要奔溃了。(最右发帖,2023年4月3日)
(13)【通过】搜gc看到了这个,有没有老公细锁,真的想吃瓜。(微博发帖,2023年4月15日)
(14)做了个超级恐怖的梦,完全是我自己梦到的,细思极恐,开贴细锁。(最右发帖,2023年5月11日)
(15)细锁一下#apex#apex英雄#APEX#APEX英雄。(今日头条视频,2023年6月2日)
上述例子“细锁”的意思与“细说”相同,使用上有随意、口语化的特点。2020年“细锁”便出现在豆瓣平台,当时影响范围较小,2022年该词的使用在贴吧中兴起,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微博、QQ等社交平台,成为了网络流行语,被人们熟悉和接受。
(二)“细锁”的词义解析
《说文解字》:“锁,铁锁,门键也。” 从战国到汉魏六朝“锁”都指连环形的金属链子,唐代才开始表封缄器的意思。最晚在元代出现“链”字,指链子,而用“锁”(名词)表示封缄器,当动词使用时,表示锁住、束缚等义。
(16)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17)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全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唐· 李朝威《柳毅传》)
(18)长安布衣淮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唐· 杜甫《秋雨叹》)
(19)僧辩既入,背泉而坐,曰:“ 鲍郎有罪,令旨使我锁卿,卿勿以故意见期。”因出令示 泉,锁之床下。(《梁书·鲍泉传》)
以上例句中的“锁”表链子、刑具、锁住以及束缚的意义, 因而“细锁”一词相较“细说”而言,增加了“锁定”的语义,在要求说话者详细说出原因及理由以外,还有将其内容记下来并理解的含义。
上述例句意义可大致概括为:追踪、专注和认定。例(2)意为“详例分析参考”;例(9)指的是“提供参考路径”,例(14)(15)也带有“追踪、跟随”的意味。例(8)(11)(12)(13)是因提问者不了解情况提出疑问,希望能够弄懂某个概念或者事件而发帖询问,该例句中“锁”带有“集中、专注”的含义。例(5)(6)是有证据或知识支撑下的结论,带有“认定、肯定”的意义。
二、谐音词“细嗦”的产生与词义解析
“细嗦”的产生离不开人们追求新奇和效率的心理,也离不开时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人们在键盘输入时会根据语境需求来选择谐音词,谐音词在音义上与原词关系密切,且又拥有原词所不具备的语义语用特点。
(一)“细嗦”举例
“细嗦”一词较早见于豆瓣,但是广泛使用于贴吧,与“细说”在读音上有平翘舌的差别。当读者对帖子的某些观点不清楚或者对某一事件感兴趣时,用“细嗦”来表达想获得进一步的了解,与“细说”的详说、详谈意思一致。
(20)Q20坏了,帖内细嗦。(豆瓣发帖,2021年8月14日)
(21)细嗦一下大名鼎鼎的黄姐螺蛳粉。(小红书,2022年8月8日)
(22)细“嗦”美人——“无线影后”郝蕾(小红书发帖,2022年9月12日)
(23)【饭谈】细嗦那些职场中喜欢用领导口气命令别人的同事。(知乎发帖,2022年10月25日)
(24)“给你说一个八卦”…“好了,细嗦。”(抖音视频内容,2022年10月26日)
(25)很幸运,遇到了一个非常真诚的男孩子,有想听的我会细嗦。(小红书发帖,2022年11月8日)
(26)细嗦,男朋友的奇葩生活习惯。(小红书发帖,2022年11月10日)
(27)这条弹幕你在嗦什么呀?细嗦一下下。(哔哩哔哩某评论区,2022年11月16日)
(28)细嗦意大利——博洛尼亚生活篇(小红书发帖,2022年11月23日)
(29)改编不是乱编,细嗦不是胡嗦。(微博评论,2022年12月3日)
(30)细嗦我弟氪了多少,超过1000直接让他感受完整的童年。(最右发帖,2022年12月28日)
(31)24备考333,不当大冤种!进来听我细嗦。(小红书发帖,2023年1月4日)
(32)细嗦你们的球拍。#羽毛球#羽毛球拍#尤尼克斯。(小红书发帖,2023年1月25日)
(33)明天开始写番外具体情况后面再细嗦。(微博发帖,2023年1月28)
(34)可以细嗦一下十五年前你和谁聊得最多。(微博发帖,2023年2月12日)
(35)好像一不小心拿了初试最高分,但是依旧没老师要哈哈哈,等复试完,收到录取通知再细嗦。(小红书发帖,2023年3月31日)
(36)表白墙看到的,不懂就问,女生都这样?来点姐妹细嗦这波,我是没搞懂这脑回路。(2023年3月29日)
