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汤冬梅

(重庆工信职业学院 重庆 401233)

摘要

大数据时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职业岗位都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院校将教育服务与产业服务紧密结合,基于产教融合背景培养适应产业需求和技术创新的数智化会计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会计专业 数智化人才 培养路径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院校的会计数智人才培养模式能紧跟时代变革需求、企业用人需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指明通过产教融合赋能职业教育质量的行动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教育和产业逐步达成“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因此,本对职业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数智化人才培养路径,从而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支撑,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院校与企业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专业共设、教材共编、基地共建、就业共助、方案共制、教学共施、师资共培、成果共享产教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产业对接、职业指导和就业机会,提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增加就业渠道和机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可以作为产业和教育的合作平台,促进双方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会计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意义

2021年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进行修订,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均进行大数据赋能,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在创新的科技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应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以适应企业对财务价值创造能力的需要,特别是在技术应用和数智化的推动下,商业转型对财务守正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加速向会计领域渗透,催生会计领域服务新业态、新业务、新场景的出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会计领域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化和共享服务化的发展趋势。院校应通过场景化课程、多元化师资、工程化实践中心、数字化双元教材、人工智能结合的教学平台来展开落地实践,将产业服务与教育服务的结合,培养适应产业需求和技术创新的会计人才。

、产教融合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为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达到一致,院校调动企业参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积极性,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模式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校企合作”、“引教入企”、“引企入教”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办学实践, 让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行业企业和院校达到双向发力、双向整合

(一)产教融合能搭建智能财务人才联合培养的平台

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革命已经开始,在“大智移云物区”等技术的支持下,大型集团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岗位设置、职能权限等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会计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院校的教学资源中,数字化、智能化、交互式工作场景十分稀缺,财务工作包括供应、生产、销售、报税等工作环节,因为岗位对人数的限制,大量学生无法进入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实岗位的体验通过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企业协助职业院校对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解决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实训场景不符合实际岗位敏感性带来的实习难等难题。对于企业而言,学生能完成大批量的简单财务工作,节省人力成本从而实现院校与企业的双赢。

(二)产教融合能满足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需求

实践环节是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专业技能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向实务操作的关键环节。财务工作因为工作内容既有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也要与各地工商、税务机关对接,但多技能融合、多方案实施的实习场景在现实环境中难以搭建。院校与企业合力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建设先进的智能财务实验室、财务共享实验室等,对院校的实践类课程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学生能直观体体验行业工作特点,近距离接触企业的工作场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三)产教融合充实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师资资源

产教融合实现了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产业链中集聚了行业专家、实践能力突出的工程技术人才等,形成了资源丰富的人才库。产教融合过程中开展的“企业导师进课堂”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解决高校师资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企业财务人员以企业导师的身份走进课堂,为会计专业的同学进行行业前沿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直观了解会计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等,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专业认知体系,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渠道,补充院校师资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

、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会计专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面向各类数智化转型升级的高阶性产业链,要将企业用人需求与院校育人规格进行精准对接,从而将产业前沿技术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数智技术快速更迭的过程下,校企协同帮助学生应用业财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院校与企业的人才资源最大限度结合,发挥最佳的教育引导作用,构建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会计数智化人才培养质量。

(一)优化升级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基地条件

院校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为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支撑。产教融合可与龙头企业合作成立现代数智化产业学院,投入细分行业和企业共性需求场景、真实软件工具、知名企业案例、丰富实训项目与实训数据、校企合作教材等产业资源和教育服务资源,同时产生丰富的校企合作特色专业教改示范成果。引进具备行业领先水平的财务综合实践平台、财务数智化实训平台、财务共享服务实践教学平台等,并将诚信守约、守正创新的会计职业道德等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建成与财务人员典型工作内容接轨的开票实训系统、税务申报管理系统、财务共享系统、业财一体、云核算云税务等功能的实训室,提供足够的工位满足会计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把培养学生财务数据收集与整理、财务数据分析、智能财务决策等方面能力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满足专业相关培训与技能鉴定、对外提供代理记账和税务咨询等社会服务功能,从而扩大校企合作的服务对象,履行院校服务社会的责任。

