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时空观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进一步理解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走向,正确认识历史对于当下社会的实际意义,感知历史的魅力。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对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一、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存在的问题
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这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学生对于历史课程教学缺乏热情,这种感观会直接影响到对学生时空观的培育效果,尤其是初中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以感性为主,就会对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产生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内容,会消磨学生对于历史课程学习的热情。而且当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的娱乐,使得学生误认为历史应当是像古装剧那般具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诡谲多变的人物性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发现与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这种心理落差也会让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缺少热情。
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时空观 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难以理清事件的先后顺序,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能准确地记忆,缺乏使用地图的习惯[1]。这也是由于抽象性的时空观,对于具象性思维为主的初中生而言是一个较大的挑战,而且教师自身能力和意识对于时空观的培育难以落实到位。
除此之外,大环境下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视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较为功利性,缺乏由内而外,发自内心的趋向性,这就使得学生更加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这也是影响学生时空观培育的重要因素。
二、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
(一)善用历史时间节点,形成时空观念
任何历史的发生都有相应的人物、时间和地点,而他们是军事历史长河的一粟,他们与当时的社会特征、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数不胜数的历史事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事件的记忆颇为吃力,而且学生的思维是成碎片化的,无法将相关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性的概念,这也影响了学生时空观念这初步形成[2]。
以“夏商周的更替”为例,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代更迭的大致过程,通过简单学习甲骨文,激发学生探寻古文字的热情,制作夏商周三代的比较表和家庭亲属是喜表,总结和归纳商朝和西周灭亡的原因。教师播放视频《封神榜》的片段,请学生讲述里面的主要人物,说出他们生存的朝代,引出夏商周的知识教学。教师立足整体,将课程内容分为夏朝建立与制度、商朝的建立、西周的兴盛与制度,寻找三个朝代的时间节点,以三个朝代的建立和灭亡的时间点之间的距离作为朝代存在时间,以此串联具体的历史背景。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夏朝学习卡:夏朝的建立者是谁?他的经历下头之前是什么身份?他是如何成为部族首领的?什么是世袭制?举例说明。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是什么样的性格?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及文字史料,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夏朝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内容,制成知识卡片,并以相同的方式构建商朝和西周的知识卡。而且,教师可以构建鱼骨图,标注夏商西周的存亡时间,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填写这三个朝代的制度、重大历史事件、成就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形成时空观念[3]。
(二)结合具体历史史料,构建时空框架
历史的事实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与单调的历史事件相比,相关的史学资料的记载更加丰富,能够从当时的整个社会,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细致阐述事情发生和结果的必然性,以及人这个个体作为偶发性的因素,对整个历史事件的走向带来的不确定性[4]。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通过相关的史实资料帮助学生构建理念,并以此为依托设置专题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生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在探究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构建时空观念,促进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
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这一课包含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师开展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主题活动,围绕抗日战争的起始和结束帮助学生构建时空观念。教师借助数轴图,请学生在相应的时间段和时间点标明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原因、内容、意义,让学生更加清楚而准确地见证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掌握相关的历史发展进程。然后,教师可以仿照大事年表,请学生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制定表格,按照时间顺序填写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让学生见证中国人民为了反抗日本的侵略战争所做出的努力。比如,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918事变,1932年1月28日第一次淞沪会战,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77事变。全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17日庐山宣言,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22日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1938年3月14日台儿庄战役……在此期间,为了辅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大事年表,附加相关的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渲染环境氛围,让学生见证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苦难以及面临的恶劣环境,对比现在的美好生活,构建时空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立足实际时空条件,研究相关对象
历史的主体是人,它记载了以人为主导的事件和现象。教师的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记忆教材中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性的、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不断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5]。与此同时,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某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是不能单独拎出来进行讲学,而是要将其放置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让学生在不同的视角探究研究对象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以“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在讲解秦朝的相关制度之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秦始皇的认知和见解。对此学生各有看法,大部分学生没有说明是从何种角度上认识的,但总体而言认为秦始皇功大于过。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并不直接做出评价,而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并增加比如汉隋唐宋元明清的相对应策略,经过直观而形象的对比,引导学生从当代的角度看秦始皇的功过[6]。而后,展示秦始皇时期繁重的徭役、严刑峻法等,引导学生从当时的角度进行评述,最后将当代和现在两个角度对秦始皇的评价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对于相关历史对象的研究必须结合具体的施工条件进行客观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问题,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四)合理利用地理图册,强化时空观念
初中生虽然在年龄的增长下认知和见解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总体而言,思维单纯不够成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局限于教材中,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和理解,缺乏时空观念的提升。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特定时间和地点下的历史事件,把握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挖掘其中蕴含的隐藏知识,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7]。
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为例,教师展示明清两朝的疆域图的变化,直接导入课题。从地图的东南方向开始,展示抗击倭寇、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的相关文字资料及其图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台湾,让学生推测设置台湾府的历史意义。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回答道加强台湾与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但是对于东南海防的强化缺乏认知,教师适当地予以引导,联系农业与军事频道中关于海防的视频片段,强化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对国家安全的重视。而后,教师从地图的东北方向,展示沙皇俄国在我国黑龙江领域建立的殖民据点,展示清朝与沙俄之间的战争以及相关条例,借助文字史料展示你部署条约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自清朝始,中国各样的土地。之后,在地图的北方,教师展示明朝修建长城、清朝修建避暑山庄的图片,提出问题:明修长城清修庙体现了两朝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差异,请结合相关事实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整合相关的知识,结合史料进行回答,教师增加明清朝关于茶马贸易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明清两朝不同的国策。之后,教师以相同的方法在地图的西北、西部和西南介绍明清时期的制度、历史事件以及相关的管辖措施。而且,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展示清朝疆域及其势力分布图的变化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前行和完善,不仅要注重历史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基于此等背景,教师要培育学生的时空观,重视时空观的作用,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发展思维,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充分发挥时空观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文勇. 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2021(13):151-152.
[2] 朱蒙蒙. 基于时空观念素养的初中历史单元复习教学[J]. 教师教育论坛,2023,36(2):63-65.
[3] 俞辉. 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2(9):155-158.
[4] 钱丹华.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路径研究 [J]. 名师在线,2021(33):54-55.
[5] 孙爱艇. 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10):2583-2584.
[6] 徐静. 论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时空观的培养策略[J]. 互动软件,2021(8):1479.
[7] 林锦锋. 立足时空观念提升初中历史学习能力[J]. 新课程导学,2021(3):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