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现状,希望老师能够有效把握相关内容的具体概念以及它采取可行方法来推动阅读模块的教学发展。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相关概念分析
1.1 学习任务群
该概念是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内容需要以学习任务群组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法。学习任务群主要是通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主题来开展相对真实的学习情境和趣味性的实践活动。要求老师能够充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学情以及现实生活,来推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之间的串联,帮助学生能够在相对真实和趣味性的语文学习情境下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1.2 思辨性阅读和表达
在新课标当中对于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有着明确的定义: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梳理语文文章以及各类型事实和教材之间的关系;能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对于各类型信息和要素内容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学会辨别是非和善恶美丑;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以及判断能力和精神,学会有条理性的分析和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1.3 思辨性阅读和思辨性表达关系的辨析
首先,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基础。思辨性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材料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相应的思辨性表达材料以及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且能够精准且条理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和做足充分的准备;
其次,后者是前者输出的最终结果。思辨性表达主要包括思辨性口头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口头表达主要是在教学环节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交流,并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和观点。在聆听其他同学的见解以及模仿其他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拓宽自身的语文学科视野和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主要是通过将自身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进行书面阐述和总结,要求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和辩证能力;
二、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现状分析
2.1 缺乏科学且创意性的教学设计
部分老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思辨性阅读教学内容规划环节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按模块进行多个课时的教学,教学内容设计依然局限在一篇篇课文的讲解和内容,并没有将多个独立的课文围绕某个主题来进行整体教学任务目标的设计和规划。导致部分学生在进行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引导下,错误的认为每一篇文章都是割裂的知识点以及独立的内容,并不能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够形成综合性的语文学科思维以及知识体系框架。
2.2 单一化的教学形式
虽然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等各项国家政策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实现全方位的普及和推广,但是仍有部分老师受限于教学任务要求、考试成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环节仍然采取传统的老师讲和老师问、学生听和学生回答的教学形式,仍没有彻底摆脱传统语文学科教学老师作为绝对核心的模式。学生们被动的接收老师传递的教学思想和认知方式,在相对枯燥且内容形式单一化的教学课堂容易产生疲劳效益和降低自身的学习效率。加上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以及存在语文学科可以临时抱佛脚提高自身成绩的错误认知,因此单一化的教学形式也推动了这部分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考前应试等错误的学习道路。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教学策略探索
3.1 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和规划
为了能够有效确保在小学语文学科思维性阅读和表达环节建立完善且科学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形式,需要老师能够充分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学情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框架,以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围绕教学策略体系来顺利开展和落实。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体系的基础框架的明确和落实。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思辨性阅读以及表达开展各项阅读活动的关键和起点,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深度探索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再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规划环节,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文本和素材,以此来更好的激发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需要老师能够在文本选择上采取阶梯式的模式来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采取“阅读有趣的短文→科学相关的短文→阅读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有关的短文和简评”的阶梯式学习,来逐步帮助学生从低层次以趣味性和生活为主的学习内容,逐步过渡到科学性和逻辑性的学习层次。其次,需要老师能够选择内容形式丰富且图画结合的绘本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绘本故事本身蕴含的丰富且多样性的图画以及故事内涵,通过借助趣味性的内容来引导学生从具体明确的形象内容逐步过渡到抽象和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帮助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
其次,需要老师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话题的设计。话题设计是有效引导学生表达自身观点和看法的重要活动,需要老师能够充分凸显话题设计这一关键要素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第一,需要老师能够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话题的有效设计。例如在进行阅读更少得更多的图画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结合该故事中“哥哥和弟弟不同的生活方式”来从人物的具体形象、故事情节和插画等多个角度来进行话题的设计。第二,需要老师能够通过采取对比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例如可以通过对比三只小猪、《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来进行“到底哪个故事版本所描述的内容符合真相呢?”。通过两本不同的图画书的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表达,并逐步掌握“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将会得到不同的看法和观点”的结论。
3.2 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小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环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在阅读模块学习环节的表达欲望,需要老师能够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和形式创新发展的环节能够更多的融入趣味性的元素和思辨性的内容。例如学习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时,在导学阶段需要老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要求来将本文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本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具体内容和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并在适当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要求各小组能够根据具体的文章和角色的定位来进行趣味性的话剧表演。要求各小组能够安排所有成员都能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当中,在确保不偏离原有故事主线和角色形象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的还原课文内容或是进行适当的改写和创新。通过学生自评和其他小组评价、老师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的方式来挑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和个人。并对该小组成员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例如免除一次作业或是指派其他小组成员表演节目等小特权。通过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趣味性的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既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当中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够帮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进行角色扮演和文章学习的环节中实现思辨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3.3 小组合作和多元评价模式的开展
首先,需要老师能够重视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对于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以及学习任务群教学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在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能够充分的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投入到小组探究环节当中,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价值。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老师可以通过结合文章中的具体段落和句子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和讨论。如是否可以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中的“明晃晃”换成“五颜六色”?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大榆树的高大?为什么作者对于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通过问题的引导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索和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
其次,需要老师能够开展多元评价模式来推动评价体系的完善。过去许多老师会采取老师作为绝对核心的方式来进行老师评价。虽然能够提高整体学习进度和借助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来进行较高水平的评价和引导,但是受限于有限的教学经历和关注,并不能有效确保老师能够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关注所有学生。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评价环节增加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等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反省的方式,既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进行学习环节的过程中提高对于其他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确保能够始终保持长效关注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其他同学的见解,同时也能够通过多元评价主体的方式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全面性。
四、结束语
教学体系的科学设计和规划,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和多元评价模式的开展等措施,是本文探索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具体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
[1]安静.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研究[J].名师在线,2024,(20):49-51.
[2]满洪文.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教师,2024,(07):76-78.
[3]林碧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路径建构策略探究——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J].名师在线,2024,(17):70-72.
[4]张小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24,(16):92-94.DOI:10.16704/j.cnki.hxjs.2024.16.029.
[5]成紫君.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大学,2024.DOI:10.27692/d.cnki.gsydx.2024.000197.
[6]吴施华.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新路径[J].小学教学研究,2024,(15):4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