(二)建立完善“岗课赛证” 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

联合企业和第三方评价组织,完善“岗课证赛”综合育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智能财务课程体系。校企合作重新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结合大数据业务财务工作内容搭建与专业主干课程、典型岗位能力、技能大赛重点内容和各类职业证书考核标准精准对接的专业课程,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创新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体系,充分利用企业案例、数据资源与产业级技术平台,归纳分析企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及其岗位设置和工作过程,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修订专业课程大纲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与“大数据+财务”工作过程对接。

结合现行企业智能财务的应用场景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在专业课程模块中设置财务共享理论与实务、大数据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财务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财务数据可视化、智能财务决策等课程。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融入专业教学实训,培养学生运用先进技术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结合产教融合的通道,加强课程建设方案的论证、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探讨等,使智能财务课程体系能真正发挥大数据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先发优势,落实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改革教学场地和方法,共建教学资源

会计行业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行业企业业务、财务和税务一体化的发展,会计岗位工作内容从核算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型,从独立的会计处理逐渐向业财税一体转型,从分散核算向集中的云财务中心转型。院校也应及时对会计专业教学场地进行改革,以企业数字财经工作过程和任务为载体,功能化重造真实场景活动空间岗位工作场所,数字化开发智慧课程教学资源,智能化选用真任务分岗位教学设计和方法,网格化实施成果导向、多元全程的教学评价,教学要素通过工作任务融为一体,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合一,校企共育符合行企需求、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智财经人才。

院校通过与企业共同规划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智能技术认知实训项目、新商科综合实训项目场地环境,依托企业研发的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课程、新一代ERP管理理论、企业数智化管理案例及相应技术导论教学资源,实现专业群平台课程教学支撑,并通过横向项目合作开发教材、精品课程等教改成果。将业务单据、操作视频以二维码形式植入教材,将企业真实业务、真实案例和真实流程引入智慧学习平台和在线开放课程,教师与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转换教与学的空间,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助力教学过程精细化的实施。产教融合能促成校企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体系衔接、学生培养支持、教师培训与交流和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合作,资源互融。

(四)提升校企双元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的会计工作体现出明显的技术革新,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校教师的优势是理论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实践能力受条件限制相对比较欠缺。产教融合是推动院校联合行业企业培养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必由之路,院校应以产教融合为契机,建设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明确双师型教师考核标准,设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产教融合有助于将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有效结合,实现人才需求与供给的对接,产教融合型企业承担着院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社会责任,成为“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教师定期走进企业,了解社会行业动态和新形势,熟悉会计岗位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岗位实践,参与财务共享中心代账实践、用友客户的企业管理实践,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的代理记账、财务大数据分析等服务技能。对于新时期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基于产教融合的模式开设校企合作大讲堂,定期邀请企业导师聘请行业内专家进校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新课程新技术的培训,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同时给会计专业的同学们开展讲座,实现智能财务前沿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企业导师还需全程参与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校企合力形成高素质的智能财务教师队伍。

总之,院校在数智化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数智引领,业财融合的特色优势,开创数智财经管理实践的新思维,产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数智技术赋能的新境界,新质财经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共同为教育的现代化、重塑新质财经人才做出卓越贡献,开启智能管理会计师人才培养的新时代。

 

 

本论文为重庆市职业教育科研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专业数智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ZJXH43105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柳志,基于产教融合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路径研究,公关世界,2024:154-156.

[2]朱晓君,徐玄玄,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财会通讯,2022(21):172-175.

[3]路婷,数智化背景下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2023(24):239-241.

[4]王金鑫,产教融合背景下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中国管理信 息化,2023(22):91-94.

[5]张梦薇,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优化研究,陕西教育,2024(2):72-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