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教学方式实施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教学
正文
引言
幼儿园为幼儿学习和发展重要途径,在进行科学教育时,教师要注重结合幼儿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相对应的科学知识,不断地提高幼儿当前的综合能力。将科学探究和科学情感进行相互的结合,逐渐地增强幼儿对周边自然现象的感知能力和科学认识,进一步地提高其科学素养,凸显游戏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形式的单一
虽然幼儿园在以往教学中实施的科学教育,但是从实际实施效果来看,还无法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在实际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的特征。例如一部分幼儿园会受到教育小学化的影响,在开展科学教育时,只是将理论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幼儿,幼儿在获取生活经验和知识方面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聆听进行知识的学习,但是教师所实施的教育方式太过小学化,不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和学习规律,影响幼儿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一部分幼儿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喜欢尝试和探索新鲜的事物。但是在班级教学中,教师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幼儿并没有认识到科学学习的乐趣,逐渐地会丧失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进入到恶性循环中,无法凸显科学教育本身的优势,限制幼儿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太过注重教育结果
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主动地培养幼儿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并且获得探究知识的体验情感,具备初步的科学素养以及探究能力,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缺乏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在班级教学中,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时要利用科学教育本身优势符合幼儿当前认知特点,引导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深入地探究以及观察,不断的丰富幼儿当前的学习经验,养成正确的科学思维[1]。但是在实际科学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加强对幼儿理解能力的深入性研究,所提供教育素材也不符合导致幼儿的理解能力,使幼儿对教师所提供的科学探究素材存在着抵触的情绪,并且在探究时也无法快速地发现自身在操作能力和探究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也没有配合着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导致幼儿的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很难得到全面的提高,无法突出科学教育本身的优势。
(三)评价的片面
幼儿阶段每个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科学教育中,为了逐渐地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教师要完善整体的评价模式,及时地发现在当前科学教育中所存在问题,优化整体的教学思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但是在当前幼儿语文科学教育中一些评价方式太过片面,例如教师采取统一标准来要求不同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并没有关注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同时评价内容太过局限,很难唤起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的积极性,导致科学教育无法正确的实施。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方法
(一)营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较为突出的,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后,幼儿会不自觉地投入到整体的学习探究活动中,不断增强幼儿当前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当前科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周边游戏环境的准确营造,将趣味性和科学性融入其中,不断地提高整体的科学教育效果[2]。在营造学习环境之后,教师要将学习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值得注意的是在筛选学习资源时,要符合幼儿当前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营造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完成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不断地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游戏,让幼儿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园区内专门开辟一片农田,让幼儿观察不同季节下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教师在进行植物栽植时可以让幼儿进行全面的观察,在观察之前要让幼儿了解栽培的要点,也可以让幼儿亲身到农田中进行操作,使幼儿能够在掌握植物生长规律的基础上,了解农民伯伯在种植时的辛劳,通过科学的意识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在游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身的感想进行完整地记录,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教师也可以向幼儿提问怎样能够帮助植物的健康生长等等,让幼儿深入到现实中进行全面的观察,再配合着幼儿园农田的情况进行深入性的学习,通过反复的验证和推理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还有助于让幼儿更加贴近于生活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达到开发幼儿智力和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植树活动,根据植树活动定期举办科学讲堂,让幼儿能够结合自身在植树中的一些感想,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科学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幼儿了解更多植物类的科学知识,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丰富的体验,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以及水平。
(二)增强游戏活动的延伸
科学知识包含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的特征,教师在班级教学时要紧紧地把握这一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每个幼儿能够积极地配合教师,在广泛而丰富的知识下加深对科学知识的印象,不断地提高幼儿当前等科学思维。
例如,教师要将科学游戏扩展到幼儿的动手操作中,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实施“变废为宝”主题活动,首先要让幼儿深入到生活中搜集在身边可回收的旧物,例如纸板和塑料等等,在完成材料收集之后,教师要让幼儿将收集到的材料放置在游戏的共享区域,成为游戏活动重要道具。在完成这一部分操作之后,教师将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想象能力,利用其他幼儿所搜集到的材料制作自己想要的物品,例如可以制作家中的收纳盒或者是教室中的装饰物等等,让幼儿通过变废为宝和董栋操作,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必要性,充分的了解废旧物的价值,这样一来能够全面地激发幼儿当前的创造意识,在活动中了解珍惜资源的价值,促进幼儿形成完善的环保意识[3]。在幼儿制作时教师可以开展比赛教学模式,看看哪个幼儿的变废为宝作品非常地成功,不断的激发幼儿参与到动手操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动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
(三)紧密贴合幼儿生活
在科学教育中,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并且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这一教学目标离不开和幼儿实际生活之间的广泛连接,融入更多生活案例,逐渐地培养幼儿当前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下雨天或者是在冬天一些幼儿会在玻璃上哈气之后画画,对于幼儿这一行为教师不要进行太过干预,要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在班级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行为来开展后续的教育活动,教师可以询问幼儿为什么在冬季或者是下雨天玻璃上可以写字,玻璃上的水是怎样来的?在为幼儿提出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受到生活中进行反复的实验之后,再观察在冬季玻璃上出现雾气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幼儿能够对这些科学现象进行深入性的了解。在进行一段时间教学之后,教师要让幼儿试着在班级中说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勤思考和感悟能力。在幼儿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为了使幼儿能够精准性的掌握这部分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利用多媒体向幼儿播放水雾形成的动画,使幼儿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深化对这部分科学知识的印象,在游戏教学中逐渐地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逐渐形成完善的科学意识。
结束语
幼儿活泼好动,通过游戏化教学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当前科学教育中,教师要通过游戏教学方式,不断的开阔幼儿当前的科学探究思路,充分地挖掘周边的学习资源,把握科学教育的内涵,根据幼儿当前的学习兴趣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科学教育活动,多方位地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帮助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荣华.浅析幼儿园科学教育游戏化的实施策略[J].好家长,2019(59):85.
[2]杨洛娜,李洪屏.幼儿园科学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90.
[3]李玉华.游戏化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8(10):126-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