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育艺术,启迪智慧之光——王崧舟2024年小学语文名师优课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宋飞

德江县第二小学 贵州 铜仁 565200

摘要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因人而异,每个教师都有其独特的教学方式,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学者,必须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王崧舟老师教学语言时而诙谐,时而发自肺腑,感人至深,其教学风格充满诗情画意,以语感教学为引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振,打造高效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

教育艺术 王崧舟 培训心得

正文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有幸与来自全国各地怀揣梦想的四百余名小语人在美丽的彩云之南昆明齐聚一堂,参加了王崧舟2024年小学语文名师优课高级研修班学习。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教师,我深知持续学习的重要性,而此次培训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成长平台。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培训心得,以期与同行共勉。

一、、培训内容概览

本次王崧舟2024年小学语文名师优课高级研修班以“看得见的研修带得走的能力”为主题,由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教授担任导师,携手名师优课专家团队多位优秀教师,聚焦“学习任务群与学习情境”,开展为期五天的现场课与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习收获

(一)情境始,情境终:让学习回归生活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是王崧舟老师语文教学的核心策略,情境是最符合阅读文本的场景,学生在获得良好情境体验的同时,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正确剖析阅读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切实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王崧舟老师指出情境创设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语言渲染,也可以播放视频和图片,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阅读文本,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1]。在王崧舟老师的讲座与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独特魅力与深远意义。王老师不仅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如一地保持着情境的连贯性,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自然而然地回归到最初设定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体验过程。

以《最中国》系列课程为例,王老师分别通过“写旅游意向书”、“为‘中秋节’申遗写推介语”以及“制作手抄报”等情境设置,将古典诗词、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在《西江月》的教学中,学生们在领略了词中描绘的美景与意境后,被要求撰写旅游意向书,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探索欲。同样,在《月是故乡明》一课中,通过为“中秋节”申遗撰写推介语,学生们不仅重温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与文化内涵,还学会了如何用文字去表达与传承这份深厚的文化情感。而在《少年强则国强》的教学中,王老师更是将手抄报的制作过程融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从确定主题、配插图、加报头到填充具体内容,每一个环节都紧密围绕着课文的核心思想,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了对课文主旨的认识与理解。

这一系列情境教学的成功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起承转合之间,情境不仅是教学的起点,更是教学的归宿。王老师总是能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回归到情境中,让他们的学习成果在情境中得以展现与检验,从而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情感向行动的升华。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借鉴与运用这一理念,努力创设更多富有启发性与连贯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与态度。

  (二)还原比较,发挥学生自主性,建立深刻认知

还原比较也是王崧舟教师常用的语文教学策略之一,是将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以更加形象的场景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背后深刻的情感底蕴[2]。换言之,还原比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剖析文章中心内容,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重点文字内容,采用还原比较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草船借箭》教学过程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诸葛亮的三次笑,这三次笑各有深意,不但体现出了诸葛亮的人物性格特点,还从侧面反映出了周瑜、鲁肃以及曹操的人物性格特点。人物描写作为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小说的重要突破口,所以教师可以将诸葛亮的三次笑作为切入点,推动还原比较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诸葛亮的三次笑做好批注,圈画出其中的重点内容,尝试让学生阐述一下诸葛亮在“笑什么”。当学生对诸葛亮的三次笑有了初步了解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周瑜、曹操、诸葛亮以及鲁肃等文章中的任务角色,完成交流对话,将诸葛亮的三次不同的笑充分演绎出来,这种还原比较法,可以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章中的不同人物特点。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交流,衬托出了鲁肃的忠厚老实,诸葛亮富含深意的笑体现出了他的仁慈友善,总之在具体的场景中,学生可以更深入的感知文中的不同人物,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主线思想:由浅及深走进文本内容,探寻语文世界

王崧舟老师的课独具特点,非常精彩是不容置疑的,仔细研究分析王老师的获奖课例,他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会围绕一条主线进行讲解,引人入胜,而这条主线可以紧扣文章核心主旨,由深及浅的阐述文本内容。以王崧舟老师执教《长相思》这篇课文为例,虽然在课堂的开始环节,王崧舟老师加入了阅读和生字词解析等教学环节,但这些都不是他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明显的感知到其教学重心还是在“身”和“心”的融合这一主线上,教学风格很有章法。众所周知,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文本内容也是变幻莫测的,有的文本内容主线思想鲜明,是围绕一个关键句展开的,有的文本内容相对委婉含蓄,可能是由多个关键句展开的,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理清其中的主线思想,必须要认真的进行备课,而怎样利用文章的主体脉络去设计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备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王崧舟老师长期的教学实践一贯的坚持和追求,充分体现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鲜明的个性特点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语言上都别出心裁,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去学习的。                                                                                                                     

