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李宗

宁夏银川市灵武市第四幼儿园 宁夏 银川750400

摘要

心理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在幼儿教育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绘本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常用手段,教师可以利用绘本阅读来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能够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产生相应的情感变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绘本阅读在幼儿心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绘本阅读;心理教育;幼儿教育;健康

正文


幼儿时期是孩子的视觉、听觉以及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利用绘本这一直观形象的素材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为了发挥绘本阅读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将绘本阅读教学与儿童的心理健康培养有机联系起来,通过绘本阅读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使孩子们的童年绚丽多姿。

一、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价值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中的文字内容不多,但是图画与图画之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启发性和逻辑性。幼儿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会根据图片的内容简单地复述出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教师用更为丰富的语言进行启发和引导,幼儿们在沟通表达中进行模仿和练习,提升了幼儿的词汇量。幼儿根据绘本故事内容进行发问和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拓宽幼儿的学习视野

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学校

达,在无形中发展了幼儿的核心素养,让幼儿掌握了更多语言表达的技巧。

()拓宽幼儿的学习视野

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经历将限制幼儿学习视野,绘本故事中蕴含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各类趣味故事,文明礼节,相处之道。幼儿们在学习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人性百态、天文知识、地理知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社会知识等,有助于幼儿增长更多的人生经验,给幼儿带来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

()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

绘本故事中精美的插图和鲜艳的色彩其本身就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和身心发展特点,学生们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愉悦欣喜的感受。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针对文本内容展开多种形式的绘本教学,在生动有趣的学习中开展多种课堂互动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绘本故事的阅读兴趣,促进幼儿以饱满的学习热情进行绘本阅读。

二、对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突出绘本节奏特征

节奏本是音乐领域的概念,但是却又不仅仅局限于音乐领域,同样也适用于文学领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同样是需要节奏支撑的。节奏的存在,使整个故事读起来跌宕起伏。在幼儿阅读绘本时,教师要有意地突出绘本的节奏性,不仅要重视绘本的节奏,而且要尊重幼儿对文本节奏的自我探究。比如绘本《我长大了》,说的是小熊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自己去捉鱼了。于是跟爸爸一起翻过大山,路上遇到了很多动物,在这个过程中,爸爸都在教小熊怎么成为一头大熊,故事内容温馨感人,值得老师陪幼儿共同阅读。教师在给孩子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故事的跌宕起伏,要通过语调的情感变化使幼儿了解小熊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事情,而他的父亲又是如何教他独立的。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对绘本的节奏进行自我发现,对于幼儿没有发现的部分,比如说故事的高潮,每当小熊遇到新奇的事物时,他都想自己去尝试,可是都被爸爸及时制止了,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故事节奏的高潮点。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这些关键部分,去体验当时小熊的心理以及大熊的情绪变化,这样幼儿才能够感受到绘本语言背后所蕴含的力量。绘本的节奏与幼儿敏锐的节奏感知能力是相互适应的。而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也会随着绘本故事中情节的变化出现起伏。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节奏感是最早出现的,而绘本就可以通过节奏的运用来回应儿童的这一天赋,从而让孩子们对绘本的理解更加深入、饱满。

(二)挖掘绘本的细节教育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绘本阅读的过程就像看电影一样,绘本的封面像电影的海报或片头,提前为读者营造读故事的氛围。电影注重细节,绘本同样也注重细节。细节是决定绘本品质的关键因素,绘本的作者喜欢在绘画的过程中悄悄地用一些细节来表现自己的创作目的,使故事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教师在运用绘本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理时,可以充分挖掘绘本的细节教育价值。比如《我长大了》中小熊想要学小松鼠一样灵活地走过竹竿,可没想到竹竿竟然会断裂,大熊赶忙拉住小熊,并说:“宝贝儿,一头大熊可没小松鼠那么灵巧,我们得找其他的路走过去。”这里有个细节,即大熊拉小熊的动作有点像大人教小孩走路时的样子,学习走路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碰碰,甚至还有些孩子比较调皮,想要去尝试一些危险的动作,那么这个时候大人就会在旁边及时制止,帮助孩子及时脱离危险。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细节,让幼儿思考:“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大人是否应该一直拉着孩子走,还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自己练习,即使摔倒了也要学会自己爬起来?”绘本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的目光,一方面是由于绘本本身叙述的故事有趣,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则离不开绘本中穿插着一些细节,由于细节的存在,又由于绘本阅读的互动就像玩躲猫猫游戏一样,孩子们在阅读时会感到乐在其中。如果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能够培养幼儿观察细节的能力,那么他们日后在学习中也能够精益求精。

