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策略分析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安榕榕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第二中学718699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旅程中的关键时期。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对话,揭示人本理念在当代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与成效,旨在为班主任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管理视角,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促进个性发展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人本理念 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正文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强调以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利益为中心,这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教育者们,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已不再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而是着眼于对每位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掘。这种转变标志着“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深刻地影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

一、人本理念概述

人本理念源于对个体尊严和发展潜能的深刻洞察,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个体价值、自主性和自我实现。在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实践中,这一理念提倡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支持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理念下的班级管理不再是简单的纪律执行或知识传授,而是转变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既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价值观的塑造者和情感的指导者。他们通过理解学生独特的个性和需求,营造一个充满关怀和鼓励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人本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科成绩的提升,更在于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其自我认识、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全面提高。班主任在实践中应以此为指导逐步构建起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相互尊重和积极互动的班级氛围。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班主任的管理实践也必须不断革新。传统的管理模式如一味强调纪律和服从,被更加灵活、开放的模式替代。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本理念的重要性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实施人本管理的先决条件。在这一理念下,班主任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考和感受能力的个体,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内在的、自发的理解和需求。因此,班级管理应当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动机发展、自我意识成熟的过程,而非单向的规则施加。具体而言,这要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赋予他们参与决策的权利。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注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责任和合作。此外,班主任还需在解决冲突和问题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仅仅是提供成人的解决方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非无序和放任,而是在有序和规范中寻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点。它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深刻的心理学洞察力和人文关怀。在实践中,班主任要细致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2.提高班级凝聚力量

在探索人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班级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人本理念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创建一个和谐、团结的班级环境。班级凝聚力的强化不仅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和情感发展。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当采取策略,旨在培育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这包括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在班级内部创造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通过共同的努力和成就,学生们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此外,班主任在管理中应当灵活运用各种团队建设活动,如角色扮演、集体讨论和项目合作,来加深学生之间的联系。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协作和沟通技巧,还能增进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

三、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1.制定明确管理目标

在人本理念指导下,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不仅是提高管理效率的策略,而且是实现教育目的基石。管理目标的明确性,为班级内的每一项活动提供了方向和动力,确保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掘和培养。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强调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发展。在此理念下,班主任应明确提出促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具体目标。例如,管理目标可能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班主任可以设计一系列活动,如研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发现问题,并自主寻找解决方案。在具体实践案例中,班主任将“培养社会责任感”设为学期管理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协作,也加深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制定明确管理目标的过程还包含对学生意见的广泛征集和考虑。这种包容性的策略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还能促进学生对班级管理目标的认同和参与。例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前,先行进行了一次班会,让学生们自由发表对班级应有风貌的看法,最终将“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作为班级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班级管理有了更深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尊重学生个体人格

在尊重学生个体人格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从传统的权威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例如,班主任面对班级中性格内向的学生,没有采取强制性的方式,让其参与班级活动,而是通过一对一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他们在小组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此种方式既能保证此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有所参与,又能够避免让他们感到不适。此外,班主任在冲突和纪律问题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和尊严。例如,在处理学生的迟到问题时,班主任没有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批评,而是选择私下了解情况,这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为学生顺利改正错误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班主任应建立一个开放的沟通渠道,让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通过班会、个别咨询等形式,班主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管理决策中更加彰显人性化。上述举措不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推行了“每周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标准不局限于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表现。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优秀”成为多元化的概念,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得到认可和鼓励。

总之,班级管理沿着人本主义理念的轨迹发展时,已经成了一种深刻的教育行为艺术。这种艺术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全面展现。在实践中,班主任通过构建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坚持多元正向评价,以及用爱心和真诚关怀每一位学生,能够摒弃那些陈旧且刻板的管理模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种自尊与责任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丁志勇《人本理念在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农村教育》2023年第 14期。

[2]  苗雨《人本理念在初中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新探》,《中国农村教育》2022年第 3期。

[3]  玉华艳《论人本理念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神州》2020年第 6期。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