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幼儿行为的观察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许敏

高邮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 扬州 2256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教学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幼儿教育,需要幼儿园发挥好教育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低结构材料能激发幼儿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创设低结构材料区,投放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并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使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进行自主思考与创造,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故本文将从现状和问题、主要行为、主要指导要求三方面浅析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幼儿行为的观察研究。


关键词

低结构材料;幼儿行为;观察研究

正文


引言

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是指幼儿园室内或者室外的一个区域,其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包括报纸、纸杯、积木、橡皮泥等等,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大胆表现。低结构材料区是幼儿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区域,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思考,注意观察幼儿都存在哪些行为,进而发现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从而改进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出低结构材料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幼儿园低结构材料使用和投放都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调动幼儿好的创造行为,对幼儿成长造成不好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想法、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贯彻落实家园共育的理念三方面出发,为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幼儿行为的观察研究提供几点建议。

一、幼儿园低结构材料运用现状和问题

(一)材料使用方式较为单一化

现阶段幼儿园实行小班教学,在这种教学制度下,为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提出比较多的限制,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放低结构材料,导致教师必要的教学时间被不是很必要的事情浪费掉,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低结构材料区,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时,普遍存在材料使用方式单一化问题,不具有灵活性和层次性,使幼儿在游戏时,无法发散思维,甚至会因为长期使用同一材料进行同一个操作而产生消极情绪,一定程度上会让幼儿对区域内的材料失去兴趣,不利于提高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主动性,幼儿行为也受此影响,营造一种消极的游戏氛围。

(二)材料投放存在不合理现象

低结构材料获取比较方便,但是投放却是一个需要详细规划的事情。目前低结构材料区域的材料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投放时缺少一定规划,没有对材料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整理,导致区域内的材料比较杂乱,使得幼儿不能准确找到自己所需的材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与幼儿缺少必要的沟通,一般情况下幼儿与教师会一起收集各种低结构材料,但是在实际投放时,教师只是将材料直接放在低结构材料区,没有与幼儿进行沟通,导致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材料进行游戏,甚至在游戏后的收纳整理阶段出现问题,不知道将材料放在哪里,使得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的行为并不如理想中如意[1]

二、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幼儿主要行为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资料,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中主要包括七种行为,分别为:构造、象征、探索、无所事事、无目的摆弄、嬉戏、冲突。幼儿不同的行为代表不同的游戏状态,应该引起幼儿教师的关注,进而从幼儿实际情况以及低结构材料区的材料种类以及投放等因素出发,完善相关教学方案、游戏开展计划,为幼儿提供更为优质的低结构材料区,激发幼儿积极性,促进幼儿成长。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的行为主要包括七方面,教师需要进行深度探究,明白各种行为的总频次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根据教师观察以及文献资料的结论,可以发现构造行为是出现频率最多的,嬉戏行为出现最少。除此之外,从年龄方面可以发现,小班象征行为低于中、大班,而无目的摆弄行为高于中、大班,大班构造行为低于小、中班,而冲突行为高于小、中班。从性别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男生嬉戏行为高于女生。幼儿教师需要多观察幼儿的行为特征,进而研究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投放不同的材料,有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多进行好的行为,减少无所事事和无目的摆弄行为[2]

三、幼儿园低结构材料的主要指导要求

(一)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想法

幼儿已经具有主观意识,教师空洞、重复性的说教很容易让幼儿觉得无趣,进而对教师存在一定不认同感,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与教学指令也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幼儿教师应该多了解幼儿的实际身心发展情况,根据幼儿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设计游戏活动,使具有差异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低结构材料进行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针对目前低结构材料区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的解决措施之一就是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想法,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幼儿可以选择低结构材料的种类和玩法,激发幼儿积极性,尽量避免无所事事和无目的摆弄行为的产生。

例如:在低结构材料区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不需要为幼儿指定游戏所需材料以及游戏开展形式,给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观想法。当幼儿选择积木后,可能会拼搭一些常见的事物,教师这时候可以对幼儿进行一定方向上的引导,发散幼儿思维,使幼儿进行想象,在不影响幼儿主观思维前提下,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能够将积木玩出新的花样。原本单一、枯燥的积木会变得有趣起来,实现一物多玩,也不会因为长期玩积木而产生厌烦感,使幼儿每次玩不同低结构材料时都能有不同的体验和惊喜,对幼儿整体行为表现具有好的影响。

(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

幼儿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引导者,不仅需要帮助幼儿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还要保障幼儿的安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参与者。针对目前幼儿教师投放低结构材料相对混乱无章的问题,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积极参加教学研讨会,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掌握高效教学技巧,为幼儿合理规划低结构材料区的各种材料,方便幼儿找到自己喜欢的材料,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对低结构材料进行创造,向着构造行为发展。

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性地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幼儿营造好的游戏氛围。首先,教师应该通过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的行为进行深度分析,发现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进而优化游戏流程,使幼儿可以在低结构材料区顺利开展游戏活动,行为表现良好。教师需要明白自身任务,将低结构材料区打造成幼儿喜欢、有趣的区域,采用幼儿喜欢的方式投放相关材料,以便幼儿能及时发现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制定详细的投放计划,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投放效率,也能引导幼儿行为的转变,提升幼儿对材料的兴趣,使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三)贯彻落实家园共育的理念

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幼儿行为是变化的,教师正向的引导很重要,除了教师,对幼儿成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幼儿的家长,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能为教师带来教学便利,使幼儿的行为习惯从多方面呈现在教师面前,让教师可以总结幼儿在低结构材料区的行为,进而开展符合幼儿行为习惯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进行沟通,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也能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幼儿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家园共育。在家里,幼儿也能使用低结构材料进行游戏活动,家长应该与幼儿一起创作幼儿想要的事物,比如用纸盘、纸杯制作楼房等等都是需要家长与幼儿一起完成的。家长将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告知教师,教师结合幼儿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在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的行为表现,能够发现幼儿行为习惯,进而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行为的转变,使其能养成好的行为,避免一些不好行为的发生[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已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事情,对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能够开展丰富且高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综合、全面发展,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能够养成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为以后学习与生活打下好的基础。幼儿教师想要使幼儿得到全面的教育,就需要借助低结构材料区的材料开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在这些特殊“玩具”中拓宽思维,促进幼儿间的交流,表达能力也能有所提高。幼儿教师借助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成长时,需要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改正材料区存在的问题,为幼儿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各方面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小红,林菁.幼儿园低结构材料区幼儿行为的观察研究[J].幼儿教育研究,2020(06):25-28.

[2]魏小红. 幼儿园室内低结构材料区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9.DOI:10.27019/d.cnki.gfjsu.2019.000979.

[3]刘晨. 幼儿园大班建构区低结构材料运用现状及对策[D].江西师范大学,2020.DOI:10.27178/d.cnki.gjxsu.2020.0009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