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意识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刘豪 王家明 李秀

湖北跃华检测有限公司

摘要

经济建设的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种环境问题不断显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对此,必须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提升民众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感知与认识,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环境保护氛围。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拿下来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新的工作思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真正‌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关键词

环境监测系统;城市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策略

正文


前言

在开展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诸如‌空气污染、‌水质恶化、‌噪音扰民等环境问题频发,对市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城市的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破坏。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工具,‌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测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与共享,‌可以进一步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激发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就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为构建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1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空气、水体、噪声等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通过建立科学、全面的环境监测系统,可以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首先,该系统可以对城市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进行实时、精确的监测,为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方便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如果没有监测数据的支持,环保措施就会失去针对性与实效性,严重时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治理失效。利用环境监测系统,可以使城市的管理人员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做出及时的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其次,通过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公开,可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与认知。市民可以透过不同的途径,对自己所处的城市的环境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进而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并积极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去。最好,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系统,能够促进公众参与和环保宣传教育。在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环保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因此,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建设更好的城市环境做出应有的努力。

2 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不足

在建立城市环境监测系统的过程中,监测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不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现有的一些监测设备受技术限制,在长期工作中易产生数据漂移和误差增加等问题,从而降低监测数据的精度。比如,在进行空气质量监测时,由于传感器的老化,会导致监测结果不够精确,从而影响到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其次,环境监测设备对各种环境状况的适应能力还不够强。在恶劣天气、温度变化、高湿度等情况下,设备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监测结果的波动。这些不确定因素既导致了监测数据的连续性与可靠度不足,也给环境治理实践效果评价带来了困难。最后,设备监测精度不足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一些监测设备不能对低浓度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导致出现了环境风险漏报或低估的情况。这就会造成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忽视,从而错过治理的最佳时机,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

2.2数据采集和传输安全性难以保障

由于环境监测设备分布广、数量多,在数据获取过程中易受外部干扰或器件故障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丢失、篡改或误传。同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网络安全隐患。由于监测数据多采用无线或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输,因此极易受到黑客攻击、数据拦截和恶意篡改等攻击[1]。在传输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数据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密与保护,就会对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造成极大的威胁。这不但会影响到环境监测的精度,而且会造成环境管理决策的失误。另外,在数据的保存与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地保存、备份监测数据,那么当系统受到攻击或失效时,就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永久性丢失,进而严重影响环境监测的持续性与可追溯性。

2.3 监测系统的覆盖范围有限

受限于资源、成本等因素,环境监测设备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工业区、交通干道等特殊区域,而忽略了城区边缘、居民区等区域。这样的不平衡分布,使得监测系统不能从整体上反映出城市的环境状况,特别是对隐蔽的污染源和区域环境问题的监测能力不足。与此同时,由于监测设备的种类、数目较少,不能完全涵盖各种环境因素。比如,有的系统能够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而对其它环境因素,如水质、噪音、土壤等的监测能力却比较薄弱。由于监测区域的限制,造成了数据的片面性,不能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综合性的依据。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环境监测系统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范围的监测,这就造成了对新建和快速增长的城区不能进行有效监控。由于监测手段的落后,导致环境管理部门很难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处理,从而影响了其治理的效率与成效。

2.4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由于各地区在环境监测设备的选择、安装、使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区域、城市之间的数据无法进行横向的对比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给跨地区环境管理与决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在此基础上,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也造成了监测数据不准确和不可靠的问题。有的地区使用了落后的设备,有的地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处理,造成了数据质量的不统一。若不能在全国范围内确保地区间数据的一致性与精度,就很难为我国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使得环境监测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受到很大的制约有些监测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兼容问题,进一步加大了数据共享和集成的难度。

