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好台阶,架好桥梁--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李艳

贵溪市实验中学 江西 鹰潭 335400

摘要

历史在初中高中阶段都属于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并不是非常的熟悉,虽然学生在初高中两个学段中一直在学习历史,但是这种陌生又熟悉的特点一直都保留着。因为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和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所以这个时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灵活的处理初高中学习的衔接问题。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仅要讲授知识和方法,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进行有效的初高中教学的现阶。


关键词

初高中;历史;衔接

正文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特点有着截然不同,初中历史知识相对于高中来说简单许多,而且学习方式也比较简单,但是进入到高中后,历史知识的难度加大,而且很多高中学校的学习氛围也是以数理化等理科为主,很多学生秉持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大量的学习时间都被理科学科所占据。基于各种现状,学生在从初中阶段的学习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需要有一个比较平稳有效的衔接过程,让学生从上课听懂过渡到能够独自理解,再到灵活应用,全面的提高学习能力,最终正式进入高中后能够完全的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

一、历史教学中初高中衔接教学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自身的教学现状,以及对学生学习的研究分析,针对当前历史教学中初高中衔接的问题展开分析阐述,部分学生进入到高中后,感受到知识难度提高、历史的时空观比较混乱、史料分析能力不足、上课能够听得懂知识,但是课后不会自主分析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重要有:①教材编写体系和风格的不一样,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有着截然不相同的体系和风格,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初中阶段很多版本的教材主要是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轴为主,编制一些比较浅显的历史事件,介绍重要的历史任务,内容上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看懂理解[1]。但是进入到高中后,很多教材都是通过模块或者专题的方式来进行编制,专注于对学生的史料分析和概括能力的拔高,在内容的选择上编者更偏向于,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制度或者重要人物的分析,知识内容丰富性大,层次比较深奥,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②学生学习的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阅读和听课的方式来学习,因为大多数地区的历史考试都是通过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学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熟悉课本,对知识点的分布要熟悉,所以很多学生学习初中历史的方式就是阅读、听课和做笔记,很少会主动去对某一个概念进行深挖和理解。但是进入高中后,需要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概念,在闭卷考试中需要学生具备多角度多方法的分析概括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③教师教学风格和方式的影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初中历史知识难度不大,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开展教学,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故事之中,体验历史学科学习带来的趣味性体验。但是一进入高中,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始就下降了,很多时候都是非常严肃的思考和研究的学习过程,这种教学风格和方式上的巨大反差,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影响学生在初高中学习的衔接。

二、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策略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主动研究教材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同时还是一个学习者,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教材的不断更新,同时新时代教育理念还要求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要考虑到学生的日后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所以教师必须要时刻提醒着自己也是一个学习者,要多研习教材,熟悉教材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好教学工作。教师必须要对初高中历史教材和课标全面吃透和理解,才能够精准的把控初高中教材的整体编排和内容差异[2]。首先作为初中教师要对所有的初中历史教材非常熟悉,对每一年的新教材都要吃透,要阅读教材的每一章节的内容,知道初中历史教材是重中国历史请世界历史,知道初中历史教材的概念深度,并进一步把握中考的考点和考纲内容。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去研读高中历史教材,高中历史教材贯通古今,中外交替,有的时候一个章节的内容专门对某一制度或者某一历史事件展开分析讲解。教师可以对初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相同的历史制度和事件,初中教材是怎样讲解的高中历史教材又是如何去讲解的,体验高中历史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才会适度的提高教学的难度,适当的引导学生进入到思考分析的进程当中。再次在研究初高中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初中历史教材注重识记、简单理解,而高中历史教材更加侧重深度理解和灵活应用,把握好教材背后所展现的命题特征,针对于初三年级的教师来说非常有利,他们可以适当的在考题中添加一些需要深度理解的题型,引导学生在初三总复习的时候朝着更深处发展和应用知识。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任何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都必须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教材,把分析教材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第一步。

2.树立新颖的教学思想理念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认识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性的问题后,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进行更新和改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理念,就是应付中考,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记大量的笔记,让学生归纳知识点,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书本上都是画满了表格和思维导图。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理解概念,仅仅只是知道概念在书中的哪个位置,其目的就是为了开卷考试的过程中能够精准的找到问题的答案[3]。甚至在中考之前,很多教师还会打印大量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反复的去朗读,熟悉资料应付中考的到来。针对该问题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以新课程、新思想和新理念来代替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将应付中考或者应付开卷考试作为教学理念,要以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作为自己的教学主导。其次在教师角色的转变上教师也必须要关注,教师要注意自己是在传授知识,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引导是需要思维需要启发的,这一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不能够让学生养成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习惯,一个问题的提出后,教师可以结合视频或者历史资料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让教师将自己的看法和学生的看法进行对比,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点评互相学习,促进班级学习氛围,思考探究气氛的提高。最后对于课堂教学的认知,教师也需要进行转变,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应该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的场所,课堂上师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探究,能够发展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历史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以背诵的形式来学习,甚至到了高中阶段后还是以背诵的方式来学习,但是在高中阶段如果单一的背诵教材,没有去理解教材,在考试的过程中依然是没有办法解题,不能准确的拿到分值。所以在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传授给学生一些历史解题的技巧。教师要让学生从历史事件出发,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资料,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影响等等。课堂上教师要告诉学生如何应用唯物主义的观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类的专业书籍,让学生多阅读这一类书籍,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要培养学生的错题收集能力,分析自己错题的错因,哪些知识点还不是很熟悉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作准备。

结语

历史在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比较浅显,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比较深奥,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工作,分析当前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从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材分析和研究以及教师;教学方法和 理念的转变展开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高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1(10):106.

[2]张燕.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思考[J].高考,2021(13):79-80.

[3]石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探究[J].新课程(),2017(10):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