(37)【投稿】星爸爸的康普茶。今天路过看到这款新品广告牌,一杯三百多毫升要68,我喝不起但是真的非常好奇味道有喝过的劳工细嗦吗,我听了就算我喝了。(微博发帖,2023年4月12日)
(38)乌俄战争,谁能代表正义?— …国际社会又不是正常的秩序社会…有好处倒是可以细嗦嗦。(知乎问答,2023年4月16日)
(39)近十年最好的港片,三重反转细思极恐,万字细嗦《无双》。(微博发帖,2023年4月19日)
(40)有没有大佬细嗦这关怎么打,15难度。(最右发帖,2023年4月20日)
以上例句中“细嗦”亦是“细说”的意思。2022年使用范围扩大,因为“嗦”在形义上与“说”关联度很高,网络使用频率较高。
(二)“细嗦”的词义解析
相比之下“细嗦”在网络语境中的使用频率要高于“细锁”。《说文解字》未收“嗦”字,依形义当是会意兼形声字,指用言语去探索和求取,与“说”的形义相契合。现代汉语中“嗦”字单独出现时用法有两种,作动词或语气词,例如:
(41)嗦了上面这一段,其实是想证明,基本上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会很有意思,都会值得回忆,这也是那么多关于大学生活尤其是大学爱情故事的小说能火起来的原因。(CCL语料库)
(42)地址你是这样的噢等于说你们还没结婚嗦,有木有我们喃?(BCC语料库)
(43)你们渣帅真勒太可以了,都要触拢了,不烫嗦 …(BCC语料库)
例(41)“嗦”为动词,和“说”可互换;例句(42)和(43)中“嗦”作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句子整体具有探索询问意。
此外,“嗦”还有细碎之义。使用“嗦”的词有“啰嗦”“嗦嗦”,《汉语大词典》谓“啰嗦”亦作“啰唆”“啰囌”,表语言琐碎之意。另有“肃肃”、“索索”、“瑟瑟”、“沙沙”、“琐琐”等象声词,与“嗦嗦”音相近,词义也有关联。“索”“肃”上古音同为心母铎韵,“琐”心母歌韵,“沙”生母歌韵。“索”“肃”“琐”“沙”等声韵皆近。“索索”,《汉语大词典》谓 “犹瑟瑟”,形容细碎之声。《汉书·天文志》:“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王先谦注:“索索犹瑟瑟也……此云索索如树,盖不独以状言,且兼声言矣。”“肃肃”,形容网眼细密之状。闻一多《古典新义·诗经新义五》:“肃当读为缩,缩犹密也……《诗》‘肃肃’,即‘缩缩’、‘数数’,网目细密之貌也。”这类象声词都有 “细碎”这一共同语义。
网络语境中“细嗦”也多带有语言杂碎之义,如例句(22)是该博主的系列之一,从不同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演员郝蕾;例句(27)是上一条弹幕引起了提问者的好奇,认为对方表达不够清晰完整,且希望对方说得更详细具体一些;例句(37)是提问者对广告语感到好奇,希望尝过该品的人详细说一下味道;此外,例句(36)(40)都是发帖人对某件事情存在疑惑,希望能得到帮助;例句(23)(26)(30)(33)(34)是发帖人提出话题,引网友思考,并希望得到回复;例句(21)(25)(28)(31)(35)都是发帖人自己在某方面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发帖的方式进行解释阐述。
三、“细锁”“细嗦”反映的语言、文化、心理因素
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离不开社会环境,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受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谐音词也是社会产物,其产生与人们的语言、文化、心理等密不可分。
(一)语言俗化现象
谐音是一种修辞方法,诗词为了讲究韵律和谐常使用谐音法,宋庠《送上元勾簿吴昌卿》谓:“逢吉旦兼暮,谐音埙且箎”,谐音还被广泛运用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字谜创作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语言的发展变化趋势可归纳为两种:俗化和雅化,其中俗化反映了民众的语言实际,比如历史上有许多地名的变迁就体现了俗化现象,《水经注疏》记载“贾復城”后来被称为“寡妇城”,“因阿仍墉筑一城,世谓之寡妇城。贾復从光武追铜马、五幡于北平所作也,世俗音转,故有是名。”“贾復”与“寡妇”音近,“世俗音转”就是语言俗化而产生的谐音现象。谐音词“细嗦”“细锁”的产生也是语言俗化的一种表现。
“细说”在BCC语料库统计中有1185条语料,多在正式场合中使用,具有书面语特点。 如:
