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小学生;音乐素养
正文
引言
项目化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它能够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音乐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音乐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问题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从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入手,对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以项目化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基本概念
1.1 项目化学习的定义
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围绕真实、复杂的问题或课题,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究活动。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公开的项目成果[1]。
1.2 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1)真实情境与问题驱动:项目化学习强调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提出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和解决。(2)团队合作与协作学习: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与同伴一起工作,通过分工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3)过程完整性与成果展示:项目化学习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从项目的启动、实施到最终的成果展示和评估。学生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持续反思和调整,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4)多元评价与反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化学习更加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最终成果的全面评价。这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评估。(5)跨学科整合与应用: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促进学科间的整合和知识的应用。
2 音乐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与评价标准
2.1 音乐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审美感知,这是音乐核心素养的基础,涉及到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学生应能够通过音乐体验情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艺术表现,这包括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创造力,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如演唱、演奏等,还需要能够通过音乐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音乐是文化的载体,音乐核心素养还应包括对不同音乐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尊重,这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音乐如何反映和塑造文化身份。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文学、历史、社会学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应注重情感体验和兴趣的培养,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其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强调实践性,即通过实际的音乐活动和表演来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中[2]。
2.2 音乐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
(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音乐核心素养的评价应涵盖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四大领域,这不仅包括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包括艺术表现能力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为了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评价方式应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音乐素养测试评价、技能表现评价、综合性艺术表演评价及过程性表现评价等,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3)评价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应仅限于结果的判断,而应注重过程的观察和反馈,形成性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4)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教师的主观评价外,还应鼓励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参与,以获得更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5)评价工具的科学性:评价工具应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属性,如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等,同时,评价工具应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6)评价目标的多维化:音乐核心素养的评价目标应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终身享受艺术美的能力的人。
3 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必要性
将项目化学习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程度,又可以对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培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它可以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设计适合他们的音乐学习项目,这样才能对每一个学生的能力进行准确的定位和重视,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可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音乐潜能,注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相关性,从而使他们的音乐专业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高。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上,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自主、协作中进行探究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通过问题驱动和情景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项目化学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视听进行刺激,激发他们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3]。
4 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激发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但是,新课程也相应地减少了音乐的传递,使得音乐自身的特征被忽视。另外,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观念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目前的教学状况是,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很差,枯燥、枯燥的课堂教学气氛不利于老师将重点知识的传授给老师。然而,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还在继续地进行着探索与完善,比如,体验式教学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它是一种将音乐教学与体验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方式,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素养。另外,老师们还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之中,从而培养出他们的音乐欣赏和美感,从而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基础知识与技能、音乐表达与创新、音乐鉴赏与审美意识、跨学科融合、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和运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都是小学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艺术素质和整体素质。但是,教育资源的短缺依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很多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老师都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另外,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施也不完善,这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制约。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状况是错综复杂的,尽管新课程改革、体验式教学等举措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但是,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学方式的滞后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老师们还需要不断地对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创新,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5 以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5.1 基于学科知识,设计项目问题
采用“项目式学习”作为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设计一个以“世界名曲欣赏”为主题的项目,让学生在研究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和创作背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掌握音乐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合唱、器乐演奏、游戏等多种方式,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例如,通过多声部合唱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对和声的理解和辨识能力,从而提升整体音乐素养。在音乐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宽敞明亮的音乐教室、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如书籍、光盘、乐器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4]。
5.2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项目学习
项目化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音乐项目。例如,学生可以组成一个乐队,负责作曲、编曲、演奏和表演等不同环节的工作,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构建良好的音乐素养培养氛围,消除学科歧视,营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营造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环境,加强领导的支持。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支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音乐教学可以通过融合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来增强艺术欣赏的效果,改善音乐节奏意识课堂。
5.3 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升学生素养
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和特长展示评价法等。这些方法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不断进步。例如,平时积累评价法可以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合作表演评价法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不断改进。此外,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和模拟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看法,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传授音乐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5.4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动画、声音结合的形式生动地讲授乐理中的五线谱,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画背景和文字介绍相结合,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视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电脑、智能设备等现代化工具,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例如,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趣味元素,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文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技术创建更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并掌握音乐知识。
5.5 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习时间
合理的课时安排对于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音乐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分段,在不同时间段内学习不同的内容,以此来保持教学新鲜度,确保小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音乐。例如,可以将每周的音乐课分为几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涵盖不同的音乐主题和技能训练,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然后进行声乐练习和乐器演奏。音乐教育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学习,还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课内外的音乐活动,促进他们对音乐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学习,可以在课后组织小型音乐会或音乐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5]。
结语
在项目化学习的背景下,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项目化学习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项目化学习强调联系性、实践性和团队合作,这些特质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实现更高质量的音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项百川.以项目化学习提升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12):0028-0030
[2]罗婷婷.以音乐实践培养小学生节奏感的策略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14):99-101 [3]洪礼然.数字化背景下提升小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实践研究[J].陶行知学刊,2024(1):46-49
[4]孙小妹.戏曲项目化学习模式下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4(1):95-97
[5]孙小会,潘佳佳.深度学习视域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106-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