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活实验激活物理课堂——谈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关键词
生活实验;物理课堂;初中物理
正文
引言
初中物理对中学时期的理科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是奠定学生理科学习基础的关键点,要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贴近,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合理的方式将所学内容贯穿到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将学生吸引到物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后续学习发展有利,也方便学生吸收更多知识,积累丰富经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体验。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生缺乏物理学习兴趣,是最根本的教学问题,需要进行教学调整,要融入有效的改进措施,让学生更有学习感触,也愿意融入教学过程,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终落实学习发展的目标,把握自身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要点,最终提升物理成绩。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的概述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含义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生活化实验指的是与人们生活有关的物理实验,研究内容来源于生活,极大程度上还原生活中的现实场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能力,为学生营造全面而直观的学习场景。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抓住实验与生活的一致内容,也要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多方面整理,让物理学习能够在直观化的实验过程中更加体现显著的实验作用,给学生更多机会进行思考与调整,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实验过程,更加深刻感受实验内的各个细节,更能强化对理论描述的具体认识[1]。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素质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需要关注学生成长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的培养。其中不但包括创新思维,也包括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合多种学习理念,激发学生的灵活化思维,引导学生在贴近生活化的学习场景中产生独具特点的看法,将学生的理论学习结合到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思想转化的效率。目前,物理教育发展应当在国家课程标准体系的引导下呈现新的变化,要不断尝试生活化的实验角度,指引学生了解生活模式下物理学习如何开展,又如何从日常生活中筛选学习元素,凝结成可供思考的物理学习系统,从而更好地在生活中找到科学内容,融合生活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尊重初中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求,以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为主,结合物理教学的现实意义,将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研究价值挖掘出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采取生活化实验进行直观观察,方便学生通过更直接的方式理解生活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现实,促进综合素质培养,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理念,也体现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本就来源于客观世界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将物理知识还原到日常生活进行有效学习,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融入生活,让自己有更深刻的亲身体验,也能加深学习印象,还能促成自身对知识的思想认识[2]。
比如,在进行“折射”现象教学的过程中,这本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进行实际举例,比如将不锈钢的勺子放进水中,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这种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物理教学,能够让学生引起更多兴趣,真正体现生活化实验对学生物理学习的激发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来加深感受,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让学生更加感受物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的真实性,引发学生产生对物理知识和现实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疑问,并以此为探索目标展开研究工作。
三、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生活化实验的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要遵循教育改革的工作原则,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改变。教师要在上课之前规划好课堂实践的运用,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无限的教学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吸取知识中的精华,并在生活化实验中明确目标,有一定的实验思路,避免盲目开展所有工作。只有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物理惯性,才能更好地落实物理教学。让学生清晰物理学习目标,调整学生的学习模式,调动学生更深入地开展学习。
例如,教师在教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课时,就可以为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案例,比如让学生提出在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传播现象,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声音概念的理解,再让学生结合书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集体的力量,鼓励学生共同得出结论。之后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创新想法,去探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介质可以给出具体定义包括固体、液体、气体。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讲解,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也要点名物理学科的根本特点:物理原理来源于生活,又提炼了生活本质。
(二)采用生活化物理的教学理论
利用生活化物理实验开展教学时,要抓住“生活化”的关键点,将所运用的生活化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验证是否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比如:我们在煮完鸡蛋后,可以将鸡蛋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样蛋壳就非常容易剥下来,也不会导致鸡蛋的表面不平整,这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实验结论和实验结果能够相互对应,又或者说实验结论能够作为实验结果的正当理由,就能明确生活化实验的正确与否。物理教学来源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真正落实并实现有效使用,利用物理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化物理实验,本质上是要求我们将物理学习的理论内容与现实实验有效结合,寻找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充分应用物理学知识来解释现实中出现的现象,能够体现物理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能够利用生活化实验,更好地去探究物理学科。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物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也正是这些连接点能够体现物理学习的意义所在[3]。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实验的应用,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教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贴近生活,将物理学习融入到生活过程中,真正体现物理学习的价值。
(三)开展现实中的物理学习活动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发展规律,关注学生成长,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开展现实中的物理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不再感到困惑却无从下手,敢于提出疑问,并且尝试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有所认识并逐步深入。
教师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将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活动中,比如教室的地板上撒了一些铁屑,很难清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磁铁来进行铁屑的清理。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找出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与物理相关的现象,比如在开罐头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杠杆原理来撬开罐头,从而更加方便开启罐头,也能避免手部受伤。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结合现实中的发展因素和物理知识,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动手操作。开展实际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生活化实验中,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学生理解物理与现实的实际衔接,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工作生活,将学生最初不理解的物理学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利用简单的物理原理和相关应用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矛盾问题,既能让学生有更深刻地体验,也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自信心。
在复杂的物理实验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更能凝聚学生的力量,小组性合作体现显著成效,能结合所有人的思想展开更全面的探讨,这种方式也能应用在实验过程中,让一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共同结合力量参与到实践中,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小组作为一个集合体,内部成员的整体利益趋向一致,这需要小组内部成员产生集体认识,明确自身为一个整体,需要明确责任分工,各自负责好各自的工作。如果无法进行妥善合作,出现任一方面的疏漏都可能会使之前的努力白白耗费。这需要学生进行缜密的思考,也需要教师进行纠正与引导,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工作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比,在落实过程中,很难体现具体概念,也体现了一定难度,学生也缺乏科学理解性,因此,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物理的教学特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教学设计,在必要时能够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充分体现初中物理教学在当代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伟.生活化实验器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58-59.
[2]张同兴.初中物理实验中生活资源的有效运用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78-79.
[3]李秀庆.应用生活实验激活物理课堂——谈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158-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