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路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晓强

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学校215231

摘要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多种元素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具体来说,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难度逐步增大,这意味着古诗词教学中所蕴含的内涵更加丰富。教师只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运用适当的教育引导方式方法就能够优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基于诗歌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本文分析可知,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路径包括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学习小组,促进合作学习、引入实践学习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力求基于高中诗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能力

正文


引言: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了解高中门课程中诗歌的内涵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遣词造句之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诗歌之美在于用简短的词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诗歌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出学生的审美能力,养成学生以美的视角看待诗歌文字和内涵的习惯。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深远,其中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尤为关键。这一方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精髓。诗歌往往言简意赅,寓意深远,通过细致入微的剖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意境。这种理解不仅限于文字表面,更在于对诗歌内在精神的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其次,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诗歌语言优美、精炼,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库[1]。同时,通过对诗歌的模仿和创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后,深化对诗歌的理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深入理解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小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诗歌作为高度凝炼的语言艺术,其情感表达往往含蓄而深刻。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学会从字里行间捕捉诗人的情感波动,深入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世界。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力,还能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感受并表达情感。另外,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等密切相关。通过学习不同诗人的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拓宽自己的情感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诗歌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诗歌中情感表达的欣赏与品味,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美的语言去表达情感。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够使其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依赖于教师对诗歌文本的深入挖掘和多元解读。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和感受诗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其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通过设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再创造。再次,创新思维的培养还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思想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来构思诗歌内容、选择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路径探索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设生动的情境至关重要。以《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来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长沙的美丽风光,包括橘子洲头的秋景、湘江的碧波荡漾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之中。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诗歌内容的兴趣。其次,教师可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将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传达给学生。选择一首与诗歌情感相契合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再次,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中的情境和人物情感。例如,可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游客、渔夫等角色,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现诗歌中的场景和情感。

(二)构建学习小组,促进合作学习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构建学习小组并促进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以《短歌行》这首诗歌为例,具体的学习小组构建流程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内部成员能够互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短歌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探讨诗歌的主题、意象及情感表达,鼓励他们分享各自的理解与感悟。二是教师应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可以安排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搜集《短歌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评论等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同时,还可以组织小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三是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是根据个人学习中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三)引入实践学习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实践学习资源的引入。以《阿房宫赋》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活动组织环节,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阿房宫的遗址图片和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宏伟壮观,进而理解文中描绘的宫殿之盛美。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鉴赏活动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2]。例如,《阿房宫赋》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华丽的辞藻,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交流碰撞,学生能够拓宽视野,深化对诗歌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邀请专家学者或诗人进行讲座或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鉴赏方法和视角。

三、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养成需要借助多方面资源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为取得更好的语文诗科教学效果,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整体质量提供支持,对于高中生来说,诗歌教学也是帮助其提升语文素养,促使其更好地基于语文课程学习,养成良好审美习惯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 张意映.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 (04): 112-114.

[2] 罗美合. 高中语文外国诗歌教学路径探究——以《迷娘(之一)》《树和天空》为例[J]. 中学语文, 2024, (02): 50-52.

 


...


阅读全文