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对策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贾林

四川港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

在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桩基础作为重要内容,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将会给桥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带来直接影响,所以在实际施工建设中,相关人员应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本文就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重点对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并结合不同的通病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具体如下。


关键词

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通病;控制对策

正文


    在社会经济体系全面改革发展的环境下,给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提出严格的要求,桥梁工程是交通建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全面发挥桥梁工程自身价值,提高桥梁工程施工水平,相关部门及人员应该从施工技术角度入手,把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通病管理控制当作核心,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建设桥梁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减少施工质量通病问题的出现,保证桥梁工程整体施工安全。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桥梁工程,工程全长为1.2km,最大桥高是12m,桥梁基础结构为,上部结构采取15m左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带翼小箱梁,下部结构采取双柱式桥墩和桩基础。本方程所处的地质情况为强风化粉性砂质泥岩,同时伴有少量的中风化粉性砂质泥岩。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难点在于该桥梁工程下放设有两排水下桩,并且地下水位相对偏高,地基渗水功能比较强,容易发生桩基塌陷等问题,需要施工部门高度重视[1]

二、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

(一)钻孔问题

     首先,容易发生护筒渗漏或者下沉等现象。在钻孔施工建设中,护筒渗水及沉降现象较为普遍,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在护筒底部负有一定黏土,再加上因为在桩基础施工建设中,没有做好黏土压实处理工作,使得护筒周围的土层不紧密,如果在钻孔过程中没有科学把控好钻机运行力度,将会遭受泥浆飞溅,从而引发护筒渗水等问题。其次,孔壁塌方。在钻孔施工时,因为钻孔内部液面稳定性不强,在液面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使得排出的土渣数量增多,但是由于钻孔深度没有因此进行改变,或者钻孔深度即便改变,泥浆粘稠度如果下降至18左右,孔壁因为缺少泥浆保护,使得发生塌方现象。此外,护筒没有达到预定的深度,或者没有结合施工要求进行操作处理,使得泥浆粘稠度随之下降,无法保证护筒施工的稳定性。

(二)混凝土灌注问题

    首先,存在导管进水或者导管堵塞等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因素在于,在施工人员拔管过程中,由于实际灌注混凝土没有满足施工标准,其内部含有空隙,在压力的影响下,使得导管内容发生进水现象。并且因为灌注时间偏长,或者泥浆堵塞,导致导管内部发生堵塞现象。其次,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灌注施工操作中,使得钢筋笼发生上浮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因素比较多,例如,因为在混凝土灌注施工操作中,前期混凝土灌注效率比较快,使得混凝土内部含有大量气体。在这种情况下,在混凝土灌注中,将会给钢筋笼产生一定的推力,再加上孔内泥浆的影响,也会给钢筋笼产生一定推力,使得钢笼没有埋设在预定深度,在向上推力超过钢筋笼自身重力的情况下,导致钢筋笼上浮[2]。最后,断桩。在进行混凝土灌注时,导致断桩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在混凝土表面粘结各种物质,使得物质之间形成一个夹层,在混凝土灌注中,混凝土上下位置无法充分连接,从而引发分层现象。分层将会使得桩基自身承重力逐渐降低,发生断桩现象,而断桩所处位置各不相同,给桥梁工程整体结构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

(三)孔斜问题

    在开展桥梁桩基础施工建设工作时,如果发生相关问题,将会导致孔斜现象的产生。例如,地质问题导致的桥梁桩基础孔斜。如果存在地质分布不均的状况,施工团队在软土地基与硬土地基界面施工操作时,机械钻头受到力量的改变,使得桥梁桩基础出现孔斜状况;施工人员在钻孔操作中,如果存在石子掉落钻孔内部,将会给钻头运行造成直接影响,使得钻孔受力情况改变,从而发生钻孔偏移现象。

三、桥梁桩基础施工中质量通病的控制对策

(一)桩机钻孔质量通病的控制对策

   要想防止在钻孔施工操作中,发生护筒渗水或者下沉等现象,应该在埋藏护筒时,做好预埋深度的控制工作。通常情况下,在深度超过2m的情况下,应该确保护筒顶端和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cm,同时对护筒周围的土层进行压实处理。在护筒周围利用泥土密封处理以后,还要在施工操作前做好护筒处理工作,并在施工中,应该确保护筒和钻孔之间有一定安全距离。在钻孔中如果产生孔壁塌方现象,应该要求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应该对工程现场情况及桩基础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勘察,并结合工程所在的土质环境,选择适应的泥浆稠度,并在合理控制钻孔速度。与此同时,在钻孔操作前,应该做好地面土壤的压实工作,合理摆放钻机设备[3]。施工人员应该对钻机设备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存在钻头变形或者弯曲等现象,应该及时进行钻头的更坏,防止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孔斜现象。针对已经完成钻孔的孔洞,应该尽可能的缩短混凝土灌注时间,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二)灌注混凝土质量通病的控制对策

      要想避免在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导管进水现象,相关人员不可在完成混凝土灌注工作以后立即进行拔管,而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操作。并且,在混凝土灌注中,应该及时观察混您股灌注情况,如果存在导管进水现象,应该及时拔出导管,并将导管中多余的水泥材料进行处理,之后才能继续进行混凝土灌注。在导管发生堵塞现象时,可以根据堵塞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堵塞情况不太严重,可以在导管外部清理,如果堵塞情况比较严重,则需要拔出导管后进行清理。

(三)桥梁桩基施工孔斜质量通病的控制对策

    要想科学建设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通病管理控制机制,应该按照科学性要求,从科学角度入手对桥梁桩基础施工要点、施工要求和施工流程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确保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思想下,相关人员才能把现代施工技术当做核心,积极建设桥梁桩基础质量通病控制管理机制,保证桥梁桩基础施工建设安全,实现桥梁桩基础的高效使用。针对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孔斜问题,要想将该问题全面处理,在实际使用建设中,需要在钻机的配合下进行,把钻机放置在一个相对平整的场地中,并对地基密度、卡孔位置等进行合理设计,让其控制在理想范畴内,避免在施工操作中发生失误现象,导致孔斜状况的出现[4]。此外,要想避免施工孔斜现象的产生,相关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把一个木块放在钻机下方位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减少钻机震动频率,或者可以采用减震设备,提高钻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不管采取哪种防范和控制对策,能够减少在桥梁桩基础施工中孔斜的发生几率。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对地质情况充分考察,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数据信息及时整合和处理,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从根源上避免施工孔斜问题的出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桥梁桩基础施工建设中,因为自身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安全。通常情况下,桥梁桩基础施工一般在地底进行,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施工水位升高等现象,将会引发各种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通病问题,无法保证桥梁工程整体施工安全。因此,为了降低质量通病带来的影响,在实际桥梁桩基础施工建设中,应该对施工现场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合理设计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操作,提高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栋楠. 桥梁桩基础施工的质量通病及控制对策[J]. 四川水泥,2017(02):32+314.

[2]马文朝. 公路桥梁工程的桩基础加固设计[J]. 住宅与房地产,2019(31):100.

[3]张铁军.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及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140-141.

[4]陈翔. 桥梁桩基础施工质量的通病及控制策略[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9):145-1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