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创设与学生兴趣激发的关系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葛亚鹤

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桑镇中心小学 713103

摘要

本文在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性的情境教学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数学教材为例,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分析情境教学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化数学理解及提升数学素养方面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本文揭示了情境教学不仅能够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还能在情感上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情境教学;小学数学;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正文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关键情境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境构建的教学策略,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聚焦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学生兴趣激发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索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爱上数学,提升学习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意义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深植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之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新知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这一理论为情境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即学习应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情境中的活动、问题和挑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认知心理学理论则进一步揭示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和情境性它认为人的认知活动受到情境的影响,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富有想象空间的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得以具体化、生动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境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深远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还能在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主动探索、发现新知的主体,这种转变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中情境教学的实例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情境教学被巧妙地融入各个单元,为学生搭建了从生活到数学的桥梁。以“认识图形”单元为例,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图形的世界。教材以“我们的教室”为起点,让学生观察并指出教室中各种图形的存在,如窗户的矩形、黑板的长方形、桌面的圆形等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图形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还激发了他们探索图形特征的兴趣。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单元,教材则巧妙地构建了一系列生活化的故事情境。比如,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在帮助小猫计算钓到多少条鱼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而“小兔子分萝卜”的情境,则让学生在为小兔子分配萝卜的情境中,掌握减法的应用。这些故事情境不仅富有童趣,还紧密结合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教材中还融入了游戏活动元素,如“图形接龙”、“数学迷宫”等,这些游戏将数学知识与趣味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理想状态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情境设计巧妙而丰富,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些情境不仅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之路增添了无限乐趣。

  三、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与实践

(一)生活化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以教授加减法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购物找零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室被布置成一个小型超市,货架上摆满了文具、书籍、零食等学生熟悉的商品,并标注了相应的价格。学生则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模拟购物活动。在购物过程中,学生需要计算所购商品的总价,并在付款后等待找零这个环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还需要他们理解货币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财务规划通过模拟购物找零,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同时这种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生活化情境的设计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游戏化学习,寓教于乐的创新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游戏化学习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入“数学接龙”和“数字迷宫”等游戏,教师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挑战。在“数学接龙”游戏中,学生们围坐一圈,轮流说出与前一个数字相关的数学表达式或运算结果,这不仅考验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游戏的竞争性促使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参与,同时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数学知识。而“数字迷宫”则是一个充满探索与挑战的游戏,学生们需要在错综复杂的迷宫中,运用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技能,找到通往出口的正确路径。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享受到了解谜的乐趣,还深化了对数学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游戏化学习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三)故事化导入点燃数学探索的火花

  在数学课堂的起始阶段,采用故事化导入的方式,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或历史典故,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例如,介绍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时,可以讲述如祖冲之如何精确计算圆周率,或是阿基米德如何利用浮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数学家的智慧和勇气,还揭示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们在聆听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数学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被数学家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染。通过这样的故事化导入,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数学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数学跃然“屏”上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教师能够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可视化,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展示图形的旋转、平移和对称等变换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图形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这种动态的呈现方式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同时视频教学资源的引入,更是为课堂增添了无限可能。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景,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四、效果评估与深刻反思

  为了全面而深入地评估情境教学的实施效果,我们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及细致的课堂观察等多种评估手段。评估结果显示,情境教学在多个维度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的探索充满了好奇与热情。情境教学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境教学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鼓励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勇于尝试新方法,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然而,在反思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例如,部分情境设计可能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游戏化学习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课堂秩序难以控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进一步优化情境设计,确保其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符合其认知规律;二是加强课堂管理技巧的培训,确保游戏化学习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学生、教师及家长的意见,以便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

结束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学生兴趣激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元、更富有创意的情境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铺设更加坚实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杜卫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 2020(6):1.

[2] 王艳玲.浅谈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8):1.

[3] 周辉霞.基于兴趣激发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电脑乐园, 2021.

[4] 王苏超.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 2021(25):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