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追求有效—高效课堂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立足课堂追求有效教学方式成为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备课时应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呈现语文课程结构,真正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文将从高效教学的原则出发,结合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实际,探索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实现语文素养的生长、生命的充盈。
一、新时代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原则
1. 指向性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指向性,高效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以多元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语文世界之美,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运用语言将内隐的思维转化为外在的形式。在传统碎片化的教学方式上,引导学生整合学生新旧经验,将习得的知识整合成新图式运用到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场景中去,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将先行材料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在语文课堂中促进正迁移的产生,让学生把外在体会到的美内化到感知层面,提升与课文内容共情的能力,从而在之后的语文教学中,形成感悟思想。
2. 实践性
义务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学生应当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核心素养。高效教学强调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整体发展面貌,积累语言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多样的文字表达和口语表达,获得语言文字的深刻认识,在具体情境中感悟、体会、探究语言文学现象,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勇于创新的实践能力,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不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单一观点的行为,以开展高效教学为契机,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3. 动态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善于用感性思维认识事物,在阅读、评价、鉴赏方面的核心素养还未完全获得,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也相对比较匮乏,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及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构建一个无拘无束的、安心的课堂环境。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构筑起基本的信赖关系,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要给予班级每一位同学基本的尊重,达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平衡。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优化设计
1. 开展教学实践,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部分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从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准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有些内容长期不变,脱离了学生实际和教育发展实际,高效教学模式以课堂活动为依托,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需求,以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开国大典》等课文为例,该组课文的主题是“爱国情怀”,单一的政治化课堂教学语言会使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认为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太远,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匹配。因此,教师可以先用自己的爱国之情感染学生,用高超的教学语言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针对学生精神世界逐渐萎缩和审美情趣有所下降的情况,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引导学生了解红色文化,让一段段历史重新活起来,自然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例如,可以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比赛,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设置红色歌曲合唱比赛,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革命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文化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体现立足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2. 创设情境驱动,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教师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构建沟通的良性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不断地品味情境,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画面,以五年级上册《鲸》《松鼠》的教学为例,该单元的说明性文章语言风格虽然各有差异,但教师可以利用相似的主题创设情境,整合课文的描写手法,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和煦阳光、花草树木、月夜星光、林间小路、可爱动物等。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在电子屏幕上自行搭配,并用自己的说明性的语言加以讲述,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简单的图画,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情境创设活动当中进行对话训练,比传统只听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更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知识的掌握,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用到真实情境当中,明确具体语文知识的应用范围。
3.整合教材内容,实现语文知识联结
为实现语文课堂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将分散的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系统,方便教师和学生快速获取信息,通过调整、增删、拓展延伸等方式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度,教师之间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节省教学资源开发的时间和精力。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教材安排了《宇宙生命之谜》《竹节人》《故宫博物院》三篇在内容和表达上不尽相同的课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有目的地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跳脱出课文文本的局限,充分挖掘三篇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重新分配教学比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北京一日游”的活动,以此作为单元学习的切入口,设置“走进胡同,了解老玩具”、“探秘星球,观光宇宙馆”、“逛逛故宫博物院”三个活动,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将认知感受转换为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
4.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个性知识框架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因此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学设计的每一阶段要考虑学生的基本需求,最终才能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一共包含了三篇精读课文《落花生》《桂花雨》《白鹭》,五年级的学生逐渐采用抽象思维思考问题,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行选择一件物品进行写作,体会借物抒情的方法,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阅读材料,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学习内容,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无缝连接,从而辅助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学生在课堂写作产出之后会增强写作的信心,达到高效教学方式和语文课堂的完美融合。
三、新时代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意义
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高效教学课堂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跳脱出了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对教学认识和教学实践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以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压抑了学生个人的思维,造成师生之间的代际鸿沟,而新时代下语文教学是建立在平等师生关系之上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生成,避免了知识的强行灌输,用学生的学习感受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网络,获得灵活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在动态的语文课堂上,通过理性的、启发式的对话得到身心的发展。
2.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从语文教学角度出发,立足课堂开展高效语文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将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有效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课堂中渗透语文思维的重要性,学生会提高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采用创新方式整合教学内容,让每一节课都充分发挥其效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协调“教”“学”之间关系
目前立足课堂开展语文教学,有效解决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分裂的问题,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从教学内容角度出发,教师将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构建个性化语文知识体系,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从教学活动角度出发,高效课堂更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实现了从“教语文”到“教人”的转变,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设计。
结语: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老师、学生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创新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运用还具有很大差距,立足课堂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仍然不太乐观,教师应当认识到立足课堂开展教学创新设计的重要意义,从开展教学实践、创设情境驱动、整合教材内容等举措出发,最终达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王玉. 立足合作,打造高效课堂——试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9(10):2.
[2] 马英芳. 立足课堂 追求有效——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 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02):54.
[3] 黄倩.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