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路径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严小红

龙岩技师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摘要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机械类制造及操作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先锋与主力。国家、学校也顺应主流,逐渐注意到机械类专业课程,发现到其中的优势与不足。机械化社会大幅度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综合国力。对于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探索,本文将从发现教师现今授课的不足点、学生学习重心问题、教学与学习各方面融入“教学做合一”从而改善现状作一些策略探讨。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

正文


引言

“实践出真知”“理论要联系实际”,离开现实的理论不过是一纸空谈,机械类专业课程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机械是用于现实中的,是各类项目中的重中之重,既实用又精密,故而机械类专业不能仅仅注重书本课程教学,更应该注重的是实践。现今机械类专业正面临部分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化,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将真正的技术传承下去。所以,在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中探索出“教学做合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技能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机械专业毕业生将来要能够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能够对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高技能人才则要能够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目前在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很多老师存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学生技能培养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机械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会很弱,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越发低下逐渐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失去热情此外,很多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实训工作,校企合作开展的不够积极,学生不能在企业进行定岗锻炼,这也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单一

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丰富的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中熟悉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以及电气控制技术等专业实践课程。鉴于机械专业讲求实用性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技师学校学生的特点,将情境教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型教学以及项目教学等融入课堂之上,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将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模式通常为教师讲解重难点内容、学生端坐听讲、提问和实操的模式,整个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学生专业技能很难提高。

二、"教学做合一"理念下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路径

(一)创新课堂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素养

“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下,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知识时不仅要紧贴教学大纲,而且要对内容有所创新,让所讲内容与生产实践多融合,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独立动手或者向其他同学、小组请教的方式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与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从原材料到机械产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生产纲要和生产批量外,为了发展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可以将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分析过程讲给学生,以轴类、箱体类、拨动杆零件为例,分析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全部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不仅了解机械零件的具体制作过程,而且能够对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等有充分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向企业管理层靠拢,提高就业的广度。

(二)项目驱动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结合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应该立足学生实际,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重视对他们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项目驱动教学以具体项目为依托,让学生在完成机械项目的过程中经历思考、质疑和论证等过程,可以让学生不仅懂得机械的原理,而且能够学明白、学深入,提高就业能力。比如结合智能机械发展的良好前景,教师可以将企业中一些应用较广的项目纳入教学中,像“天然气压缩机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项目,项目内容涉及压缩机的实时监控、故障分析、故障诊断三个部分,属于一个系统的实践工程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该项目的前期分析与需求、研发内容、主要技术路线、软件模块组成与功能等展开项目性的探究,组建液压传动、自动控制和程序软件开发三个子方面的团队,每个团队3-5名学生,团队成员通过相互合作探究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项目驱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机械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三者进行了融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三)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和评价,提高学生工程实际能力

传统的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以课堂理论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很少接触企业中真实的机械零部件,教学不够直观,学生学习效率很差。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到企业中进行定岗实习,了解企业中各种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参与到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诊断中,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直观,对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比如在专业实践课《液压和气压传动》的教学中,可以让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都参与进来。理论教师负责液压和气压传动理论部分内容,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基地进行实训操作,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学生实训中,对于实际生产中用到的技术,比如多执行元件控制回路、气源装置及气动元件以及气压传动系统实例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可以快速的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也要共同制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建立涵盖专业技能、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创新精神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具体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在现场学习中的表现和项目成果。二是,相应岗位职业资格践行情况,主要是对技能的评价。三是,现场学习中对突发机械情况的处理措施,包括准确度和快速性,主要衡量学生的现场应变能力。通过积极的开展现场教学及评价,弥补了传统教学忽视对学生有效评价的弊端,能让学生之间做到取长补短,深入学习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程。

(四)任务型教学,增加学生竞争感

当前就业形式比较严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将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对待,突出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任务型教学是在“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以小组合作为模式,学生的思维、直觉和想象会相互碰撞,产生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学《机械CAD》相关专业实践课程时,可以这样设置教学过程:①创设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CAD设计任务。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将CAD设计资料构建成微视频,学生自主查看和学习,让知识快速生成。③分配学习小组,各自分配任务,组员之间相互促进,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效率。④教师引导小组总结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各种疑难问题进行讲解,比如三维图形的制作、UCS建模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学生的看图方法和绘图技能。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将“活动、任务、操作”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有意义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任务中形成一定的紧迫感,在完成任务后产生成就感,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提供动力。

结束语

综合各项分析,实践在机械类专业的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机械类专业的学习,实践性是极强的,针对专业的特殊实践性,国家需针对此作出措施,各大高校也需针对此进行课程结构的改变,充分应用“教学做合一”,注重创新型和能力型人才的双培养,接轨现有的智能AI技术,将机械类发展全面化,发展新兴人才。祖国未来的花朵则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顺应科技的变化谋求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在未来使机械类事业进一步发展,以自身的科学技术之力带动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欢.“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在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时代汽车,2021(05):51-52.

[2]石勇.汽修专业课改践行“教学做合一”助推行业发展[J].内燃机与配件,2021(04):246-248.

[3]杨坚.浅析中职机械专业实训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J].科学咨询,2020,000(006):118-119.

[4]王岗.精准教学 课堂诊断 探索诊改——职业院校机械专业课堂教学诊断实践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9,404(09):55-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