(四)言启心扉,智达彼岸:王师评艺点亮学习之旅

在聆听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独特的评价艺术所带来的震撼与魅力。王老师不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精湛的教学技艺赢得了学生的敬爱,他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研究成果一直备受推崇,更以其恰到好处的评价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了他们的智慧。

1.精准而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语言

王老师的评价语言总是那么精准而富有启发性。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无论是精彩的回答、独特的见解,还是细微的进步,都能得到他及时的肯定与赞扬。例如,“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这样的评价既简洁明了,又具体生动,让学生立刻明白自己在朗读方面的优点,并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王老师还善于运用富有哲理的成语或俗语,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评价作为一种教学艺术,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正确引导学生,评价所产生的教学价值,是超乎评价本身的,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更是对学生的一个有效引导。例如:在朗读训练过程中,王崧舟老师就表现的非常有耐心,他会将一些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的教学评价融合在一起,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直接进行说教相比,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鼓励与引导并重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一直呼吁充满温度的和生命力的课堂,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要以鼓励和引导性评价为主,以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师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直接的、切实有效的评价还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作出的即时评判,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对课堂评价所体现出的空前重视,以期通过评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王老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表现的简单肯定或否定,更是一种鼓励与引导并重的教育方式。他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方法。例如,当学生提出某个观点时,王老师会先表示“英雄所见略同”,以肯定学生的思考成果,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被尊重和被认可,还激发了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

3、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王老师的评价艺术还体现在他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他能够用真诚、温暖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在课堂上,王老师经常运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如“火眼金睛”来表扬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这样的评价不仅让学生感到自豪和满足,还增强了他们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在这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如此,对于教学没有任何花哨的表面功夫,就是单纯的教学,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可以整体感知素、朴、真,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不是为了赶教学进度,更不是为了设计完美的教案,而是真正关心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王老师的课堂是非常有激情的,他全身心的投入感染着每一个学生,投入了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感染和熏陶,跟随王老师的教学节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所以每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都是充满激情,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不但是学生,就连听课的我们也会被王崧舟老师至真、至情、至善、至性的情感所深深折服。

总之,王崧舟老师的评价艺术是一种高超的教学智慧,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和心灵。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学习和借鉴王老师的评价艺术,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深耕语文田,乐享耕耘时: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哲思与自我奉献

 

在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上,他深情地分享道:“这段教学之旅,我每日仅留给自己一个小时的宁静午休,其余时光,皆化作了备课的涓涓细流,滋养着我心中的语文田野。世人所见,多是那讲台上如鲜花般绚烂的讲授,却未曾细想,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风雨中的坚韧不拔。”

他坦言自己并非交际场上的高手,而是更愿意将宝贵的时间,倾注于自己深爱的语文教育事业之中。这份专注与执着,让他忘却了疲惫,因为真正让他感到累的是心灵的负担,而在这里,他的心是自由的,是轻盈的。

“我不累,因为我心不累;我不累,我乐在其中!”王崧舟老师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享受。他坚信,此生最大的使命,便是将语文之美,以最纯粹、最动人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谈及教学辅助工具,王崧舟老师更是展现了他对完美的追求。他自豪地说:“从初登讲台至今,我的每一份PPT,都是亲手打造,力求完美。我有着对美的‘洁癖’,任何一处细节,若不能通过我挑剔的目光,便无法呈现于学生面前。”

王崧舟老师的故事,是对“深耕语文田,乐享耕耘时”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每一份精彩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次的默默耕耘与不懈追求。在他的引领下,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真谛与教师的伟大。

、感悟与反思

王崧舟老师的培训,如清泉涤心,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的热爱与执着,让我敬佩并反思。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我需加强教学创新,适应变化,用新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课堂管理也需精细,关注每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我将以王崧舟老师为镜,不断提升自我,以更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继续我的教育之旅。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将把所学融入实践,以饱满热情和坚定步伐迎接教育挑战。创新教学,融合现代科技,激发学生潜能;精细管理,关注学生需求,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参与交流,共促教育进步。在教育家引领下,培养创新人才,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筑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进,吴丹斐,周筱.小学语文体验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课堂实现[J].教育探索,2022(9):22-23.

[2]王晓梅.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67-68.

[3]陈锦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新课程,2023(4):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