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设计实施;策略
正文
引言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手段,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道法教师需要设计优化课程作用,改善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发展。2021年7月,国家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要求全面减少作业的时长和总量,减轻学生作业压力。当“双减”政策发布后,减少作业量,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出质量更高的作业,所以“如何有效设计出相适应的作业”已经成为教师和学校当前面对的关键问题。初中道法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统筹考虑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实践,精准设计作用形式和内容,将作业质量提高,减轻学生压力负担,达到作业促进学生进步和成长的目的。
1“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设计意义
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有效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观,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样的作业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担当、负责任的好公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作业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性作业,学生可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双减”背景下,有效作业设计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可以根据作业设计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作业设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有效作业设计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现状
对于新课改的实施情况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等科学新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为各专业任课教师平时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引,需要他们做出针对性创新变革,具体在作业设计环节同样如此。由此,实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基于科学理念指引为设计优质练习作业付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问题包括:有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单纯考虑学生练习目标等,而对学生主体兴趣考虑不足,因此往往很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作业练习活动,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大幅拓展;有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味坚持统一思想,而对学生个性差异重视不足,因此有的学生就难以通过针对性作业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科能力与素养;很多学生无论是道德与法治学科基础知识积累还是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他们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并不能够全面深入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在作业设计环节,许多教师对此现实认识不足,较少引入小组合作元素,没有为学生创设互相启发拓展思维的机会,所以他们的锻炼效果即大打折扣,不利于其深化课堂知识理解,进而无益于其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在当前学生中心地位得到强化的大环境中,很多教师依然自己单方面决定作业内容与作业形式,很少给予学生自主权,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无法专注于练习,更无法取得预想学习成效;有的教师为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学科能力与素养,通常会为学生布置大量练习作业,这样可能无法促使学生达到预想的锻炼效果,甚至还会慢慢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其以后长远的学习以及成长无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恰当地设置作业,并借助作业的反馈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努力寻求科学改进方法与策略,尽力为学生营造优质的锻炼环境,促进学生通过有效练习迅速拓展思想道德素养,实现预期学习发展目标。
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3.1作业内容量少题精
“双减”政策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一天的作业时长做了明确规定: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大部分学科都计入中考总分,在中考压力和竞争大环境下,追求分数成了常态。不少思政课教师基于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属性的考量,为了追求分数,常常布置一些机械性的抄写作业,这样做容易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双减”政策对作业量提出了要求,如何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各学科的教师都面临挑战。鉴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应科学布置作业,尽量做到“量少题精”。“精”是对教师作业设计的要求。比如对于需要及时反馈的课时作业,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2至3题的识记作业,也可以布置“5道单选题+1道问答题”的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基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这样学生既能够有效完成作业,又能腾出更多时间去统筹规划其他学科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计情境表演类作业
情境表演类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勇于表达自我、展现自我,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表演类的实践作业,调动他们的各项思维,激励他们的自主创新与自主实践,引领他们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社会生活讲道德》时,整节课涉及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为“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成学习小组,就这三个模块自主设计一个小故事展开情境表演。各个小组在表演之前将会结合教材完成自主阅读,提炼出教材的核心。比如“以礼待人”则是要守礼节、懂礼貌。有的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借鉴了《觉醒年代》中的学生向老师鞠躬问好的情节,以此展开,表演了从古至今学生向老师问候的礼节变化。也有的小组以家庭为视角,通过与家人长辈之间的相处编写了一个小故事,完成了情境表演。各个小组表演的内容与主题不同,也展现了他们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其实便体现了学生实践感悟的过程,有利于他们更为全面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3.3设计分层作业,突出个体差异性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阅读及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道法课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严格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尊重个体差异,制订分层次的作业,使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得到满足。实际设计中,可将作业分为A-基础层、B-能力层、C-拓展层3个层次,其中A层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且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主要为理解、记忆基础知识;B层学生的成绩和学习基础一般,但其具有一定的学习、阅读能力,所以需对其基础知识的运用予以加强;C层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和成绩,理解能力强,作业可以开放探索性为主。以“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为例,教师在教授完相关知识后,在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分层作业。A层学生:详细了解和记忆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四个职权等内容。B层学生:在详细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能够分辨人民代表大会四个职权的区别,使其学生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提升。C层学生:要求学生参与以“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为主题的活动,使其走近人大代表,记录下所见所闻,写成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分享,有利于将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培养其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语言培养。教师在设计分层作业时,需要注意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对作业层级进行调整,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作业质量。通过设计分层作业的方式,能让学生与最近发展区更贴近,实现最大化发展,将其学习兴趣和信心提升。
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课程标准广泛推行,为各任课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指引,对其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过程中,作业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由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就需基于科学新理念探究更加科学的作业设计策略,为学生创设更好的练习机会,促进学生高效锻炼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永军.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的实施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05):122-123.
[2]陈莉.初中道德与法治开放型作业的多维探索[J].教育艺术,2019(12):79.
[3]汪勇.话题式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设计思路探究[J].考试周刊,2019(51):145-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