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创设与实施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张玉怀

桂林市辰山小学,广西 桂林 541000

摘要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小学教学中,需要落实校本课程理念,加强以学校为基础的区域性教学设计,从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文探究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创设与实施。


关键词

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区域特色

正文


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理念的发布及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教育中同样都是如此,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劳动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日益落实中,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立足劳动课程核心素养培养,因地制宜开展有实效的劳动课程教学,提升劳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设计。”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其基本定位是以兴趣为主,目标是发展学生个性,强调过程而非结果。在劳动教育日益重要的背景下,学校应立足于自身的区域特色创设符合学生需要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作用

进入新的时代,劳动教育的作用、内涵和意义得到了全新赋予。只有更加重视劳动教育,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在小学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意识。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劳动的魅力,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进而主动参与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有助于学生自立自强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校本课程是学校自己设计的课程,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深度延伸,打造课堂教学、校本教学深度联动的育人方案。劳动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点,而且不同学校的劳动教育也有着不同的情况。因此,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小学劳动教学,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劳动资源和场地,促进学生劳动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创设与实施策略

立足区域特色,创设趣味劳动环境

兴趣一直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充分趣味的生动课程往往能够适宜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想象力的性格特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1]。保尔·朗格朗说过:“所有教育和教学不能逃避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规律,那就是兴趣。如果学习使人有兴趣,就必须能满足某种欲望。如果学习者乐于做出努力和拿出其全部力量,那么目的就必须是明确的,结果也必须是值得通过努力取得的。”小学劳动校本课程也要充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用兴趣来引导学生劳动,并从学校区域特色出发,创设趣味劳动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体验劳动。区域特色是学生所处地域空间中所特有的教学资源,可以是校内的教学特色资源,也可以是校外的辅助教学资源。在校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要充分收集学生的兴趣,打造具有特色的劳动场所,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劳动的兴趣油然而生,劳动素养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学校可以利用校内的花地、菜地和具有特色的民族苗圃,让学生在其中自由进行劳动。通过立足区域特色,创设趣味劳动环境,可以使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劳动技能,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创设与实施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民族苗圃花地菜地等区域特色资源,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劳动。比如,在校本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花地里种花,给花朵浇水,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感受劳动的魅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到菜地里种植蔬菜,体验收获的喜悦,并体会农民伯伯的不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内的民族苗圃种植基地中,种植出各具特色的民族苗圃,让学生在劳动的同时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在民族苗圃的劳动中,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苗圃中栽植了不同的植物,形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的参与劳动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并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策划主题特色课程,培养学生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养成了劳动习惯就能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在生活中自主参与劳动,进而实现真正的成长。在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创设与实施中,学校和教学都要重视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培养并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停留在教室里。在校本课程中,要注重用富有实践性、思想性、创新性的主题特色劳动课堂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养成优秀的劳动习惯。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校园区域特色,设计具有吸引力的主题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比如,教师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创设“小小园丁”、“手工艺大师”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主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要学习的劳动技能,使劳动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也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开展一日生活活动。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一日生活中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主题特色课程的策划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通过融入趣味性和创意性的元素,如小型劳动比赛劳动作品评比等,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劳动习惯。教师也要结合区域特色,主题课程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劳动教育更具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在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学校可以结合主题特色课程来进一步实施校本课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教师可以结合环保的主题,开展一个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收集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和旧材料,然后,共同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在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制作的小作品陈列在活动室让师生共同欣赏,让学生体验到劳动成果得到赞扬的满足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分享。教师也可以开展“一生生活活动”的主题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们在一日生活中自己能够整理床铺、打扫卫生、收拾书包等。教师也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和学生一起整理教室、擦桌子、打扫卫生等。通过这样的主题活动,学生能够逐渐热爱劳动,养成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家校社合作,共促劳动教育发展

校本课程依赖于学校自己的力量,但很多时候,校本课程的建构需要整合教学资源、创新课程设计,课程开展有着一定难度。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也面临资源相对匮乏和家庭教育配合等挑战。由此可以,单单依靠学校本身的力量,劳动校本课程的建设可能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因此,学校要灵活变通,加强家校社合作,共促劳动教育发展。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劳动教育,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劳动教育计划和实施情况,积极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加以支持。家长对学生参与劳动的反对很大程度上给开展劳动教育带来的阻力,通过家校合作,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让家长明确到核心素养下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进而让家长对此加以支持,从而变阻力为动力[3]学校也要立足区域资源和当地社区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劳动教育平台和资源,如开展社区劳动服务等。这样的合作可以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劳动能力。通过家校社合作,学校可以更全面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家长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劳动教育情况,社会资源的参与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多样化的劳动体验,共同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基于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学校可以谋求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作,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让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更加充分的保障[4]。教师可以在课程中设计家庭服务内容,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孝亲、敬老”的美德思想,教师也和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让家长根据实际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一定的劳动量,同时也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学生一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校本课程中结合区域特色社会资源添加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家庭、社区组织的助老助残、绿化美化公益劳动,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评价劳动成果,完善评价体系

小学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并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来激励学生在劳动素质的提高中收获劳动成果。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同时,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物评价等多种形式。这样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5]

例如,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中可以设置一个评价环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因素和学生的劳动成果来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给学生颁发一些小奖励,如笔记本、铅笔、橡皮等,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结语

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实施小学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区域特色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创设与实施并提出了具体策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学生热爱劳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廖文,文小武.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星歌课程”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3,(04):30-33.

[2] 李润萍.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05):13-15.

[3] 张慧.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路径研究[J].学苑教育,2022,(32):44-46.

[4] 魏群.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少年农学院”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5):35-36.

[5] 张玉.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