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翻转课堂模式
正文
高职院校注重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其学前教育专业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流程,如课前预习,课中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锻炼,课后布置作业或学习任务,由此形成一个教学的闭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针对性不够、实践性不足等问题,影响到教学活动的质效。所以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需充分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各项优势进行教学活动的翻转与创新,切实解决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关键问题。
1.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现状
1.1教学不具有针对性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一般采取大班授课方式,一名教师面对着数十名或上百名的学生,教学难以兼顾到所有的学生。且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容量,注重于知识的传授,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与时间较少,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加之学生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对知识与技能接受能力也不相同,采取统一化的教学方法,优秀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又无法完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致使教与学的成效双双下降。
1.2学情发生巨大变化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面对的是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约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灵活,日常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对于教学活动有着多样化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学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采用原有固化、单一、流程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引进现代教学理念、技术与方法,以突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瓶颈。
1.3教学活动实践性不足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幼儿教育事业的人才,对于培养人才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幼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幼儿保健学等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才可真正的掌握学前教育知识与技能。然而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际来看,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不够,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训练,没有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进行实操,不利于学生原始经验的积累与学前教育技能的训练,以及教育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一方面缺少实践锻炼平台,幼儿园有着自身的教学计划与任务,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业繁重,没有充足的精力与时间走进幼儿园进行岗位锻炼,从而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的痛点与难点。
2.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核心要点
2.1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应用翻转课堂模式中,应积极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手段、技术与方法等,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动多样的,全面覆盖课前、课中及课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是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围绕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提出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自主完成任务或是解决问题;其次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要,制作微课视频、教学PPT、图文材料等,分享至班级群,或是上传至云盘,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三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及解决问题,保证每一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均有所学。
2.2注重理实之间相互转化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需理实并重、并行,以理论知识学习,驱动于实践操作,以实践操作促进理论知识内化,理实之间相互转化,方可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中,利用高职院校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模拟还原幼儿园情景,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讨论、探究、合作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幼儿园典型工作任务,获取真实的实践操作体验。为了进一步的增强理实转化效果,高职院校与学前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安排学生走进幼儿园进行实习,辅助幼儿园带班教师开展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真正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原始积累,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
2.3注重教学的反馈反省
教学评价是优化改进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在翻转课堂模式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通过教学评价的持续性开展,接收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课后练习的反馈,查找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同时反省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问题的成因,以便于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等的调整改进,提高教学模式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生学习个性特征等之间的适应性,实现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提升。教学评价需注重突显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评价应涵盖课前、课中与课后,并包含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学生学习表现等多个层面,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有机结合,理论知识考评与实践技能考评相互融合,课前、课中及课后评价相互关联,最终构建出一个动态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与学的反思、反省与改进。
3.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3.1教师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学资料
翻转课堂前移了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而教学资料制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应根据本次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及教学目标,从多个渠道搜集图文、音视频等资料,从中筛选出优质资源,制作教学PPT、微课视频、思维导图,并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在学生素质能力范围内,适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深度,开阔学生的学习眼界与思维。同时制作学习任务清单,在清单中明确学习的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布置相对简单的练习题、动手实践锻炼任务等,保证学生在课前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了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还可利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发布课前讨论问题,组织学生在线沟通交流,分享学习体验,以及设置在线试卷,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3.2学生课前预习—完成任务清单
学生课前预习脱离于教师的视野范围,教师无法及时的引导与指导学生学习。为了保证学生预习的效果,教师可采取课前预习引导的方式,为学生课前预习、讨论、探究提供指引与方向。比如,在前一堂课,教师可以提出与下一堂课有关的引导性、思考性、讨论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预习的好奇心与兴趣,使其带着问题去预习,可以获取良好的预习效果。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如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研究与讨论。或者是自己单独学习,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与学习,无论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均要完成学习任务清单。最后归纳、总结、整理预习成果,通过社交软件将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总结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生的问题,并结合学生反馈的学习成果,确定学生学习的难点、薄弱点、存在的共性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然后进行课中教学活动的调整与补充,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建议与想法,甚至是参与课中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此实现课前预习的升华。
3.3课中教学—答疑解惑与讨论探究
3.3.1检验学生预习情况
为了形成对学生课前预习的督促作用,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知识掌握情况,问题主要围绕本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展开,但难度不可过高,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性与讨论性,激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以及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知识或指导学生时,随时的提出问题,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学生课中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回答问题及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
3.3.2小组合作探究
翻转课堂模式的课中教学环节,主要是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与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面临的问题,教师统一的讲解与针对性的答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使学生完成更深层次的讨论探究与实践。比如,教师布置一项探究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查找搜集资料、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进行实践操作演练,完成整个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的指导、引导与纠正学生的错误,避免学生探究偏离正确的轨道。以幼儿园环境创设任务为例,教师创设幼儿园情境,提出创设学习角的任务,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发挥想象力,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创设的想法、思路、主题等,共同制定创设方案,并动手绘制效果图。各小组完成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小组推选代表讲解创设主题、内容、创意、想法及环境创设所要达成的目标等,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提出疑问,查找环境创设方案中的不足与问题等,并给出改进的建议。教师则以专业的角度进行客观的总结性评价,同时指出问题,给出学生调整优化的方向,小组调整及修正方案后,作为最终的学习成果。整个课中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掌控教学的进度,全身心的参与小组活动,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内化和提升,达成课中深化学习的目标。
3.4课后复习—分享经验与巩固提升
翻转课堂的课后阶段以巩固提升课前与课中所学为目标,对前期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复习与训练,达到课后巩固提升的目的。小组在课中完成作品的展示,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的评价和改进的建议,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及反思自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课中教学活动中自身表现出的不足,进行自身学习方法的改进调整,避免后续自主学习与探究中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小组成员完成作品的优化调整,将作品共享至班级群,分享小组的学习成果,与其他小组成员共同的讨论、交流,实现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结语: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改变了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将学生定位为课堂的主体,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与探究,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教学活动,不再是以过去那种教学客体的身份、被动的学习与接受知识,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动脑、动手主动的去学习与探究知识,以此使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技能的训练,最终有助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与学质效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袁佳丽.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品位·经典,2023,(15):128-131.
[2]许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山西青年,2023,(13):11-13.
[3]朱凌星.“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分析[J].知识文库,2022,(16):31-33.
[4]付丽华.基于超星移动教学平台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2):49-51.
[5]邹欣欣.基于微课的职业院校翻转课堂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以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5(2):69-72
[6]杨雪婷,王俊瑶,张伟,金立,吴迪.基于微课应用的内分泌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1,018(5):177-179
[7]鄢倩茜.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高职《学前美术》课程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004(18):P.117-118
[8]常丽君,曹洪斌,徐占杰.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交通工程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000(35):149-152
·
·
·
·
·
6. 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实践 [C] . 马凯 ,姜延 . 2018 年全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暨教学学术研讨会 . 20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