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践模式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波

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

计算机平面设计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基础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独特性与灵活性特点。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特点,以发挥平面设计专业的作用与价值。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下,对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教学中,以创新教学模式与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基于此,工作室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发挥该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价值,专业教师需要对工作室教学实践模式展开深入的探讨,以推进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

新时期教育背景下,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涉及对学生计算机、美术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具有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与素养。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新时代对设计人才需要,为此,需要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工作室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情境,将教学内容项目化,设计成功产品化,体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为此,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应用,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

一、当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在信息技术发展下应运而生,因此,相比中职其他基础专业,该专业的发展历程较短,缺乏系统成熟的教学经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当前专业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专业技能未能得到切实地提升。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实训设备未能及时更新,影响学生实践工作的开展,加之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导致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影响专业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1]。因此,当前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较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经验的影响,加之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教师未能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无法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降低专业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比于中职其他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具有特殊性,涉及多个学科内容的教学,同时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下,专业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较多,实际教学工作容易出现缺乏延续性的问题,教师对教学的规划缺乏系统性。传统的专业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一般在大四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且实习的周期较短,对就业环境与实际工作情况未能全面地了解,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符[2]。教师缺乏对专业就业发展、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未能有效把握实际人才需求,导致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无法及时对教学进行优化,从而影响了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效果。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将平面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设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与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实际教学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上述问题,引入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对专业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推动专业的整体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教学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符合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应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成效。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以项目或研究课题为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学习、生产、研究的机会,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体现产教融合的特点。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围绕专业技术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往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中,教师借助课堂进行知识传授,教学效果有限,而工作室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研究、生产等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从而确保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专业教学发展[3]

(二)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开展理论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技术。专业教学在一定的实践任务指引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应用专业技能,有助于学生系统、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不断优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机构,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活动与交流,教师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有助于加强课堂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提升专业素养,满足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提升设计成果的质量。

(三)发展学生职业能力

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教学与生产进行有效地结合,促进教学与市场的联系,为学校与企业提供有效的沟通桥梁与合作纽带。在此基础上,强化校企合作,为专业教学提供准确的市场人才需求内容,教学可基于人才需求做出调整,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4]。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拉近与企业的关系,开展企业交流、市场调研等活动,不断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与市场需求贴合,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与进步。

除此之外,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数量逐年提升,实习资源紧缺,而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与资源。学生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利用工作室资源开展实习工作,改善设施、场地紧缺问题,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从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水平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方向,以指导自我提升与发展,促进学生专业职业的发展。

三、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工学结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实现专业教学的创新,改变了传统封闭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有助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应用工学结合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5]。应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将专业教学拓展至室外,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获取职业发展动向和市场需求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有目标的优化与条件,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中应用工学结合方法,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如将一学期的前半段设置为专业课教学,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组织开展实践训练,在工作室内进行实践活动。后半学期可组织学生在一些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学习新知识,达到学习与实践的共同发展,引导学生加深对职业的认知,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后期就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专业教师在开展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大纲设计教学流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重组教学内容,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块,确保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将生产与教学融合在一起,有效衔接专业课程与实际设计项目,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成效。

(二)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实践机会

中职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长期应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实践教学中,缺乏教学资源,学生对教学缺乏兴趣,学习效率较低,教学未能达成预期目标。因此,需要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将其应用于计算机平面专业设计中,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展开调研,了解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和素养需求,根据人才需求对教学做出调整,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此,需要强化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使学生在企业实习和实践过程中了解专业就业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强化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学校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对教学模式做出调整和改善。加强与设计公司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学习,学校为企业提供学生学习成绩、人才教育信息,企业为学生提供人才需求和实习见习机会[6]。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为教学提供有利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多层次专业教学,提升培养效果

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与学生构建工作室,以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例如,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建立教学工作室,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丰富学生学习经验为目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采取小组教学模式进行工作室教学。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设计主题,由小组学生共同探讨设计方案,进而设计内容规划,将知识与经验应用于项目任务中,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设计结束后,教师组织专业评审人员对学生设计的项目进行评审,提出设计存在的问题,对选取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与宣传,尽可能投入使用中,以调动学生设计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基于多层次的专业教学,工作室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实践设计经验,有助于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提高专业培养效果。

(四)开展企业化管理,丰富学生就业体验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下,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规范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工作室教学模式本身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生产的机会,教学以实践项目为核心,可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就业氛围,丰富学生就业体验,使学生适应专业未来的就业环境,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可参照企业经营机构,对项目小组中各学生进行合理地安排与分工,设置成不同的小组,如设计组、调研组、监督组等,促进项目的顺利完成[7]。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岗位调整与互换,使学生体会不同的工作职能,获得全面的培养与锻炼。在此基础上,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就业体验,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

结束语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属于职业技术院校的基础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灵活应用知识和技能,促进社会发展,体现该专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然而,专业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须解决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专业教学中,通过工学结合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多层次专业教学、企业化管理等策略,发挥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红梅. 平面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J]. 就业与保障, 2023, (01): 181-183.

[2]顾玉秋. 高职平面设计技能领域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索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 (13): 129-130.

[3]赵峰程. 产教深度融合理念下“工作室2.0版”的创设与实践——以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为例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02): 220-221.

[4]陈婷婷. 工作室制模式在高职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 (11): 234+236.

[5]叶廷清. 工作室制项目教学法提升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战能力的策略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 (38): 52-53.

[6]曾小明,于舒婷,郑艳萍. 中职平面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35): 357-358.

[7]吴艳.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 (07): 2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