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理念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探讨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肖金有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白鹅中心小学 江西 会昌 342600

摘要

随着21世纪教育背景下,STEA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理念逐渐普及,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也须积极调整以满足时代所需。在此背景下,以STEAM为核心,对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新型融合将创新地整合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释放其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本研究将从STEAM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其理念贯穿到小学语文课程中,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出实效。


关键词

STEAM教育;小学语文;跨学科;目标融合

正文


1 STEAM教育理念概述

STEAM教育理念是一种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五个学科相互融合与整合的教育创新模式。该理念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和跨学科协作能力,以适应当代经济、科技发展及劳动市场的需求。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学生能更好地链接和应用各个学科知识,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培养多领域的专长和综合素质。STEAM教育强调实践应用和团队合作,能够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现象,提高动手实践和动脑探究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各种项目设计、发起创意实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实践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高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STEAM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运用多元思维,发现和连接知识领域的规律,并进一步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社会实践中,STEAM教育也着力于培养优秀的沟通与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和知识融合到整个团队的创新过程当中,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实践STEAM教育理念,我们能够培养具有创新、协作、探究、问题解决能力的新一代青年,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成长和适应未来社会具有重大意义。STEAM教育理念有力地推进了教育领域的革新,为培养未来领导者和创新精英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2.1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个体差异与兴趣引导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以老师为主导,过分强调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以填充内容为目的,偏向于对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阐述,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缺乏对学生不同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创造力发展受限。此外,该模式对学生的固有认知能力依赖过重,忽视了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得个人潜在能力难以得到充分挖掘与发展。

2.2教学评价过于偏重成绩,忽略过程与素质培养
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考试成绩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倾向于过多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与此同时,学生也容易受到分数的压力,过分注重考试技巧,导致学习舍本求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培养严重受限,学习过程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

2.3教学资源利用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实践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本、教材以及老师的讲解与指导。然而,这种依赖于纸质教材和教师个体经验的资源配置方式与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相去甚远。缺乏多媒体素材、网络资源及实践性活动的运用,使得教学内容陈旧、表达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缺少现代技术手段的支持,教师往往难以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抽象概念,从而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另外,在这种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的背景下,实践性及创新性活动易被忽视,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与能力培养。

3 STEAM教育理念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路径

3.1目标融合:理念引领,动态生成

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目标融合的关键在于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诸学科的精神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实现各学科间的互补与拓展。在目标设定方面,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和技能教授,而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具备创新精神、探索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善用创新性教学策略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互动交流和整合运用。以《海底世界》为例,这是一篇介绍海底奇妙景观以及丰富资源的科普文章,旨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师可以巧妙地调动STEAM学科间的共同之处来实现教学目标。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章内容,从认知海底生物等科学频道和其他网络资源中搜集大量海洋文化知识以供课堂分享。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的生态系统、海洋环境及保护措施等多元领域知识,尝试将科学、艺术、自然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语文学习体系中。例如,引入地理科学,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借助生物学,展现海洋生物的丰富多样。再从美术角度出发,学习与海洋有关的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背景。教师还可以组织通过模型制作或绘画活动,引导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再现文章所描绘的海底世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同学们的作品可以集中展示,鼓励交流与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创作、合作、沟通能力。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能获得关于海洋的专业知识,还会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方法,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这样一节富有创新的语文课程,将有力地将STEAM理念融入传统语文教学,有效推动学生全面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3.2内容融合:突破文本,拓展路径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内容融合,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打破传统文本教学的局限,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多元的知识体系。为实现各学科间的内涵理解和互补共生,教学内容需拓宽知识边界,将科学、艺术、历史等学科知识纳入语文学习过程。例如,在分析古代诗歌时,教师可与美术、音乐领域合作,借助多学科资源,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这种跨学科融合有助于使语文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认知需求,丰富学科内涵,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全面素质提升。例如,《岳阳楼记》这篇描绘岳阳楼美景的文稿,通过介绍岿然不动的高楼,让读者领略纵横捭阖的楼阁风光,全文充分体现岳阳楼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岳阳楼照片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的岳阳楼图像,同时展示不同时代、地域的建筑作品。接着,邀请民间文化和地理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从环境、风土人情、建筑结构以及材料来源等多方面理解岳阳楼的独特之处。为深入体验中国古代建筑精神,学生可以创作一副岳阳楼的立体模型,利用3D打印实现构思。在其中,学生需要了解民间传说,分析楼的设计特点,探寻文化背景,还要模仿历代名声的高楼描绘手法。最后,组织一次微型沙龙,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校内外同学分享,以鼓励对其他传统文化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利用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方式,学生在感受岳阳楼文化韵味的同时,也能够充分了解和学习相关历史、地理、建筑知识,提升科学与艺术素养。而这个例子也显示了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融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全面的素质进步。

