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升小学生书法审美素养的实践探索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邸刚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滨海小学 518000

摘要

在如今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时,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具备的重要性,并对其在传承文化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从课程优化和书法欣赏课程规划与学科整合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书法审美素养形成。在提升小学生书法审美素养时,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这样可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带来有效保障。


关键词

新课改;书法;审美素养

正文


随着新课改不断推进,对小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提出了较高要求。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较为丰富。在小学教学中,提升小学生书法审美素养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还是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小学在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上还存在不足,本章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对提升小学生书法审美素养的意义探究,并从课程、教学和活动等多角度来实践探索,从而促进小学书法教育水平提升。

一、书法审美素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书法审美素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汉字的演变以及书法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增强。书法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各种书体,都充分展现出了古人所具备的智慧以及审美观念。比如,篆书所具备的古朴典雅特点、隶书所具备的蚕头燕尾和楷书的端庄规整等,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书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不同的书体,并通过这一方式来增强学生和古人之间的文化联系,促进学生未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1]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在学习书法时,需要对字体的笔画和机构以及整体布局进行充分观察,之后再要求学生下笔,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字体的结构完整,还可以保障每一个笔画之间相互联系。学生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每一个笔画的长短和粗细以及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变化等。比如,在欣赏《兰亭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变化以及字和字之间的距离,并感受其中存在的艺术氛围,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书法的重要写作方式,还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训练来促进学生观察力提升[2]

2.提升专注力

开展书法教学和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可以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书写,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最后呈现出完美的作品。不管是课堂上开展书法练习还是课后的书法创作,都需要学生屏蔽外界的干扰,专注写作。长时间下来,可以帮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拥有良好专注力和耐心,这为学生之后学习和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3.丰富想象力

书法作品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较为丰富,学生在欣赏不同书法作品时,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书法家想要表现出的情感和意境,并将这一情感和意境融入自己写作过程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比如,在欣赏狂草书写作品时,学生可以通过想象书法家在创作中所具备的激情和肆意挥洒的情境,从而充分感受到作品中所存在的豪放。且通过具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丰富,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书法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一)书法欣赏课程系统规划

1.按书体分类欣赏

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可以长时间可以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将书法欣赏课程根据不同的书体来进行分类,如篆书欣赏和隶书欣赏以及行书欣赏等等。在篆书欣赏课程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大篆《毛公鼎》和小篆《泰山刻石》等较为经典有名的作品,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字体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真实感受到篆书所具备的古朴之美,使学生具备较强审美素养。在隶书欣赏课程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曹全碑》《乙瑛碑》等作品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体会到隶书所具备的特殊韵味[3]

2.结合历史文化背景

受小学生自身情况影响,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走思等情况,所以,教师在书法作品欣赏时,可以结合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来开展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书法作品的印象。比如,在欣赏颜真卿的《颜家庙碑》时,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颜真卿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生经历,或者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颜真卿的性格特点来引导学生分析书法的风格。颜真卿在安史之乱中所表现的精神在书法作品中得到充分呈现,其字体整体来看端庄厚重,具备较强正气。

(二)实现跨学科融合

1.和语文深度融合

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课本中的古诗词和古文等不同教学资源来对学生开展书法审美教学。比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将进酒》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书法家所写的作品,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意境,为学生之后欣赏书法艺术和文学作品奠定良好基础。学生还可以通过对不同作者的作品进行对比来感受不同书法线条和诗歌情感之间存在呼应,这对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有着较大帮助和支持[4]

2.和美术互动协作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课和书法课可以在一起开展一些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专业知识,还可以促进两者融合,发挥出相互促进的作用。比如,开展“书画同源”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作品制作当中融入绘画和书法原则。学生还可以先绘制出一幅山水风景图,之后在图上题诗,或者是将自己喜欢的文字写上去,通过选择适当的字体和颜色来使书法和绘画融合在一起,共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创新书法教学方式

(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1.情境再现

书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来再现书法家创作情境。比如,在介绍王羲之的《兰亭序》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现出王羲之和朋友在兰亭集会和挥毫泼墨的场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真实感受,使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带入自己,从而充分体会到王羲之在创作时所具备的心境和环境,为学生之后更好理解和掌握《兰亭序》中所包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奠定良好基础。