(44)懿曰:"吾不杀汝,汝从头细说 。”(《三国演义》)
(45)农技干部又把温度、湿度、光线、通风、酸碱度对灵芝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细说一遍。(《福建日报,1994年7月4日》)
(46)消暑 ,是什么让你们两个变成这样的,细说。(微博发帖,2023年4月24日)
(47)素人做博主的心得分享…坚持不下去、进来细说。(小红书发帖,2023年1月4日)
“细嗦”和“细锁”多使用于网络语境中,多为日常对话,具有非正式、口语化的特点。据CCL、BCC等语料库统计,“锁”的使用偏重于日常生活语境,大多表工具或动作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是谐音词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由于“细锁” “细嗦”的口语化特点和幽默诙谐的语言效果,因而被人们喜闻乐见,普遍存在于网络语境及日常对话中。
(二)南方地域方言的影响
方言影响也是谐音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方言种类繁多,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具有凝聚感情、增进交流的特殊作用,相较于普通话而言,更适用于日常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如2016年的网络语“蓝瘦香菇”,最初是一位广西南宁的小伙在网络上发布的,他失恋“难受想哭”,因带有独特的地域方言特色而迅速走红,被大批网民转载和使用。南宁普通话平翘舌不分,不论平翘都读为舌叶音[tʃ]、[tʃ’]、[ʃ]。西南官话区多存在n、l不分的现象。壮语的北部方言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区别,故g、k也不分。所以“难受想哭”发作了“蓝瘦香菇”,从用字上看,蓝色往往代表忧郁,因失恋而茶饭不思,越发消瘦,符合视频中这位小伙的情景,而香菇又是人们熟悉的日常事物,极易被选择,从而“蓝瘦香菇”成为了流行词。
根据对网络发帖者IP进行的统计,发现“细嗦”的使用多在南部地域,其中发贴的IP地址以广东、四川、福建居多。广东属于粤方言区,部分方言片区不分平翘舌音。福建属于闽方言区,塞擦音和擦音中只有[ts]、[ts’]、[s]的音。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区,研究表明,辅音约有十六种,包括[…ts、ts’、s…],平翘舌也不作区分。因此“细嗦”的使用和流传深受方言的影响。
方言谐音词具备深厚有趣的地域性文化色彩,其他地域的民众出于好奇而模仿,同时又具有调侃的韵味,这是它们产生并流传开来的原因之一。
(三)反映大众求新求异心理
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是谐音词产生的另一原因。这种心理尤其体现在青年一代中,他们不甘于从众,喜欢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从不同角度对词语进行创新改造。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女国音,又如2000年盛行的所谓“火星文”(如“涐の佲牸訆悾噓”,意思是“我的名字叫空虚”),“火星文”毕竟是非主流的语言文字,后来逐渐被淘汰,但此消彼涨,又出现了其他形式的创新。
网络语言往往带有很强的娱乐性,年轻人的新奇、大胆本就与娱乐紧密相关,他们说话常追求快乐和效率,语言表达尝新尝异。稀疏平常的“细说”谐音化为“细锁”“细嗦”,既调侃、时尚,又与众不同,产生的链锁反应使得大批网民争相转用,似乎不知道这个“梗”便显得些许落伍。由此可知,大多谐音词的出现都离不开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民众的文化心理。因此大部分谐音词产生离不开使用者的求异心理,以及使用者方言文化的影响。
本文从文字形义、文化心理、语言俗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细说”的谐音词“细嗦”“细锁”,探讨了谐音词广泛使用和流传的原因。谐音词的用字具备被谐音字所没有的意义,且用字受方言的影响。民众求新求异的心理是谐音词产生的另一原因,它是谐音词流传开来的土壤。谐音词深受社会环境和认知影响,我们可从中探求时代环境和人文心理的特色。
附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