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应用
正文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医学行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杰出贡献。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住院患者也日益增加,由此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受身体机能、视力以及用药等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发生跌坠床倒,且年龄越大,坠床跌倒的发生率越高。坠床跌倒的发生可导致患者发生外伤、骨折等事件,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而且也可能引发护患纠纷,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影响医院的工作和形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各35例。其中,护理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2.45±6.33)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23±1.5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8例,Ⅲ级17例;参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7~90岁,平均年龄(74.39±6.54)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7.74±2.0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心血管疾病;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②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③沟通与意识障碍;④住院时间<3d;⑤不同意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护及健康教育等;护理组则联合预防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风险评估: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筛选患者→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策略实施→效果评价。采用《住院患者患者坠床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患者存在跌倒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将患者的坠床跌倒风险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等级。将容易坠床跌倒的危险患者并进行等级登记,对于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在床头做好相关标识,指导患者使用约束带、保护具,要求患者在上下床时、去厕所时、下床行走时有专人陪护,教会患者渐进性活动(30s起床、30s站立、30s行走)等。中高危患者沐浴、如厕时需要有人在门外陪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加强健康教育①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宣传教育,应当在显眼位置安放适当的宣传提示小标语。手术前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增加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对住院环境的熟悉程度。②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态度真诚友善,取得其护理配合。③由责任护士结合相关宣传资料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发放《坠床跌倒风险告知书》和其他预防坠床跌倒的宣传资料,说明坠床跌倒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好发时段、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措施,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呼叫器,并与其达成共识,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对坠床跌倒后果严重性的认识,鼓励其参与到风险护理中。指导患者掌握、适应疾病与活动能力的体位、环境识别、活动方式以及穿着(衣着合适,穿防滑鞋)等知识。告知患者病房和洗手间、洗澡间呼叫器的位置,将常用物品固定放置,睡觉时将床拦拉起,家属陪护人员离开时要与责任护士联系。④合理指导患者用药:强调降糖、降压、镇静药、利尿等注意事项,尽管利尿剂可以减缓心血管患者的心脏负担,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血管患者的心脏功能,但是会导致患者的排尿次数显著增加,增多睡觉期间的起夜次数,从而提高坠床与跌倒的风险。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用药前向患者家属说明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并做好预防措施。详细记录病人的用药状况,叮嘱用降压药或降糖药的病人卧床休息,应谨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种类和数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对服用利尿剂的病人要注意其电解质状况,防止电解质紊乱;服用镇静安眠药的病人要尽早休息,并注意其睡眠状况。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形式,100分满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5.71%,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内科住院患者均有生理机能以及自理能力下降的情况,因此是跌倒坠床发生的高危人群。由于该现象的发生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增加医疗费用和降低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所以逐渐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报道,心血管内科患者由于生理机能下降、一过性脑缺氧、严重的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原因属于坠床跌倒危险人群。跌倒后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费用增加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上的重视。防范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已经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有研究报道,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积极预防坠床跌倒的发生。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因其伴有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身体机能下降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因素成为坠床跌倒的高危人群。预防性护理措施是通过安全意识教育、优化住院环境等,使其意识到跌倒可能带来的后果,尽可能地降低跌倒发生概率。同时针对坠床跌倒高危人群提出预防方案,加强用药护理,避免护患坠床跌倒的发生。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2.86%低于参照组的25.71%,且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预防性护理模式在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中具有较好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出院。
结语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坠床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文婷,罗何婷,刘燕妮.预防性护理对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4):23-25.
[2]马志瑞.预见性护理对减少心内科住院患者坠床和跌倒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6):1071-1072.
[3]向代群,宋锦平,周倩.预防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9):3563-3565.
[4]张莉丝,杨春梅,彭燕,等.品管圈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0):900-901.
[5]陶明,肖祖碧,孙全林,等.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认知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1):8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