3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意识策略

3.1 选择先进可靠的监测技术和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先进的监测技术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在进行环境监测的过程中,由于各种污染物及环境因素的检测需求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设备是确保监测结果的重要保证。比如,利用激光颗粒物传感器、高灵敏气体分析仪等设备,能够对空气中的粒子及气态污染物进行准确监测,从而大大提升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环境监测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其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是研究环境变化趋势和评估治理效果的关键。若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就有可能造成监测结果的波动甚至失真,从而影响对环境状况的准确判断。因此,应该优先选用经过广泛验证的、质量可靠的、能在各种工况下持续工作并能提供高质量监测数据的设备[3]。另外,监测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设备选择上也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目前,很多先进的监测设备不但可以对单个污染物进行监测,而且可以对多种环境指标,如 PM2.5、CO2、噪声等,进行同步监测这种设备不但可以提升监测效果,而且可以提供更为完整的环境数据,有助于了解和处理复杂环境问题。与此同时,现代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促进了数据处理与传输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时传输监测到的数据,使环境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当前的环境情况,并作出快速反应,进一步降低环境损失。

3.2 构建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多维度环境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进行城市环境监测时,需要对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如空气质量、水质、噪声、土壤等。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那么数据就会被分散到各个部门、系统,很难得到有效的集成与利用。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可以把各个零散的数据整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统一的、结构化的数据库,使环境管理部门能够对各种环境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同时,集成化的数据管理平台还可以进行多维环境数据分析。当前,城市环境问题通常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单凭一项数据很难全面地反映出环境的整体情况。对此,可以借助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多维数据的横向比较与整合,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挖掘出其中隐含的关联与发展趋势。比如,研究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评价空气污染的公共卫生效应,从而为制定更加科学的环境治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综合数据管理平台还能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更新与动态监测,进而使环境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到当前的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应对措施,降低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

3.3 制定统一的监测标准和规范,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和数据的一致性

各地区的数据采集方式、数据处理过程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了数据的可比性相对不足,制约着各地区之间的环境治理与政策执行得成效。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监测标准与技术规程,能够保证全国范围内城市环境监测系统在设备选择、运行流程和数据处理上的一致性。同时,也为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当前,由于相关科技手段进步,环境监测设备与软件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在缺乏同一规范的前提下,各类新老设备及系统存在着不相兼容的问题,造成了数据集成与共享的困难。而通过统一标准的建立,可以有效保证了各设备、系统间的无缝连接,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等环节的流畅运行这种兼容性技能扩展、升级环境监测系统,也能极大地提升监测数据的利用率[4]。同时,建立一个统一的检测标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环境数据的信任与重视程度。环境监测数据往往是公众对城市环境状况的主要参考,如果多个数据源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或者相互冲突,则会使人们质疑其真实、科学程度,从而阻碍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保证数据的连贯性、透明度,能够有效提高社会公众对环保工作的信心,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3.4 加强系统的网络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在对环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必须利用多种传感设备对海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并将其上传至中央管理平台,以便对其进行分析、处理与储存。但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黑客攻击、数据截取、恶意篡改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数据的完整度和准确度。对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为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可通过加密存储、权限管理和定期备份等方式,强化数据存储的安全防护,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5]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监测系统中的各种终端与传感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变得更加频繁,进而给整个系统带来了更多的网络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通过安装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手段,并对系统进行定期升级,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同时,强化系统网络安全防范,不仅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公众在得知数据安全性有所保障的情况下,会更容易相信监测结果,也会主动投入到环保工作之中。此外,网络安全措施的加强对于确保环境监测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环境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确保其所处的网络环境足够安全,才能确保系统持续、稳定地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数据,进而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必须建立环境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环境保护意识,为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提供有力支持。对此,必须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构建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并加强网络安全措施,实现对于城市环境数据的精准采集和有效管理。这样,不仅能够为政府制定科学的环境治理政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也能让公众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城市的环境状况,增强其环保意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宇,付龙飞.环保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应用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9):31-34.

[2]张杰.城市环境治理中智慧环保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1):173-174.

[3]沈东东.智慧环保理念在城市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8):68-69.

[4]张梦倩.智慧环保推进环境监测改革的研究[D].海南大学,2021.

[5]刘强.基于城市环境污染的监测与治理技术分析应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3):135-1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