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的幼小衔接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幼小衔接
正文
引言:幼小衔接专指幼儿园与小学的连接,涵盖了学习的内容、方法、标准、环境等等,之所以要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环境,同时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使兴趣、方法、习惯向小学教育演变。本文根据指南的总体要求,提出幼小链接任务要求,结合日常教学经验,对如何实施幼小链接进行论述,希望可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总体要求
(一)方向
我国学前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需要将新时期国家的教育精神作为日后工作的指导方向,坚决服从党和政府出台的一列政策,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的规律出发,深化教育改革,构建幼小衔接教育长效机制,使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得到根本提升,最终实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原则
幼小衔接教育全过程始终要坚持将儿童持续发展作为根本,一切工作从儿童自身的经验、差异性出发,注重儿童的整体性,帮助儿童调整心态,准备迎接全新的学习生活。帮助儿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使儿童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使幼儿从小具有自主学习思维意识。衔接过程中需要注重双向性,强调衔接意识。为了确保衔接工作的可行性,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儿园、小学之间构建密切的合作关系,幼儿园方面需要积极主动地帮助儿童顺利进入小学,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规范管理,构建动态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校外不良培训机构参与其中,避免阻碍儿童从幼儿园顺利向小学进阶。
(三)目标
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全面推进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材料准备与适应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幼儿园、小学两个阶段的有效衔接,确保儿童可以顺利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不仅仅是儿童自身,同时也需要做好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工作,转变思想,保证不会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负面影响,构建有效的幼小衔接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一种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得以形成。因此,在幼小链接的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制定的目标要统一,两者要进行协调沟通,为幼儿进入小学创造好条件,这样就能明确幼小链接的内容,为全面深入化的进行幼小链接教学创造条件。
二、任务
(一)意识
转变原本薄弱的衔接意识,不可以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长期处于分离的状态,通过构建幼小衔接长效机制可以搭建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通道,实现双向衔接。教师要转变幼小链接教育态度,重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让大班幼儿课程逐渐与小学课程进行融合,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大班幼儿的学情,针对不同层次幼儿的具体情况开发一些校本课程,让幼儿在丰富的自学、互学及展学活动中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前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二)入学准备
以往的幼小衔接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都怕孩子入学以后会存在“跟不上”的情况,原本应该是儿童欢乐海洋的幼儿园却给儿童布置许许多多的家庭作业,幼儿园教师小题大做,夸张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向小学升学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不知情的家长信以为真,出于顺利升学的目的往往会给儿童报许多辅导班,使原本应该享受童年快乐的儿童过早背负上了学业的压力,这种现象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坚决抵制的。因此无论是幼儿园、家长都应该清楚意识到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没有必要让孩子过早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进阶需要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工作,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
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与家长需要充分重视并予以落实,从根本上实现幼儿身心的全方面发展,帮助幼儿自幼儿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顺利升级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帮助儿童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进阶工作是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同时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树立科学的幼小衔接理念与意识。在儿童即将离开幼儿园之际,幼儿园有责任帮助儿童提前适应小学教育阶段的学习生活,同时帮助儿童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帮助儿童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并不等于要将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搬到幼儿园,要采取恰当的方式,让儿童在快乐中明确小学教育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幼小链接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度,既让幼儿具有学习的兴趣,同时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知识,顺利的度过幼小链接阶段。
(二)联合教研
幼儿园、小学双方都需要将幼小衔接作为重点的教研工作内容,需要在年度教研计划当中展现出来,真正实现幼儿园、小学的双向互动、融合,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教研制度。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的教研人员都需要在教研过程中积极从幼儿园、小学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阶段出发,结合儿童在幼儿园、小学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层次,但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而言还是存在一定的共同点,所以专题研究需要在实践的前提下开展,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对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进行总结,强化双方教师在课程、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发现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幼儿园与小学教师要通过联合调研的方式,发现幼儿在幼小链接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成长中遇到的系列问题,顺利的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三)家、园、校共育机制
指南非常重视家园共育,要求教师要创造条件,增加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全方位的教育孩子。幼儿园并不是儿童唯一的生活环境,家庭、社会当中存在的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影响。幼儿园、小学、家长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三者可以共同制定一些幼小链接的内容,包括计算、美术、音乐方面的知识,关注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让他们能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下成长。小学也需要第一时间积极听取众位家长对于现阶段幼小衔接的主要看法,同时了解家长为儿童入学做的准备工作,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铺平道路。小学方面需要主动向家长告知国家的相关政策与要求,以及现阶段关于幼小衔接的科学方法,使家长可以正确认识幼小衔接,避免错误做法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家长没有必要过分焦虑,这种情况下才可以为儿童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因此,构建家、园、校共育机制满足了指南的相关要求,让社会更加关注幼儿教育,主动的进行幼小链接课程的开发,为从小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基础。
四、结论
幼小衔接对于儿童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幼儿园、小学、家长对于幼小衔接工作都应予以高度重视。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小衔接。真正的幼小衔接绝不是使幼儿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而是通过恰当的方式使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为了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小学可以展开合作进行联合教研,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同时教育部门需要主动建立幼小衔接试点基地,将试点得出的成果向所有的幼儿园、小学进行推广。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监督,坚决杜绝校外培训机构接收幼儿提前开展小学课程教学。家长需要积极了解有关于幼小衔接的一系列文件,明确思想意识,帮助儿童营造和谐、温暖的的家庭氛围,尽可能帮助儿童消除幼儿园向小学进阶的障碍。
参考文献
[1]江振珍.幼小衔接教育环境三位一体创设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117-118.
[2]李凤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04):287.
[3]万黎.生活适应 助力衔接 赋能未来——幼小衔接中幼儿园生活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1,29(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