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增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音乐;情感体验;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情感体验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课程之中能够亲身参与相关学习活动,并能够成为一种精神活动的表达,强调个人的内在情绪。初中阶段音乐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强调学生情感体验,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科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分从学生自身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综合学习水平等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帮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体验,逐渐爱上音乐、感受音乐,显著满足个人音乐艺术上的审美需求,帮助学生在当前及今后学习过程中更优良发展进步。
一、初中音乐教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核心要素
对于初中阶段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不仅是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还应该是个人情感发展与人格塑造的关键要素。通过音乐这一跨文化的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学生在旋律、节奏与和声中体验丰富情感,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加深对自我及世界的理解。将其渗透情感体验理念,需要体现两个方面要素。
一方面,情感导入环节。主要是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主题的兴趣与共鸣,重点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多样化、多元化教学导入方式,如故事讲述、情景模拟、情感色彩浓厚的视频或音频片段等,将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情感氛围中。举例来说,当教授古典音乐相关课程时,便可以分享作曲家背后的情感故事,引导学生在了解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更贴近音乐情感内核[1]。
另一方面,深入音乐作品核心。对此,要求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情感表达鲜明的作品,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多维度进行赏析。与此同时,还应当强调分析作品结构、情感变化及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音乐中的喜怒哀乐,提升个人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初中音乐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设音乐教学情境
对于音乐来说,其最吸引人的地方便在于可以有效引起共鸣,帮助个人情绪变得更加积极、丰富,并产生十分强烈的归属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将讲授的知识点充分向学生展示,使其可以在音乐中体会到感情美,以增强个人感情体验,帮助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情境创设作为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授课形式,需要教师在构建音乐教学体系时,需要从多元化角度出发,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深层次帮助其体会歌曲中所传达的感情,在身临其境的基础上达到情感体验素质教育目的。
例如,教师讲授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龙的传人》课程时,便需要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歌曲特色,即其中蕴含的“中国情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简单的情感渗透还存在局限性,如只是长期引导学生肤浅欣赏歌曲,则不能培养其共情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歌曲演唱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运用多媒体来说明歌曲创作背景,以及在特定语境下所能起到的作用。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歌曲内涵所在,帮助个人情感体验得到充分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及情感能力
从学生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激发个人情感化、审美化体验,并实现音乐感情的充分调动。由于在初中阶段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最积极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因而要求教师授课目标是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情感体验能力放置于第一位置,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其在此种氛围中逐渐进入知识的内涵,充分达到初中音乐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2]。
例如,教师讲授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翻身农奴把歌唱》课程时,便需要首先将此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向学生渗透,明确其表达的是一种激昂、兴奋情感。因此,这便要求初中音乐老师首先带领学生对这首歌开展简单的鉴赏活动,而不要过多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情绪内涵。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学生个人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综合学习水平等构建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共同探索这一作品的描写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又能够增强音乐学科的情感体验,切实强化音乐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造良好音乐学习氛围
无论对于音乐学科,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来说,都需要注重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十分优良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其更深刻认识与理解所学知识内涵。初中音乐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相应的课堂氛围作为支撑,在激发个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充分增强对音乐知识的情感体验。对此,教师可以从三个层面出发。
首先,可以将音乐家的肖像挂在校园里,对其生平、代表作品进行简要介绍,还可以贴上一些名人语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拓宽学生音乐知识范围,同时也有效培养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其次,充分运用校园广播等多种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设施。例如,讲授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祖国不会忘记》课程时,便可以在课堂上多放几首相关的音乐及音乐作品,并结合创作背景等方面帮助学生从紧张的文化课程学业中解脱出来,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得到身心放松,还能培养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尽量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和音乐节活动,充分帮助其从音乐中获得乐趣、得到身心放松的方式,增强音乐学习热情。
(四)重视音乐课反馈情况
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本身便是一门艺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对学生教学方式的选择,有助于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何种精神内涵与情感体验。与此同时,音乐课堂与情感体验也可以作为一种双向结合过程,将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反馈情况,注意对音乐课的接受程度,并做出相应调整。通过对学生的反馈,还可以帮助音乐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密切,使其在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多自主性,显著增强音乐体验感[3]。
具体来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并且要积极、主动和学生互动,多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同时也要注重个人表达,用目光和言语来表示肯定,以此增强音乐课上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以外多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举例来说,当学生自身情绪较差时,如教授一首悲伤的歌曲,便将学生自身情绪继续带向更加消极的方向。对此,需要讲授积极情感的歌曲加以指引,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为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则应当不断在学习上引导其达到自身要求,这样才可以充实情感体验。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初中阶段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需要强调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情感体验。与此同时,还应该将学生放置于主体地位之上,发挥好教师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主动给予其更多教学关注,采用更多更丰富的情感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帮助学生进入到音乐课堂之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深层次体会音乐学习乐趣,实现音乐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慧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情感体验研究[J].天津教育,2023,(05):129-131.
[2]林慧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2,(05):112-114.
[3]王艺臻.探微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知识窗(教师版),2020,(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