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课程 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许洁1 王鹏2

(1.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吉林省 吉林市 132022)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课程建设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本文详细论述了建设数字化课程以及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和方法,旨在推动高校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育;数字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正文


课题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GH2328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H19060);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GJB1423024).

 

    进入到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领域。高校作为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课程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紧迫任务。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教学模式创新,成为高校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需求、提升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构建数字化课程的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时代里,高校构建数字化课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这些意义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上,也对学生的学习体验、知识获取以及未来职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和丰富教学资源

进入到数字化时代,高校构建数字化课程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拓展教学资源的可及性,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受到教室、授课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知识。而数字化课程的建立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节奏,随时随地访问课程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这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校园内,无论在家中、图书馆还是在旅途中,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有助于提升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1]

(二)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而今,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那些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以动画、视频、图片、虚拟现实等形式呈现出来,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医学教育中,教师通过虚拟手术模拟,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手术的步骤和细节;在自然科学领域,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化学反应的过程。

(三)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

在信息化时代里,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使得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一流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数字化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获取优质教育的机会,缩小了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2]

(四)有助于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在实践教学中,在线讨论区、视频会议、论坛等功能的应用,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与交流。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有助于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高校教育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创新者。通过数字化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工作和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数字化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具有资源丰富多样的特点

在实践教学中,数字化课程可以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同时,数字化课程还可以链接到网络上的其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3]

(二)具有学习方式灵活的特点

在数字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化课程还可以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如在线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

数字化课程具有较强的互动性特点。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在线答疑、讨论区等方式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提高学生的效果。

(四)具有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特点

在数字化课程当中,其评价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在线测试、项目评估、作业提交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同时,数字化课程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等手段,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4]

三、高校数字化课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和设施的限制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发展中,部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比如硬件设施更新滞后,网络宽带不足,容易导致在线课程经常出现卡顿和延迟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的顺畅性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在实践教学中,一些需要高清视频演示的实验课程,可能因为网络速度慢而无法实时清晰呈现,大大降低了实际教学的效果,

(二)课程资源的质量和适用性存在不足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虽然数字化课程资源数量众多,但是其质量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资源内容陈旧,未能及时跟上学科前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且,一些资源在设计上面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执教能力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数字化教学工具和方法的掌握不够熟练。他们可能在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进行数据分析以优化教学等方面存在困难。这不仅影响了数字化课程的开发质量,也使得教学过程难以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优势[5]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当前高校数字化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但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规划学习的能力,容易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迷失方向。同时,他们可能在辨别有用信息、抵制网络诱惑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学习效果。

(五)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高校数字化课程建设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数字化课程的特点,例如如何对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如何科学评价数字化教学的效果等,都缺乏成熟的标准和方法。

(六)数字化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课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相关的软件、硬件设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培训教师等。然而,部分高校可能在资金方面存在短缺的困难,无法为数字化课程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制约着数字化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高校数字化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数字化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充分发挥数字化课程的应用优势,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地探究。

(一)重视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高校的实践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数字化课程的建设,适当加大对数字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充足的在线教学平台资源等,确保校园内的网络覆盖无死角,能够支持大量学生同时进行在线学习和互动。同时,高校也需要为学生配备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室,如配备智能白板、高清摄像头、音响设备等,为教师顺利开展数字化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此外,高校还要注重选择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可靠的在线教学平台,如慕课平台、智慧教学系统等,并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定制开发,实现不断地优化和创新。

(二)注重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执教能力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数字化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质量和效果。高校要经常组织相关的教师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数字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高校要定期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或者开展示范性教学,向广大教育工作者传授和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此外,还应该建立起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如成立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高校也应该在校内建立起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在数字化教学方面表现出色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从而树立起典型的学习榜样,更好地激发教师积极参与到数字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当中。

(三)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和资源整合

在高校数字化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的设计显得格外重要。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将数字化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例如,采用模块化的课程设计,将知识分解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小模块,每个模块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视频、文档、练习题等;运用情景化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加互动环节,如在线讨论、小组作业、投票调查等,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思维碰撞。此外,教师要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提供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等资源,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深入学习。对于资源整合,不仅要整合校内已有的优质教学素材,还要积极引入外部的开放教育资源,如知名高校的在线公开课、专业领域的权威数据库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反馈,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不断提高。

(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

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数字化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应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指导方案。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如在线学习指南、学习策略、培训等,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此外,高校也要注重建立学习社区,重视和鼓励学生之间加强相互的交流和监督,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课程建设的实效。

(五)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高校数字化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建立起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给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在实践发展中,评价指标应该涵盖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多个方面。教师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找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优势、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改进和优化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此外,高校要定期开展课程质量审核活动,对数字化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6]

(六)鼓励和推动跨学科融合

     我们都知道,数字化课程建设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便利条件。高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发课程,将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有机整合。通过开发课程的学习和内化,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工程教育中,教师可以融合计算机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开设跨学科的数字化课程,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高校也要注重搭建跨学科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和研究的机会,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结束语

建设数字化课程以及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这既是被时代浪潮所推动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途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会遇到诸如技术难题、思维转变困难等诸多挑战。然而,只要高校积极进行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教师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技能,学生积极适应并参与其中,充分挖掘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坚持不懈地探索与创新。那么,就一定可以推动高校教育实现转型升级,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红.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基于矛盾分析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09):74-79.

[2]姬会英.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际商贸类课程群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6):92-94.

[3]徐定华,彭慧.建设数字化课程开展高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08):23-25.

[3]庄海涛,郭东明,李礼.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大学教育,2024,(13):42-45.

[4]王宁宁.高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开放大学公共基础课程群教改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11):65-66.

[5]罗姣姣.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数学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大学,2021,(11):140-141.

[6]李斌,范昌胜.开放大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线性代数在线开放课程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2(01):12-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