(三)发挥绘本留白功能

幼儿能否从绘本里发现更丰富的设计,实际上全凭自己的想象力。而对绘本留白的解读也离不开幼儿想象力的参与,幼儿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发的创造性活动。而这种本能并非是一出生就有的,而是在表象思维出现之后才慢慢形成的。幼儿擅长想象,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绘本的留白功能,让幼儿去想象作者没有说到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我长大了》绘本故事中,小熊想要去河里抓鱼,大熊爸爸在想:要不要去帮助小熊呢?这里对大熊爸爸心理犹豫的状态并没有过多描述,属于绘本的留白部分。当大熊反应过来的时候,小熊已经溺水了,然后大熊爸爸并没有直接跳下去救小熊,而是在岸边朝小熊喊:“宝贝儿,游过来,一头大熊要学会用爪子游泳。”小熊真的学会了游泳,靠自己的力量获救。那么到这里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大熊在小熊溺水的时候,他的情绪是怎样的,他的心理活动有哪些,他想不想下去救小熊,如果他下去救小熊,小熊以后还会游泳吗?还能够进行自救吗?这样幼儿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去填补文章的这一内容。绘本留白的目的在于拓展作者与读者交流对话的空间,让读者的精神世界可以与作者所创造的故事世界充分融合,从而加深读者对绘本内容的体验。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明确留白功能的重要性,要尊重幼儿对留白的大胆想象,鼓励幼儿勇敢说出自己所想象出来的故事,就算理解有冲突,教师也要让幼儿说出自己这样想的原因,让幼儿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四)摆脱绘本阅读局限

绘本阅读实际上是一个长久积累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能够养成日常阅读绘本的习惯,才能够实现绘本的教育价值。为了帮助幼儿真正养成阅读绘本的习惯,教师需要摆脱绘本阅读教育的局限,不仅在课堂上为孩子们讲解绘本,还要定期组织课外绘本阅读活动,最好选择一些让人感到心情比较放松的环境,让幼儿们在这一环境中带着兴趣进行绘本阅读交流,由内而外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理。比如在阅读完《我长大了》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读后感交流活动,专门抽出一节课让孩子们针对这一故事内容谈一谈自己的读后感,或是让幼儿将自己带入绘本中的角色,思考自己如果是小熊,会不会尝试那些动作,比如非要去干一些危险的事情,而自己还意识不到。自己的父母有没有帮助过自己成长,或者如果自己是大熊,也就是以后成为父母,会不会帮助孩子成长。这样就能够摆脱绘本阅读的局限,使绘本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读”的局面,还能够落实到听、说、读上,从而促进孩子们各种能力的发展。当孩子们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针对自己所喜爱的绘本进行交流,或是创作改编、朗诵时,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绘本不仅仅是用来读的,也是用来思考,用来探索的,并且他们还能够对绘本的内容进行丰富的想象,将自身的情感与绘本融合起来,将自己读到的东西真正变成知识与技能,变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都说明了绘本阅读要摆脱传统课堂的局限,让绘本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使孩子们的心理一直处于十分健康的状态。

结语

总而言之,绘本之所以备受幼儿喜爱,根本原因在于其对幼儿心理特点的积极适应。好的绘本总是能够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可以采用适龄适性的绘本内容及表现方式带给孩子们一种美妙的阅读体验。在日后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深入研究绘本阅读的价值,通过绘本阅读,让幼儿的多方面能力和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侯健美.绘本阅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J].心理月刊,2020(09).

[2]徐娟.以绘本“心理式”阅读培育积极心理品质[J].上海教育科研,2019(02).

[3]张哲,曾彬.绘本阅读对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实验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1).

[4]张翠云.基于绘本阅读促进幼儿适应性心理品质发展[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