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采用游戏实现幼小有效衔接
摘要
关键词
幼小衔接教育;幼儿教育;游戏化教学
正文
一、前言
3~6岁的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和生活,6岁以后就要进入到小学学习。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幼儿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园相对来说比较散漫,但是进入到小学当中需要幼儿能够懂规矩,遵守纪律,为此要做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让幼儿能够顺利的度过。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学习,实现人生当中顺利的转折。传统时期由于我们忽略了幼小衔接工作,一些幼儿来到小学,不知道课堂的纪律,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课。因此在小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状况,学习并不是很顺利。所以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幼小衔接,让幼儿更好的发展,这是促进幼儿健康进步的前提。
二、幼小衔接当中游戏化教学的优势
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因此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和幼儿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如果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小学化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而且还会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所以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死板的方式,并不足以吸引幼儿,激发出幼儿的积极性。幼儿不能适应这样的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传统时期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区别出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利用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合理利用游戏来吸引幼儿,顺利的帮助幼儿过渡,让幼儿可以更好的去适应小学的学习。也有的研究人员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本身便是游戏当中的一种,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学会学习实现这二者的结合,为幼儿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发挥出独特的效果。这和对幼儿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也是相一致。所以幼小衔接工作中,通过游戏化这样的方式,结合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情况,可以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帮助幼儿平稳的过渡。
三、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利用游戏化教学,但是采取的方式并不合理,没有完全的和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带领幼儿游戏或者是单纯的给幼儿讲解知识,没有进行探索。教师从本质上来说没有认识到游戏教学的特点,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教学,其实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虽然给幼儿开设了游戏环节,但是教师没有把控好自己的角色,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很多教师只是把幼儿园里面常见的游戏放到了课堂上面来,让幼儿进行过渡。虽然这样也是带领幼儿游戏,但是没有和学习的内容结合开来或者是直接脱离开来,不能充分的显示出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在具体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游戏是一种形式,是内容的衬托。游戏要和教学内容结合,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情况,更合理的去设计游戏,精心的选择内容,然后才能够充分的把这二者结合在一起。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幼儿的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激发出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可以主动参与进来,而不是被动的参与,只有幼儿主动学习,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另外也有一些教师太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游戏的内容。虽然从表面上看幼儿都参与了进来,课堂上非常热闹,但是幼儿都没有学到什么知识。这和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相违背的。教师在帮助幼儿进行幼小衔接顺利的过渡时,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不是讲解知识,而是要把知识放在游戏当中,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吸引幼儿,让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出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让幼儿学会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幼儿学习,而并没有把握住核心元素,那么教师的游戏化教学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出作用,还会引起混乱。游戏化教学时,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有目标,有竞争,有奖励和反馈等多种方式来开展的。游戏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方式的教学,虽然教师带领幼儿游戏,但是需要教师投入的更多精心的来准备。通常由于教师没有注重竞争与奖励以及规则的设计,再加上一些幼儿不听指令,比较活泼,表现自己的欲望比较强烈等,会发生一些突发状况,不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
四、合理运用游戏,实现幼小衔接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当中,幼小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很多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针对幼小衔接里面存在的状况,需要一线教师真正的深入到幼儿的群体当中,了解传统时期不适宜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念,应用合适的方式方法,真正的作出改革。教师要学习如何帮助幼儿顺利的过渡,利用幼儿能够感兴趣的方式,寓教于乐,促进幼儿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之下,游戏化的教学显示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1.改变不适宜的理念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幼小衔接,利用游戏化教学这样的方式从表面上看,只是让幼儿玩就可以了,实则不易。教师需要革新不适宜的观念,真正的掌握游戏化这种教学方式。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更新,而是放任幼儿不管,或者是仍然把控着课堂,那么游戏化教学只是表面,而并没有贯穿到幼儿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不利于让教师控制课堂教学。开展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给幼儿足够的体验,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完成相应的任务,学会学习?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显示出游戏的趣味性,同时在这其中也要有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进行整合,让这二者充分发挥出作用。和普通的游戏不同,游戏化教学是有诸多价值的,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带领幼儿亲自动手动脑,让幼儿来接触游戏,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让游戏为教学服务。
2.让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在带领幼儿游戏,进行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给幼儿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开打游戏,而并没有给幼儿讲解理论,那么幼儿完成了一个游戏之后,并不能够进行适当的引申。教师给幼儿讲解了相应的理论,让幼儿能够学会归类,总结,提升幼儿的概括能力。在遇到类似的问题以后,幼儿便能够把自己大脑当中的知识调动起来,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可以顺利的让幼儿实现过渡。
小学自主活动的时间更多,要求幼儿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为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我们倡导家长放手教育,要求家长送到幼儿园门口,鼓励幼儿自己背书包步行入园。从小班下学期开始,使用筷子。让幼儿的精细动作发育得到提升。开展生活化课程,结合“生活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如开展“小帮厨”“小小炊事员”等活动,让大班的幼儿帮中小班的小朋友分餐,帮食堂的阿姨洗菜切菜。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及劳动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
3.以幼儿为主,让幼儿有规则意识
教师利用游戏化教学,要从幼儿的喜好出发,而不是从教师自己的想象出发,只有设计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才能够促进游戏化教学的成功。在游戏化教学中,幼儿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愿意参与进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有时候忽略了幼儿的情况,根据自己想当然的模式来设计,游戏承载了太多的内容,但是没有从幼儿的爱好出发,也不利于提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性,导致游戏化教学差强人意。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从幼儿的情况出发,找到游戏和教学内容的结合,要精心的设计,考虑到设计的游戏是不是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和他们的喜好。教师要让游戏化教学发挥出作用,需要根据相应的规则带领幼儿在一种即轻松又有一点竞争紧张的氛围当中,这样才能够让幼儿记得更加牢固,否则教学就会大打折扣。另外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化教学,也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表现,在幼儿出现问题之后要及时给幼儿进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比如,幼儿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环境中出现的新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知道在集体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规则,不扰乱集体的生活习惯和秩序,与幼儿共同参与制定班级规则,共同设计规则提示及标志,并将规则和标志粘贴在固定的地方,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习惯。
结语:
幼儿年龄比较小,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不懂社会规则。为此需要教师和家长合理的引导,利用游戏化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幼儿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深入进来,显示出发挥出游戏的独特作用。而且游戏和幼儿身心发展的情况也是像贴合的,这样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幼小衔接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幼小衔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化教学这样的方式,显示出游戏的趣味性。利用游戏和知识相结合这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帮助幼儿顺利的来到小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金晓芳.幼小衔接语文游戏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0,(5):32-37.
[2]李娅菲.法国幼小衔接教育制度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
[3]杨文.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20,(8):61-63.
[4]申煜.中小学游戏化教学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20,(06):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