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单元整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正文
引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得到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锻炼,也能够使小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下,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将教学重点放在零散知识点教学上,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对系统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使得其更加偏向于喜欢以单元整体视角进行语文知识教学。所以,面对这一形势,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也应当融合单元整合理念,从单元整体角度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在强化学生阅读理解和感知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使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高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单元整合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概述
(一)单元整合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的概念可以拆分为单元和整合两个词语来理解。单元是指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基本单位,同一单元内的不同课文通常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且契合单元主题,而整合就是将具有共同点的课文整合到一起。单元整合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将同一单元的课文进行整合,提取其中的关联点,对单元课文进行重组与加工,突出单元主题,并帮助学生构建以单元为单位的知识体系[1]。
(二)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将多篇课文进行组合,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宏观阅读思维,并具有更加良好的阅读体验。而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议题和整合与比较。在群文阅读议题选择上,教师应当提出与群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对该话题进行思考和议论;在群文整合与比较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不同课文信息整合到一起,并通过比较课文相同与不同的方式,对多篇课文进行阅读和学习。
二、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都是以单片课文教学为主,各个课时教学之间缺乏一定的关联性,在对同一单元内的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没有对相关的课文进行整合,使得学生在每节课阅读学习中获取到的都是零散的知识点,且都是依靠教师现有教学经验进行知识与技巧的传授,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一定阻碍作用,甚至会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负面情绪。面对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单元整合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从单元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多篇同类型、同主题的课文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的阅读效率得到提高[2]。
(二)有助于拓展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的纳元整合为基础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摆脱一节课堂只能够讲授一篇课文的教学模式,结合单元主题或是群文阅读目标,将多篇课文引入到阅读教学中,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让学生在群文阅读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产生更加深刻地感受,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发展[3]。
(三)有助于突出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引领着阅读教学活动,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统一化指导,使得学生缺乏表达自我意见和观点的机会,许多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问题也不敢提出,学生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影响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而基于单元整合视角的群文阅读教学,更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的学习。
三、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策略
(一)准确把握单元主题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需要转变传统思维模式,有意识地将单元整合理念引入到课堂当中,通过将多篇课文进行整合的方式,突出主题,使学生对单元主题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而单元整合理念的引入与群文阅读教学正好相契合,可以将多篇课文作为教学材料,可以避免学生对单篇课文产生片面的理解,使学生从综合性的角度对多篇相关联的课文进行综合理解,借此方式帮助学生跨越课文的边界,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4]。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含《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三篇课文以及《寒食》、《迢迢牵年星》、《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民风民俗”为人文主题,通过三篇课文和三首古诗对不同地区的节日丰富和民族习惯等进行介绍,教师在对本单元进行教学的时候,则可以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三篇课文放在一起进行阅读教学,通过整合单元内课文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阅读这三篇课文,并对课文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借此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三篇课文之后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不同地区、不同节日的民风民俗等进行学习,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树立文化认同感和自信感,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5]。
(二)创设多样教学情境
在现代化技术不断发展中,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不但可以增强阅读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也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将语文知识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对其理解和吸收,强化课堂学习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合理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以单元整体思维阅读课文,完成群文阅读学习。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包含《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主要是以叙述事物为主。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情境,为学生呈现出每篇课文描述的场景或画面,让学生感受每篇课文描述的画面,并对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感知。之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活动,引导学生对每篇课文的脉络进行梳理,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并通过建立表格的方式,让学生将三篇课文的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真正地从单元整合的角度顺利完成群文阅读教学[6]。
(三)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都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二者也具有相互依赖和促进的关系,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阅读学习作为获取知识的方式,写作学习作为运用知识、表达想法的方式,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并为学生提供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所以,基于单元整合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对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使用,借此使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主要傲寒《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基于单元整合视角,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本单元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两篇课文进行阅读,重点体会两篇课文中表达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对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读写结合教学法融入其中,让学生结合在群文阅读中总结的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完成以“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主题的作文写作,让学生对积累的写作素材、掌握的写作方法等应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得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高,也可以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延伸阅读教学课堂
基于单元整合视角,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群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对阅读课堂即兴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独立阅读、自由阅读中对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理解,并得到思维视野上的锻炼和提升,让学生将自己阅读的内容和自身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应用。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讲解完毕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在课余时间阅读鲁迅作品”的任务,将阅读课堂延伸至课后,并预留一节课的时间,专门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或文本,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本单元内容具有一定关联,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也更容易实现思维的发散,对阅读材料产生个性化理解,也能够对其中的主题和内涵产生深入了解,也对“鲁迅”更加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合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也具有显著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实现单元整合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的融合,基于单元整合视角开展小学语文群文教学活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丰富和创新,并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和任务,让学生的阅读欲望更加强烈,在阅读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付登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4,(08):94-96.
[2] 张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4,(10):48-50.
[3] 王玉梅.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途径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4,(05):49-51.
[4] 高洁.学习任务群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4,(05):13-15.
[5] 成永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4,(14):86-88.
[6] 强锐.小学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4,(06):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