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
摘要
关键词
消化内科;院内感染;预防措施
正文
一、引言
消化内科患者发病原因大多都是消化道恶性肿瘤、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疾病,一般需要住院治疗,住院环境虽然为患者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支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1]。由于这类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本身的侵袭,身体机能普遍下降,尤其是免疫系统功能受到严重削弱,导致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使得患者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显著降低,一旦接触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就很容易发生感染。院内感染对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它不仅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难度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对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本研究就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状况展开了研究与分析。
二、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
病菌感染是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医院环境中,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医疗操作频繁、抗生素使用广泛等因素,使得病菌易于在患者体内定植并引发感染。革兰阴性菌作为一类常见的致病菌,其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感染率尤为突出。
常见的病菌感染为革兰阴性菌感染。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等。这些菌种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感染率较高,且往往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消化内科患者,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2]。其中,消化道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伴有消化道症状,细菌可通过粪、口、呕吐物等途径传播。革兰阴性菌感染可发生在多个部位,如肺部、腹腔、泌尿系统等。其中,肺部感染是消化内科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特别是继发性肺炎,在老年患者和有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中更为常见。
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免疫力低下。消化内科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免疫力低下,且多伴有慢性疾病和营养不良,这使得他们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2)有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肝硬化、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增加感染的风险。
除了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中还包括一些特定的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感染消化内科患者,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败血症、腹膜炎等。虽然真菌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一些常见的院内感染真菌包括念珠菌、曲霉菌和隐球菌等。这些真菌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引发感染,尤其是当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时。
三、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特点
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有以下特点:
(1)感染部位特点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等。其中,胃肠道感染较为常见,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这可能与消化内科患者的疾病特点和治疗方式有关。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也是重要的感染部位,尤其是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2)感染病原体特点
1、细菌特点。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这些细菌普遍具有多重耐药性,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2、真菌特点。虽然真菌在消化内科患者中的感染率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忽视。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3、病毒特点。病毒也是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之一,但其具体类型和感染率可能因地区、季节和患者群体而异。
(3)易感染人群特点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包括长期住院、免疫力低下、高龄、存在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这些患者由于自身条件较差,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四、消化内科患者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措施
消化内科患者群体广泛,其中老年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往往伴随着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不仅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也削弱了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3]。此外,还有一些患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导致免疫力低下,如化疗后的癌症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此,提升这类患者的免疫力,构建强大的身体防线,成为预防院内感染不可或缺的一环。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患者的饮食管理
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关键营养素,以支持身体的基本代谢和免疫功能。针对特定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分摄入,而营养不良者则需通过饮食调整或肠内营养支持来改善营养状况。
(2)适度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也至关重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如散步、太极、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又能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通过被动运动、翻身拍背等方式促进身体活动。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免疫调节剂或进行免疫支持治疗,以直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3)加强健康知识宣讲
在护理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教育同样重要。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普及手卫生、咳嗽礼仪、正确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同时,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避免无指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此外,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五、总结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是非常容易发生院内感染的科室,而消化内科的院内感染发生需要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感染后果严重。临床上也可以通过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以及侵入性对患者是否是院内高危的感染患者进行评价,从而做好预防宣讲工作,引导护理人员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治疗,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力和免疫力,预防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雯,徐丹,成孟芹.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3, 48(4):467-471.
[2]尧应才.某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病原学特点分析[J].抗感染药学, 2023, 20(7):736-739.DOI:10.13493/j.issn.1672-7878.2023.07-0017.
[3]胡燕.消化内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3):4.
作者简介:青阳卓玛 1979年8月26 女 青海省黄南州 藏 本科 主治医师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藏医院 研究方向:消化内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