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张正洪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天补小学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

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跨学科教学方法在此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当前教育体系面临知识碎片化和学科割裂的挑战,亟需创新教学模式。本文以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创新精神方面的实践意义。针对实际教学需求,提出了整合课程资源、运用生活情境、开展主题探究和优化评价方式等四项实践策略。旨在为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跨学科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培养具备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育;跨学科教学;综合思维能力;实践策略;课程整合

正文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科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打破了学科界限,整合多领域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跨学科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还能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科学知识,还能将其与其他学科如数学、语文、艺术等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1]。这种综合性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更为完整的认知结构。在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分析、综合、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此外,跨学科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个人特长和兴趣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为未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

(二)提高学习效率,深化知识理解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点,还能够建立起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形成更为系统和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知识的互联互通大幅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更快地理解新概念,同时也能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灵活运用于问题解决中。此外,跨学科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概念,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维度的认知途径,使复杂的科学原理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这种深度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激发了他们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当孩子们发现科学原理在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时,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还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寻找创新性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了勇于质疑、敢于尝试的科学精神,为日后的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跨学科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融会贯通中获得成就感,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动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多元知识体系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同时拓展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知识网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认知结构,还能激发他们探索不同学科之间联系的兴趣[2]。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2.铁钉生锈》为例,教师可将其与化学、物理、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相结合。在讲解铁钉生锈的过程时,可引入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探讨防锈措施时,可涉及物理学中的表面处理技术;讨论生锈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时,则可延伸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话题。这种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还能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自然融入课程中,避免生硬地堆砌信息。通过这种整合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运用生活情境,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还能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5.生物的遗传》为例,教师可设计一个家庭植物种植实验。学生在家长指导下种植快速生长的植物,如豆芽或绿豆,记录其生长过程和特征。在课堂上,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的遗传特性如何影响其生长。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批种子长出的植物会有细微差异?这些差异是否与父本植物有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生物遗传的基本概念,还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自然地融入了数学(测量和数据处理)和语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记录)等学科元素,实现了多学科的有机整合。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使科学知识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而成为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应用的实际技能。

(三)开展主题探究,激发跨学科思维

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是激发学生跨学科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围绕某一科学主题设计综合性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种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3]。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4.电磁铁》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制作电磁起重机的主题探究活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数学和美术等学科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吸起金属物体的电磁起重机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电磁铁的原理,还要计算所需材料的数量和比例,考虑模型的美观性和实用性。通过这样的跨学科探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电磁现象,同时培养工程设计思维和艺术审美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这种多维度的探究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优化评价方式,全面反馈学习成效

在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中,优化评价方式以全面反馈学习成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策略。这种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着眼于他们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如项目报告、实践操作、口头陈述等,以全方位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些评价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的视角,而是要整合多学科知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能力。以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12.善用自然资源》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的评价任务: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这个任务不仅涉及科学知识,还需要学生运用地理、经济等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制作图表等方式完成任务,最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成果。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还要评估他们的调研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还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创新方法,整合多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持续实践和反思,跨学科教学将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冰蕾.开展跨界整合——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上旬刊),2024,(09):142-144.

[2]杨静.基于新课标视野下的小学科学跨学科实践教学提升策略思考[C]//重庆市创新教育学会.2023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马路小学;,2023:2.

[3]周晓静.关于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科学跨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4):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