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性分析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刘晓燕

保定市中华路小学 071000

摘要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科目的教学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性,已成为众多小学美术教师讨论的焦点。小学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其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画技,还可以使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感受到所表现出来的“美”,并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效能,对于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非常有意义。文章从目前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出发,对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性的提升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有效性

正文


引言

传统美术教育过于强调学生画技水平,忽略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以全面发展为中心教育目标,对各个学科都提出了积极改革措施,把培养核心素质的培养纳入到课堂中,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内容多姿多彩的科目,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的感觉,并使掌握一些基本绘画技术。可见,小学美术课在指导学生思想发展和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小学教师要积极地进行相关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有效性。。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和家长美术课堂关注不够,认为美术学习仅仅是一种兴趣类科目,而学生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语、数学、英语等几个重要科目上。父母一致认为美术就是浪费时间,耽误孩子学业。同时,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化美术考核,缺少严格考核标准因此,学校并不会在美术课程上投入太多资金,也不会在美术课程上投入太多精力。此外,教育界对美术课程关注也很少。语数英等各大科目,每年在教研方面都会得到资助,但美术专业经费却很少,这也是影响到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因素。上述因素都是影响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这种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质量不能得到保障。

二、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依托教学内容,重视因材施教

小学美术对小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画面色彩丰富,如油画十分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要高于其他科目。所以,将因材施教应用于小学美术教育中,对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材中每一章内容都不尽相同,实施因材施教,教师主要按照教材的不同章节,设计出不同教学方法,从而体现出各章节艺术魅力。

比如,在开展《地球的新生》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按照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将搜集有关全球环境保护的各类图片材料,利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由教师向学生提问“请同学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片,看看下面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环境问题?”。其次,在发现环境问题后,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想像力。此外,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活动,将从空气污染、环境污染、水污染等方面出发,指明相关环境问题已经对群众生活构成了巨大威胁,到处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及砍伐树木的形象不仅不文明,还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接着,教师为学生提出美术创作要求,要求学生绘制一幅保护地球的画作,让地球重获新生。学生通过画画,感受到了环保意识,体现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魅力,切实增强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性

(二)落实分层教学,培养综合能力

为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不妨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有不同需求,这样才能减少美术教学难度,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小学《身边的设计》教学时,教师首先展示了设计魅力,并指出“设计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们的生活将会因设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因此变得更加简单、合理、科学,且具有艺术感。如,教师可以提出设计需求,要求学生依据设计需要,设计出更加科学、艺术的“垃圾桶”,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设计和创造的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开始了分组讨论,制定了一个设计计划,绘制了众多漂亮图案,然后解释了自身想法。然而,在艺术理解和创造力方面,教师给中低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分配了不同的任务,让那些没有创造力的学生去画自己想要的画,让有创造力却还不会画画的同学,把自身想法写出来。最后,引导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小组,共同完成自身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组织和培养学生自信心,从而使美术的魅力得以体现。

(三)结合时代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自从新课改实施后,作为一名全过程参与到课改中的美术教师,深刻地感觉到了小学美术教育要紧跟时代脉搏,才能让课堂更加生动。为了增强美术教学时代特色及有效性,教师需充分考虑到多元教学理论应用模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使其真正体会到美术的真正含义。小学美术教学不能脱离时代的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使教学更加有效率[1]。目前,美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适应每年的艺术美学和美术趋势,所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术拓展,以调动其学习热情。比如,目前较为流行的《国宝档案》、《鉴宝》等节目,展示了古代艺术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看一遍,再进行赏析,使学生学习欣赏艺术,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比如,现在流行的电视剧人物、网络动画人物等,都是学生可以模仿的对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室里去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画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并学会基本构图方式。教师若能积极地拓宽美术教育空间,将会使美术课堂产生很大的变化,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将会得到空前的改善,而学生将会有更多的舞台去展示自身艺术,从而达到增加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目标。

(四)信息技术教学,刺激学生想象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性,使课堂充满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灯造型设计》相关教学内容为例,大部分学生都会使用台灯,但是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台灯功能和形式,所以很难设计出一款功能实用、造型美观的台灯。然而,使用信息技术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工作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台灯相关材料呈现给学生,例如各种台灯录像让学生认识到台灯在形状和装饰上的多样性。当学生对台灯有了一定认识后,教师即可在活动过程中用多媒体画出一盏台灯,让学生看清台灯制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学生存在疑问之处,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形式将台灯制作过程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创意台灯”主题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如何与同伴探讨灯具风格,以及如何找到所需原料,高效率解决制造台灯时所遇到的问题,这些经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2]

(五)完善教学评价,锻炼绘画画技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评估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而评估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来进行。如果教师在学生犯错时施加鼓励,那么学生就会更加的肆无忌惮的犯错,而批评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只会让其失去信心,导致其不爱学习。在实施美术教学评估时,不能仅凭学生绘画作品和真实相似性来评判,因小学生思维方式独一无二,其画作可以反映出其思想。因此,要充分尊重其心理特征,多维度评价学生画作。

比如,在《鸟语花香》教学中,如果学生兴趣不足,则无法沉浸于创作过程。当他开始学习时,教师便要积极提醒这个学生,让其不要去打扰别人的画画,并且询问“为什么不去画画?”,进行适当评价,以便能激活学生兴趣及信心。对画画较好的同学,教师可在在评语中恰当地使用赞扬与鼓励语言,并对学生绘画技能进行指导。对于那些画画难度较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其一定奖励,让学生对自己的画技有信心,从而爱上画画,感受到画画的乐趣,从而不断案提高自身绘画画技[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在开设小学美术课程时,教师应选择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进而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性,使得学生在良好的美术学习氛围下持续增强美术知识探究能力和绘画水准,养成优良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彭晓燕.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174-175.

[2]寿南茜.智慧课堂环境下美术核心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设计模型建构[J].国际公关,2020(11):125-126.

[3]王敏.基于电子白板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以“星座的联想”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21):48-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