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探讨-以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正文
引言:地铁是绝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的主体,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一大特征,是现代化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人口快速发展,城市地铁是拥挤交通的出口,采用地下运行的交通方式,有效的缓和了交通拥挤情况,也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情况中,地铁也不是十分完美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在探讨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之前,首先应当明确何为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概念为,在固定的场所内,发生的规模较大的,能够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声明和财产造成危险的事件或者再演。
一、城轨运营应急管理机制概述
将运营安全管理范围延伸,向前和向后延伸,重点是向前。共包括运营前预防体系、运营中保障体系、事故后应急体系三大模块。第一,运营前预防体系。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和建设3个阶段,其中建设阶段除了包括土建、机电、装修等建设外,还包括信号、屏蔽门、供电、车辆等设备系统的设计联络、监造、安装等环节。第二,运营中保障体系。主要包括运营中安全管理体系和对乘客的安全管理两部分。前者是针对运营管理单位内部的安全管理,后者是针对运营期间的服务对象——“乘客”来介绍。其中运营中安全管理体系由“机制+专项”组成。安全管理机制共9个,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与宣传机制、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机制、危险源辨识与管控机制、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机制、安全事故(事件)调查分析机制、安全考核与奖惩机制、安全会议机制等。第三,运营应急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应急管理和外部应急管理。内部应急管理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含抢险器材等)、应急人员(抢险队等)、应急响应、应急专家库等内容。外部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在应急情况时,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单位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公司等单位/部门的应急协作等内容。
二、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我国著名学者李刚在其著作中谈到,在意外突发事件发生时,决策者需要勇于图谱仓轨,对意外突发事件的过程和参与部门进行合理考量后迅速做出决策来分配处理任务,团队合作,有效分工。关于具体的地铁突发事件,我们只需要考量地铁突发事件的过程和参与部门这两个方面。随后,迅速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快速进行流程分析,构建过程-部门-机制的应急处置机制,以该意外突发事件为基础,从地铁突发事件的过程和参与部门的视角出发,迅速做出人员分配方案,迅速构建意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从意外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环节,一个是事件前环节,一个是事件中环节,一个是事件后环节。事件前环节主要以预防目的为主,比如检测预警、迅速决断,绝缘危险因素等等。事中环节主要是快速回应决断,迅速处置意外事件。事后环节,是以善后为主要目的,比如对需要善后的问题进行计划和决策等等。
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不同的单位参与到意外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中来,不同的单位具有不同的功能,进行不同的工作。像是公司的内部系统一样,地铁突发事件的处置机制也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个层面。高层人员负责决策任务,对意外突发事件作出决策后,想事件相关部门汇报决策结果;中层人员的任务是传达,在高层人员对意外突发事件作出决策后,由中层人员将该决策传达给上级相关管理部门,中层人员是高层人员与上级相关管理部门的传话筒。基层任务的只要任务是实施,基层人员一般是最先接触地铁突发事件的人员,是地铁系统的职能单位,基层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搜集信息和实施任务。
三、构建安全与应急管理决策体系
(一)事前预警系统
事前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将意外突发事件扼杀在源头。这些需要扼杀的意外突发事件源头包括地铁机器设备的故障,地铁工作人员的操作不佳,乘客的违规乘坐,不良人员的恶意行为等等。可以建设案例库和模型库,对以上因素进行录入,进而比较得出结果,将结果供上文所述的高层人员参考,得出预警结果。在地铁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将这个预警结果应用到突发事件当中。高层工作人员便可以依照预警结果和所接受的现场情报数据,对外界迅速做出汇报和回应。
(二)事中应急系统
地铁突发事件进行到事中环节时,便说明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且相关部门已经投入到意外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之中。地铁突发事件会造成人们生命健康和财产的损失,造成周边环境的破坏,其中人员伤亡最为显著。在事中环节中,基层人员要迅速收集故障原因和损害程度,搜集人员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度,并及时向消防部门和医疗单位寻求帮助。
(三)事后善后系统
事后善后系统主要任务是发布信息和现场清理等工作。由地铁系统各部门联合其他单位,对事故现场的受损情况进行清理和检查,对需要重建的区域和设施重点留意,消除意外突发事件造成的安全隐患。随后,对意外突发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1.制度保障
规章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科学、完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非常重要的。在地铁开通运营前,建立、健全涵盖运营各专业、各环节的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使各专业安全管理有章可循,促进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资金保障
投入包括生产投入和安全投入两个方面,两者都是为了确保总体工作。但由于生产投入效果比较明显、直观,易被大多数人所理解,而安全投入的效果带有隐形性,往往被忽视。安全投入直接影响着生产投入能否顺利实现。根据《安全生产法》及财政部、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城轨运营企业务必要保障安全管理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专款专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使安全措施到位,保障安全管理成效。
3.人员保障
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这既是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等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安全管理人员作为保证企业安全的核心力量,其能力素质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运营单位安全工作的开展,避免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四、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发现,地铁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和引发突发事的原因多种多样,地铁空间密闭,人员流通量大切复杂,如果地铁发生故障,地铁区域发生自然灾害,地铁运行操作不当,外力对地铁造成损害等意外突发事件都会都地铁密闭空间的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应急处置,如此控制地铁的突发事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防止因地铁突发事件造成的安全问题进一步恶化。通过预警机制,将危险因素扼杀在源头。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紧密合作,全方位保障地铁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地铁功能顺利发挥,安全运营实现地铁系统持续健康及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乔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探讨——以地铁运营应急管理为例[J].西部皮革,2019,41(06):94.
[2]佟武峰. 武汉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郭珍. 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湖北大学,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