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水彩画教学的设想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李晓静

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江苏 宿迁 223700

摘要

随着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新时期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格外重视美育。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审美意识。本文就以小学美术水彩画教学为切入点,针对如何在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水彩画;教学现状;策略;审美能力

正文



引言

现阶段,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及家长关于美术课程的认知相对浅显,导致学生逐步开始忽略小学美术学习,影响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及创造美意识与能力的关键渠道,如若教师能够把握小学美术教学契机,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水彩教学这一部分非常关键,水彩具有明丽颜色以及滋润、通透的艺术效果,极有利于刺激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在构思及联想过程中,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保持学生思维灵活性、广阔性使得其审美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

一、小学美术水彩画教学特点

小学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在于能够令学生掌握创作水彩画的方法和基本技巧。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结合现实情况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保障学生了解水彩画基本方式。例如,在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后,即可第二遍涂色。这种反复重叠着色的技法为干画法,可以保证学生以从容冷静的心理状态作画。在作画过程中趁纸面保持湿润的状态下,利用水色渗透、晕化获得自然、柔和、滋润的效果,为湿画法,可以激发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现。小学美术水彩画教学,符合美术学习和新要求,能够令学生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感受快乐,在轻松且欢愉的氛围下获得美术知识。众所周知,美术教育这一门学科是艺术学学科,如果仅通过纯理论式的学习,难以取得应有成效。

二、小学水彩画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赏析水彩名画,提高审美能力

水彩画具有情融于画以及画融于情的特点,在水彩画艺术类别之中,有关风景题材的水彩画类别甚多,堪称水彩画中的主流表现形式。水彩画风景通常使用寥寥几笔简单装饰丛林、岩石,给人一种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潇洒之感,同时也展现了潇洒自然的想象空间。在水彩风景画之中,抒情水彩风景画尤为流行。因此,教师若想通过水彩画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妨带领学生多多鉴赏风景水彩画,让其感受风景水彩画中的意境之美,这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言非常有益处。

早在18世纪,英国率先地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工业革命。通过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进而促进了国家整体经济的进步,但恰恰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很多工人出现了失业的窘境,人们关于现实生活的不满逐步展现在了艺术作品之中,而艺术家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展现了怀古情趣,并且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效结合了艺术及感情,使得水彩风景画抒情主义因此而诞生。教师为了令学生感受水彩画的意境之美,则可为学生准备诸多水彩画作品。比如,欣赏下图1所示的美国温斯洛厚莫经典水彩画作品,观看其色彩色调,即可发现能凸显主题韵味。色彩色调在主题画中表现的极其鲜明,在温斯洛作品之中,浅紫灰调倾向于黄色,属于本水彩画作品的主色调。在画面之上极具层次感,给人一种远山和天空、倒影相互映衬的感觉。此水彩画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水彩画在色调和层次感塑造方面的感染力和意境创造力、审美力。在我国传统美学之中,意境美很受画家及世人关注。传统绘画艺术作品中有关情和景完美融合的艺术作品不在少数,在水彩画中更是如此,又如图2所示,简单的水果意向却营造了极具艺术感的意境。当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众多名家的水彩画作品后,即可令其感受到艺术情感融入一体的重要性,并且借鉴名家的艺术创作方法,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自然美感、艺术美感、生活美感等,感受到水彩画的意境之美,这对学生日后创造更为优质的水彩画作品而言可提供有力的支持。





 






1 温斯洛厚莫水彩画


2 王肇民岭南佳果水彩画

(二)临摹名家作品,提高审美品味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讲,在绘画水彩画作品时,通常以线条为主,画面形象相对饱满。但是,普遍是二维结构,很少看到三维立体构图。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能够指导学生创新构图技巧,应向其传授更多的水彩画绘画技法。教师为学生准备名家作品,令学生临摹名家作品,学习更多的绘画创作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展开差异化创作,令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赏析名家作品以及针对水彩名画名作发表个人看法,这样即可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令其对水彩画创作更感兴趣。当学生逐步赏析名家作品之后,即可将其借鉴表现手法,关注到事物间具有千细丝万缕的变化,尝试着应用名家常用的“远大近小”构图方式(如图3所示),跟随名家的思路和创作技巧设计三维立体图形。教师在学生临摹作品时,应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辅助工具,比如水彩笔、色粉笔、马克笔和可溶性彩铅。这样一来,即可提高学生关于名家作品的临摹效果,教师为学生准备不同的名家画作,供学生欣赏以及评价,对照自己所临摹的画作,分析创作主题。需要注意的一点,教师需要重视肯定学生临摹名画的能力,并且赞扬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临摹名家作品的色调搭配、构图以及层次等方面给予有效指导,以保障学生的名家作品临摹质量有所提升,为其日后创作精美的水彩画积累经验。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临摹名家的水彩画作品时,要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美术学习环境,保障所选择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营造优良的美术学习情景下,教师使用媒体技术变抽象美术知识为具象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思考水彩画创作的知识技巧,并且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在后期的创作过程中逐步提高本身审美意




识与素养[1]


2 张英洪水彩画

(三)坚持户外写生,激活审美情趣

为了能切实地通过水彩画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师不妨多多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写生实践活动。在初期户外写生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面对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时,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笔,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向学生传授水彩画绘画技巧。比如,要向其表明取景构图和概括大的色彩关系,取景构图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选景,选景时要明确选择使用哪一处景色,保障哪些景物入画,而哪些景物无需放入画面之中。通过采用哪种形式构图,使用哪一种表现记忆法,即使是面对同样的写生景物,通过不同视角观看也会有不同的变化[2]。因此,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合理构图,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水彩画个性化处理过程中,积极融入情感。情感的融入及表达属于抽象的概念,但是如果能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融入情感,即可为水彩画作品赋予生命力。水彩画作品的个性化处理,要求学生能够个性选景,而且在劝解过程中要展现自身修养和心性。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技能训练和审美水平提高“齐头并进”。水彩风景画写生属于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归属于实践课。结合水彩画,这对于提高学生水彩训练技法以及技能而言非常关键,而且水彩画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一点,教师在指导学生水彩画学生时,要重视精心挑选,学生教学场所和基地,改变既往的学生教学策略,搜集更多适合写生时间的场地,充分利用地域、社区和博物馆等条件,如苏少版二年级的《自然现象》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乡村,从野外的树、草、云、水让孩子从大自然中主动寻找色彩,找寻不同自然现象下景色的变化。如苏少版《罐与壶》一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博物馆,通过对古老的罐和壶的观察与写生,体会如何利用湿画法表现罐、壶上的斑驳的肌理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非常关键,这对提高学生整体美观意识与美观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牢牢把握水彩教学这一契机,注重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户外写生以及鉴赏名家作品、临摹名家作品等方式,激活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令其在水彩画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养着良好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正华.小学美术高段水彩画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艺术大观,2020(26):120-121.

[2]李倩.小学美术中高段水彩画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1):139.

[3]相瑛.小学美术中高段水彩画微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4):14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