2.角色扮演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书法大家,在课堂上模拟书法家的创作过程。为了确保扮演的真实代入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穿上古装,来模仿书法家的写作过程和神态以及习惯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书法创作具备的趣味性,还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书法家创作时所具备的心态和对于艺术的追求[5]

(二)运用对比教学法促进内容拓展

1.不同书法的对比

将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进行对比展示,如开始《九成宫醴泉铭》和草书《自叙贴》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和探究,让学生对楷书和草书之间的差异进行观察,来对两种书体在笔画和结构以及章法等不同方面所具备的特点进行分析。且通过对比,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书法所具备的多样性。

2.不同书法家作品的对比

选择不同书法家的相同作品来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对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作品进行对比和分析。颜真卿的楷书更加丰满雄浑,柳公权的楷书所具备的骨力劲健。之后让学生从笔画粗细和转折点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两位书法家在艺术风格差异上的体会。

(三)实践体验法的全面落实

1.基础书法技巧训练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落实基础书法技巧的训练,并从笔画和笔顺开展教学,逐步加强学生对书法技巧的掌握。在书法练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向学生讲解笔的起笔和行笔以及收笔的正确方式,让学生反复进行调整和练习,直到掌握正确笔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不同书法工具的运用方式,如如何握笔、如何蘸墨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书法基础功,也为学生日后创作奠定良好基础。

2.书法创作主题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书法创作主题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以“四季之美”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题目,并运用书法作品来展现出自己对这一季节的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不同季节特点来选择多种多样的书体和书写风格。如,通过使用行书和草书来表达出春天具备的活力[6]

四、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

(一)书法社团的活力建设

1.社团内部交流

在如今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书法教学时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建设书法社团的方式来通过团队内部交流,丰富学生书法写作经验。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书法心得分享会”来让学生对自己在书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分享出来。有的学生可能分享自己练习笔画时所运用到的技巧,有的学生可以讲述自己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所出现的感悟等。通过这一交流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沟通和交流,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书写技巧,为学生书写水平提升带来较大帮助。

2. 社团成果展示

通过定期开展书法社团成果展示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且教师还可以针对优秀作品进行建立,并通过在学校宣传栏和展览厅等地方来展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书写兴致提高,使学生可以拥有较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在校内营造良好书法艺术氛围,调动更多学生参与到书法学习中。

(二)参观和实践活动的精心组织

1.参观书法展览

教师除了开展课内教学外,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外不同书法展览或者是本地书法博物馆当中,在参与过程中,邀请专业讲解员来对学生开展讲解。比如,在参观“近现代书法大师作品展”时,讲解员可以对书法大师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进行详细讲解和介绍,使学生可以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充分掌握书法艺术在近现代的发展情况。

2.文化遗迹考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书法文化遗址,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代书法艺术所具备的内涵和魅力。比如,引导学生参观西安碑林,学生可以看到汉代到清代的不同碑刻,如《石台孝经》《开成石经》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细心观察碑刻上的书法字体和历史文化信息等,使学生可以将书法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五、完善评价体系

(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

1.教师的专业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书法作品评价时,需要从专业角度出发,从多角度考虑。除了关注学生的字体书写规范之外,还需要注重作品的整体美感以及意境。比如,针对行书作品,教师需要对学生笔画的连贯性以及字和字之间的呼应关系等。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学生自评和互评

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在自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书写技巧以及审美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和进步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在练习过程中,是否深入理解了书体内涵,书写规范性是否得到相应提升。在互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从同学作品中发现优点和不足。且通过互评的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视野拓展。

(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

1.细化过程性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日常练习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比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情况以及参与度进行观察;在练习过程中,是否注重书写质量、按时完成任务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档案的方式,来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之后确保过程性评价具备的合理性和针对性。

2.多元化结果性评价

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多元化结果性评价。除了注重书写质量评价外,还需要从作品创新程度和表现力进行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奖项的方式,来对学生在作品中运用的书写技巧和艺术元素进行评价,从而确保学生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总结

总之,在如今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小学生书法审美素养的提升,并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外活动、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书法审美素养的形成,也为学生日后参与到其他课程当中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滕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书法教育探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9):3-4.

[2]常爱珠.提高小学生书法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研究[J].中国教师,2020,(S2):122.

[3]王玉凤.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书法教育对学生审美的作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8):85+87.

[4]张润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J].少儿美术,2020,(10):27-28.

[5]朱红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研究[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08):40-42.

[6]苏彬彬.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书法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