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探索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
正文
在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目前我国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大单元教学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比较散,知识体系不完整
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散,知识体系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不够集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以章节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整体把握,课堂的内容比较散。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内容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点。三是知识体系不完整。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只是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对知识点之间进行串联和整合,知识体系不完整。教师在进行大单元教学时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教授学生,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地理成绩提升有限。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2.教师缺乏大单元教学的意识,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是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将知识点以不同形式进行呈现,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知识,更不用说掌握了。但是,大单元教学不一样,它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3.缺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忽视了学生学习差异
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单元的整合,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不够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无法通过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单元进行整合,导致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时缺乏针对性。同时,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会忽略学生之间学习基础存在差异这一点,将所有学生都放入一个学习目标之下,导致在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差异性。此外,教师在开展大单元教学时,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二、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策略
1.明确单元主题,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在开展大单元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先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确定单元主题和目标。在对单元主题和目标进行分析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单元主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进度等因素,教师可以将地理大单元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并明确各小单元的课时教学目标。在确定好小单元之后,教师还要对其进行细化分析,明确各小单元的课时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时,教师可以将各小单元的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以此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
2.创设学习活动,提升学生能力
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开展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对“地球上的气候”这一单元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活动: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气候的部分内容,并整理相关资料,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更容易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和条件,更容易掌握气候特征及对人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实施探究活动。如在教学“气候与人类”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和巩固相关知识,并提升核心素养。
3.深挖教材,建构单元教学内容
对于地理教师而言,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要想更好地开展单元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深挖,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认知特点,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到“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搜集当地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并结合相关资料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设计。例如,教学《世界的气候》时,教师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问学生:“为什么一些地区的气候炎热而另一些地区的气候却寒冷?”或者“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地气温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深挖教材,教师可以合理调整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
4.总结归纳,提升单元教学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使其能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总结和归纳,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单元教学内容总结和归纳,使其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5.课后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学习
在课后评价反馈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和反思。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又能在反思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后评价反馈中,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要将学生的表现与目标进行对照。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问题,并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这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都具有积极作用。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素养培育作为核心,以“素养”为纽带,围绕大单元教学内容与情境,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教师应积极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要重视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谭小梅,张日萍.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J].中文信息,2023(3):167-169.
[2] 王静.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互动软件,2020(8):2393-2394.
[3] 庄丽.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以“中国南、北方地区”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