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施磷方法及磷肥效应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冬小麦;施磷方法;磷肥效应
正文
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有些是体内必要的营养物质,有些则需要后期的外界获取,其中包括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这些元素都会对人体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冬小麦在生长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影响其产量的因素包括水分、温度等条件,同时也需要各种营养因素。磷肥就是冬小麦营养三要素之一,仅仅依靠土壤中的磷肥不能够满足冬小麦的生长,所以需要种植人员来补充磷肥。但是因为磷肥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土壤中的活动力较弱,从而利用率较低。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施磷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相关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磷肥的效应与其利用率分析
磷肥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是经过科学验证的,磷肥能够有效调节冬小麦体内的生理功能,使其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然而影响磷肥效应的因素有很多,不仅仅是磷肥本身与土壤的反应,还包括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水分会携带磷肥产生运移。这样的情况不仅仅会大大削减磷肥的效应,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说,分析研究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是十分必要的。
二、 不同施磷方法的分析
1. 重点区域重点施肥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即使冬小麦被播种在同一片土地上,但是不同区域的土壤状况也各不相同。重点区域重点施肥也是近年来施磷方法的改进。如果盲目进冬小麦 种植地进行 磷肥的使用,一方面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还可能会因为过度营养多冬小麦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有选择地进行施肥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施磷肥之前对不同的区域 进行考察,选择出最需要磷肥的土壤来进行补给。对贫瘠地块,新平整的地块作为重点施磷肥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磷肥的效应,均衡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做到各个区域能够尽可能均衡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2. 不同施肥部位分析
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冬小麦,对磷肥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不同的部位对磷肥的敏感程度也存在差别。所以说,通过实验分析冬小麦不同部位对磷肥效应的影响,也能够提高磷肥的效应。当冬小麦处于枝繁叶茂的状态,其根部的吸收能力会大大降低,再加上磷肥与土壤之间的反应,使得磷肥与冬小麦的结合又大大降低。因此,在这个阶段,使用稀释过的可溶性磷肥在适合的时间对冬小麦的叶片进行喷洒,也能够提高磷肥的吸收率。磷肥真真正正被冬小麦吸收,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用。当然在喷洒的过程中要注意磷肥的使用量以及浓度,不能因为浓度过高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3. 撒施与穴施分析
撒施与穴施是常见的施肥方法,对于撒施来说,就是大面积的对磷肥进行喷洒。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撒施存在很大程度的磷肥浪费。冬小麦在种植的过程中并不是紧密相连的,作物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缝隙。并且,磷肥的移动性本来就很弱,撒施不能够让磷肥向作物的 根部靠近,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而穴施的针对性更强,直接将磷肥施在作物的根部。或者改变施磷肥的时间,在播种冬小麦的时候与磷肥一起,这样就会有效提高磷肥的效应。同时还可以将磷肥与其他肥料混合在一起进行施肥,不同有机肥一起施能够使得磷肥更易吸收。所以说,在撒施与穴施的选择上,相关人员会更多的选择穴施来保证磷肥的效应,将磷肥更大程度上能够留在作物的根部来促进作物对其的吸收利用。
三、 磷肥效应分析
磷肥是冬小麦必备的营养素之一,其对冬小麦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1. 磷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磷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通过设计实验,以最直观的数据展现磷肥的效用。
对照组: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培育健康状态的小麦,进行普通处理。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的实验环境增加磷肥的使用。
分析实验结果额能够发现,实验组的小麦在适宜的磷肥使用量之下,产量比对照组的高。但是随着不同浓度的施磷肥量,冬小麦的产量会达到峰值。小麦产量的大小由小麦籽粒数以及大小决定。所以说,一定的磷肥使用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但是要 研究使用的量,达到峰值后就不会再有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效果,甚至会对作物的产量造成损失。另外,磷肥对冬小麦产量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分别体现在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个麦穗的粒数都有所提高,所以使得小麦的产量能够显著提高。
2. 磷肥对冬小麦营养成分的影响
“保质保量”是冬小麦种植的最终目标,磷肥能够促进冬小麦的产量,同时对其质量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所以通过设计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对照组: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培育健康状态的小麦,进行普通处理。
实验组:与对照组设置相同的实验环境增加磷肥的使用。
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磷肥对冬小麦的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中,不同的磷肥使用量,影响冬小麦的营养成分。施磷肥的成熟冬小麦中磷含量比未施磷肥的冬小麦高。
四、结束语
冬小麦的产量对于我国小麦的总体产量影响重大。关注冬小麦的生长环境,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抵抗的,人类能做的就是为冬小麦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磷肥对小麦的生长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小麦的产量,改善小麦的产量结构,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关人员需要做的就是有效利用磷肥,使得磷肥的效用能够发挥最大。从施磷方法以及磷肥的用量、部位、时间等方面做出改善,为磷肥的使用提供最科学的方法,从而为冬小麦的生产提供营养物质上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宋春莲,罗来君,贾一磊.冬小麦施磷方法及磷肥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05):19-20.
[2]刘冲,贾永红,张金汕,孙鹏,罗四维,王欢,李鹏,石书兵.播种方式和施磷对冬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OL].应用生态学报:1-24[2020-03-20].
[3]王煊. 旱地不同绿肥和施磷量对土壤肥力、冬小麦生长及磷肥减量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孙本普,李秀云,刘锋.冬小麦磷肥适宜用量的研究[J].小麦研究,2017,38(01):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