3.3技术融合:情境体验,直观感知

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过程中,情境体验与直观感知在技术应用方面具有核心地位。通过教师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 (AR) 等先进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体验,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以情景化及直观感知为教学导向,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掘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从而培养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以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陶罐与铁罐的性质和特点,同时让这个故事更具趣味性,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首先,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关于陶罐和铁罐的制造工艺、材料特性、优缺点等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陶罐与铁罐的寓言故事的动画视频,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接下来,教师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一个古老的制陶工、铁匠的日常工作场景,并邀请学生通过虚拟现实眼镜身临其境地观察陶罐与铁罐的工艺制作过程。学生可以在VR环境中通过操控模拟工具亲自尝试制作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增加了古今文化对比的深度和趣味性,也让学生能够在直观感知中领悟到陶罐与铁罐各自的特性和优劣之处。此外,在课程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设计一场陶罐与铁罐相互碰撞的互动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陶罐与铁罐在碰撞后产生的现象。这将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应用故事中的道理,增进其对语言表达和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结合STEAM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情境体验与直观感知,教师在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创新、多元的学习模式与环境。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所需的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成果融合:融通共生,携手并行

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通与协同发展。基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及创新合作,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学生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所展现的应变能力与创新精神。在促进各学科相互支持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注重策略调整,并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构建了一种开放性、多样化、互动性的学习环境。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掌握实际知识的同时,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认知结构,奠定深厚的跨学科思维基础。以三年级语文《荷花》这节课程为例。在语文课上,教师利用信息化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深入荷花丛现场,借助美丽的诗句和文字描绘,让学生沐浴在荷花的形态美、色彩美和动态美之中。学生仿佛与荷花共融在了大自然的美中。接着在数学课上,教师巧妙地将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融入到荷花为背景的实际应用题中。例如:设定一个问题让学生计算荷花池中荷花数量、已知面积计算荷花丛生长位置等。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荷花的认识深刻了,同时体验到跨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结合教学实践的举措,丰富了课堂内容,挖掘了学生的潜在兴趣,使他们在多种学习背景下更加自如地行进。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跨学科思维的逻辑关联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与整合能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具体知识,而且锻炼了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认知结构,为未来跨学科的学习与创新创造了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目标融合、内容融合、技术融合和成果融合等路径,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素质。这一过程既有利于丰富学科内涵,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广大教师能有意识地把握STEAM教育理念,努力推进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现代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薛晓梅. STEAM教育理念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探讨 [J]. 考试周刊, 2024, (19): 29-34.

[2]邱志凯.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融合路径 [J]. 教学与管理, 2024, (11): 48-51.

[3]常丽萍. STEAM教育理念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的思考 [J]. 第二课堂(D), 2024, (02): 14.

[4]张丽霞. 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J]. 名师在线, 2024, (04): 32-34.

[5]郭喆. 跨学科融合视角下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融合教学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4, (01): 116-119.

[6]杨秀芳. STEAM教育理念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究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 (11): 16-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